- 贵州民居实考:2013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设计名校实验教学课题
- 王铁主编 彭军 潘召楠 伍新凤 赵宇 曹莉梅副主编
- 3165字
- 2022-08-05 18:29:50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赏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民居实地调研,通过文字和图片记载对于贵州地区民居中独特符号——风雨桥的形式、结构、意蕴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让我们懂得必须具有空间的意识来感悟艺术品,为此应该具备一些具有形式感、色彩感和三度空间感的知识,否则将无法欣赏、解读。
关键词:风雨桥 形式 结构 意味
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县东北部、汇集了10多个自然村寨的西江千户苗寨,是迄今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地域范围最大、苗族人口最多的原生态聚居地。
步入寨门,放眼望去,结构独特的木质吊脚楼依雷公山而建,首尾相连,与其说是个村寨,莫如说是由吊脚木楼相依矗立的密林,由山顶鳞次栉比而下,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生灵之地必有圣灵之源,源于群山深处雷公坪的白水河就是蕴育苗家的源泉,她蜿蜒流淌,穿寨而过,而相连两岸的座座风雨桥,恰如串连的苗女银饰,妆点得苗寨分外妖娆。
千户苗寨
一、风雨桥的形式
流经寨区的白水河上先后建有7座桥,为了顺应村寨风水条件和便利居民出行,这些桥都建在了自己村寨附近,桥的造型虽形式相近,但各具特色。
风雨桥和我们常见的桥不同,它几乎都是塔、亭式廊楼,不仅可供人、车过往,还有为人们遮风避雨、关风蓄气的效用,桥身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方便了人们乘凉憩息,有时亦作为迎宾的场所。到了晚间,苗族男女青年还流连在此“游方”(苗语,意为谈恋爱)。
西江的风雨桥初建时均为木桥,因为是木质构造,无法承受大的洪水冲击,多年来屡建屡毁。如今西江的风雨桥是在以往的风雨桥基础上重新建造的,现在的桥梁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加砌当地片石,桥身用榫卯构架,使得风雨桥的坚固性和抗御洪水冲击的等级大大提升,而桥的形象仍旧保持了传统制式,与苗寨吊脚楼风格相互映照,因此,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形式特色之一,是西江特色建筑形式的代表。
潭龙桥
潭龙桥
进入苗寨的第一座桥、也是唯一可以通行机动车的是“潭龙桥”,苗语:“哿嗡僦”(音:jia weng jiu)。传说白水河上游发源于一深潭,潭里的龙保佑着苗寨太平,龙亦是苗族的图腾崇拜,桥因此为名。
潭龙桥廊身顶部耸起多重塔式楼阁,楼阁叠层飞檐,檐角翘起,亭柱刻龙雕凤,顶部装饰民间传统的吉祥饰物,展现了苗族的图腾文化,端庄秀美,气度非凡,表现了唯美的造型意象。
螃蟹桥
螃蟹桥
平寨桥
平寨桥
顺流而下将至的步行桥叫“螃蟹桥”(图3),苗语:“嘎铥僦”(音:ga diu jiu)。此桥名是为了感念河中从前
有一个大螃蟹,乃镇寨的神灵。桥身为一主两副的通廊亭阁,古香古色,展现了苗族传统的灵秀、精盈的民族特性。踱步相邻的是平寨通往欧嘎寨的“平寨桥”,苗语:“僦哟妃”(音:jiu yo fei)。桥身同样为一主两副的通廊亭阁,但是两端入口的桥亭形式别具特色,廊柱排列更显庄重,颇有两寨相视的仪式感。
学子桥
学子桥
风雨桥
风雨桥
通往西江中学原址的桥叫“学子桥”,苗语:“僦岽乧”(音:jiu dong dou)。尚武崇学是苗族的可贵特质,为了后代而筑路架桥、助学,是苗家的优秀传统。这座桥虽然也是一主两副的通廊亭阁形式,但是在主亭的连廊顶部又有了不同的变化,叠加了三层,丰富了顶部造型的虚实层次。桥身通道的两侧,依次摆设了售卖特色食品的摊位,方便了过往的游客、行人购买,这是风雨桥遮风挡雨功能所提供的便利。
白水河上其他三座桥使用相同的材料和构造所展示的各具特色的造型形式,是现代美学法则“统一中求变化”的绝妙体现。
西江苗寨的风雨桥是西江吊脚楼典型艺术形式的形象展示,它造型美观、功能性强,并且还表现出很高的建造艺术价值。探本溯源,远古南方民居的干阑式建筑蕴育了西江苗族的吊脚楼,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这类干阑式建筑无论从结构和形式上都形成了严谨的制式,西江苗族就是延续了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制,逐渐形成了拥有完善体系的建筑风格和构架模式。
二、风雨桥的结构
传承至今的风雨桥基础为硕大的石墩,选用以杉木为主的木结构桥身,由桥廊、塔、亭、阁组合而成。建立在石桥基础上有木制塔、亭、阁,飞翘的多层檐角,顶部妆扮传统的吉祥饰物和廊顶铺设灰色的的瓦片,木构架的表面满涂桐油来防腐拒虫,久经风雨,不腐不烂。
桥的长廊中间为通道,桥面铺板;两旁铺设长凳,两侧辅以美人靠栏杆,方便人们小憩,还可凭靠远眺美景。建造桥架不用金属钉铆固定,木工工匠立柱凿孔、梁椽锯榫,梁榫柱连,直套、斜穿,纵横交错,构造极其缜密。桥的木柱、梁板或雕或画有龙、凤等吉祥之物图案,栩栩如生。
风雨桥的构造精密,苗族工匠睿智的运用力学原理,采用矩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相互配合,柱枋相接,构成了立体交错的构架系统。这种构架看似上实下虚,但牢实坚固,非常实用,在建筑构造方面具有较高价值。飞翘的檐角
覆盖瓦片的廊顶
凭栏远眺
梁榫柱连
三、风雨桥——有意味的形式美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论》一书中提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个著名的美学命题*,西江苗寨的风雨桥就具备耐人品味的、有意味的形式美特质。
风雨桥可以说是具有功能性的艺术作品,它出自于苗人的能工巧匠之手,传承的是千百年所蕴成的经典风貌,其外在形式是内在“意味”的直接表现。“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的基本特质。
遗憾的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在当下常见的风风火火的、急功近利的空间设计作品中却难以寻觅。有些炫目的设计作品虽令人目不暇接,甚至一时令大众所瞩目,但随着鉴赏的深入,却感悟不到其内在的艺术感染力,即它们的外在形式
并不能唤起我们情感的交融,这在我们城市现在的“速生”建筑的“尊容”中尤其令人侧目,本来与风雨桥属于同类的建筑理应是美学基本法则所明示的那样,是内在构造与外在形式力求完美的统一体,却搞得如同天南海北的旅游点门外摊贩所叫卖的,好似同一个作坊仿造出来的廉价佛珠一般:卖力于表面毫无品味的饰纹,却没有内在的些许功力。
西江的风雨桥的外在形式是从属于其整体构造的,是由内及表的完整的统一体,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原始的粗犷与精榫密合的结构美,而不是什么表皮与内瓤互不搭界的超大体量的“变脸面具”。能领悟艺术内涵的人大都有这样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摘自《艺术论》作者:英国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
的体会,最使我们感动的艺术品多是具有“原始”内在特质的作品。因为原始艺术一般不带有叙述性质,尽显的是浓缩的激情。或许原始艺术没有精准的装饰再现,而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也正因为此,原始艺术才令我们震撼,当你置身于苗寨那遮天盖地的吊脚木楼群中,当你倘佯在风雨桥上,那种发自于建筑构造美所展现的建筑形式的原始魅力,会时时触动你的情感,令你为之动容。这类原始的魅力是任何其他类的、徒有其表的饰物所不能与之媲美的。因为它不是现实琐情的“絮叨”,也不屑那些技艺上的矫揉造作,唯有给人过目不忘的是具有意味的形式美。
民间所创造的原生态的形式美不会随着醉心于模仿现实以及对技巧的过分炫耀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时光的久远而更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应该具有空间的意识来感悟艺术品,为此应该具备一些具有形式感、色彩感和三度空间感的知识,否则将无法欣赏、解读。而作为从事艺术创造行当的业内人士则不仅是要具备专业知识那么简单,艺术素质与人文修养显然是穷其一生都要时时修炼的,而学习的对象也不仅是令人敬仰的名师巨匠,隐于芸芸众生那众多的能工巧匠会真诚的给于你原生态的解读与养分。
彭军老师手绘作品
彭军老师手绘作品
彭军老师手绘作品
伍新凤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个人简历:男,苗族,1958年出生,生于湖南凤凰,长于贵州,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天海规划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首席策划、规划、设计师;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景观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ICAD注册A级职业景观设计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旅游规划评审专家组成员;贵州省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