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简明技术指南(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十))
- 胡先举 雷德武 李文 谢学伦 陈彦生编著
- 2281字
- 2021-04-16 20:12:36
1.3 我国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1.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指导下,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众多的人口以及长期的开发利用,生态建设历史欠账多,全国仍有180多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3.6亿亩坡耕地和44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水土流失依然是制约山丘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按照目前我国每年4万~5万km2的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推算,初步治理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至少需要50年时间,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2)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依然严峻
我国生态环境基础脆弱,承载能力十分有限。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形势下,新的人为水土流失仍将不断加剧。据统计,仅“十五”期间,开发活动扰动地表面积就达5.53万km2,弃土弃渣量92.1亿t。经济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统计,2003年以来全国共有2.7万多个生产建设项目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还有2.6万个生产建设项目虽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但实际上没有很好落实,其中750个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存在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特别是目前低等级公路建设、大规模的矿山开采、大量的群众采石、挖砂、取土、无序的山丘区林果业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点多量大、破坏严重,监管难度很大,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3)水土流失投入不足的困境仍未改变
按照水土保持的传统组织模式,农民“两工”折算投入一般要占到水土保持总投入的80%以上。尽管国家持续加大水土流失防治投入,但是随着农村“两工”的取消,群众组织发动难度加大,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有些地方的投入甚至出现严重滑坡。由于投入不足,近年来各地在安排治理措施时,往往更多安排自然修复方面的措施,而亟待改造的坡耕地、坡面水系、沟道治理、崩岗防治等措施安排得非常有限,小流域结合治理配套措施建设也还很不完善,难以满足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平均每年治理的坡耕地不足300万亩,而90年代中期坡耕地改造通常达到每年900万亩。投入的严重不足、关键工程和配套措施的滞后,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1.3.2 面临的形势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水土保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中央1号文件连续四年对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对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纳入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规划并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立项启动。为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家下决心开展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国务院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在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万hm2,并要求抓紧制定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加快建设步伐,以及进一步加强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封禁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水土保持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水土保持工作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防治的轨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全国共出台县级以上水土保持配套法规3000多个。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强预防保护措施,不断强化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活动,锻炼和塑造了一支敢于执法、善于执法、能打硬仗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明显加强,各级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设施验收率大幅提高。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以来,从法律层面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水土保持工作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防治资金不足、规划效力不够、责任追究不严等问题。
(3)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蓬勃发展
国家已相继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上游、环京津地区、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南水北调水源地和晋陕蒙砒砂岩地区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集中、连续治理,有效减少了进入黄河、长江的泥沙,控制了石漠化、沙漠化扩张,保护了黑土地,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在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全国已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万km2,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t,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m3,增产粮食180亿kg。近10年来已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工程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群众走上了富裕发展的道路,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持续不断的重点工程建设为全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了样板。
(4)社会公众对水土保持的关注程度普遍提高、需求迫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通过近几年,我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大力营造搞好水土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舆论氛围,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提高,公众参与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家园的积极性非常踊跃,治理水土流失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