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科Scarabaeidae

金龟科是金龟总科中一个较大的科。金龟科甲虫通称蜣螂,俗称屎壳郎。它的分布几乎遍及全球。蜣螂的身体多圆形或椭圆形,体壁坚硬,黑色或黑褐色,也有具花斑或身体反射金属光泽者。头部前面的唇基与眼上刺突十分发达,两者多联成扇面形或多齿形的“铲”盖住口部。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触角8~9节,末端鳃片部3节。雄体的头部、前胸背板常有角状及其他形状的突起。外表小盾片缺失。鞘翅隆起,臀板外露。足强大,前足胫节适于挖掘。蜣螂有一定的趋光性。

蜣螂的成虫与幼虫均以哺乳动物粪便及其他腐败物质为食,对净化环境有一定作用。它们不仅被称为大自然的“清道夫”,还是重要的药用昆虫。

12 神农洁蜣螂

Catharsius molossus(Linnaeus)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俗名屎壳郎。成虫体长:24~40mm;宽:17~23mm。体短阔,椭圆形,身体背面隆起,体黑或黑褐色。头大,唇基扇面形,雄体唇基后中部有1向后略弯的角突。触角9节。雄虫前胸背板中部有1隆起的横脊,横脊中段略前冲;两侧具前指或略向外的齿突,在齿突的前下方有斜坡状的凹坑。小盾片缺如。胸下具棕黄色长毛。前足胫节外缘3齿。神农洁蜣螂是常见粪食性种类。成虫多昼伏夜出,善于把新鲜粪便紧缩成团,用土与自己的分泌液粘上一层泥壳,形成结实的粪球,然后将其拖入洞内,产卵于粪球之中。成虫雄体可入药,有镇惊、止痛、通便等作用。成虫4月出现。

分布:中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西藏;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阿富汗。

13 云南嗡蜣螂

Onthophagus yunnanus Boucomont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成虫体长:14~17mm;宽:8~10mm。体壮实,背、腹均隆凸,黑色,晦暗。触角9节,鳃片部黄色。雄虫头短阔,近半圆形,前侧缘近梯形;头面布有粗刻点;头顶有1横脊,其两侧端向后上方延伸成细长的角突,此角突近端部下方有1枚齿突。小盾片缺失。前胸背板中部有1双叶形凹坑,坑面散布细刻点,坑侧沿前段向上延伸呈1扁形突起。鞘翅短阔,每翅有7条刻点沟线可辨。臀板近三角形,中纵微脊形。前足胫节外缘4齿,后足胫节端部喇叭形。云南嗡蜣螂成虫、幼虫均喜食牛粪,牧场、草原处处是它们的踪影。成虫5~10月出现。

分布:中国湖北、福建、四川、贵州、云南。

14 小驼嗡蜣螂

Onthophagus gibbulus(Pallas)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成虫体长:9~10mm;宽:6mm。体小至中型。除鞘翅外全体黑色;鞘翅黄褐色,翅上有散乱的黑褐色小斑点。头长而大,雄虫的头近三角形;唇基向前伸长,前端向上折翘;额唇基缝呈微隆的横脊;头顶向后上斜行延长呈条板,条板上端急剧收狭呈指状突,指状突端部向后弯指,侧视板突呈“S”形。触角9节。前胸背板横阔,密布短毛及刻点;前中部有可适应头顶条板活动的光滑凹坑。小盾片缺失。鞘翅刻点沟浅,沟间疏布短毛;翅面纵纹细弱可辨,纹间布有小凸瘤。臀板三角形。前足胫节外缘4齿,中、后足胫节端部喇叭形。小驼嗡蜣螂喜食动物粪便。成虫5~8月出现。

分布: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俄罗斯,蒙古,欧洲各国。

15 叉角利蜣螂

Liatongus vertagus(Fabricius)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成虫体长:7~11mm;宽:5mm。体小型,具金属光泽。前胸黑绿色,唇基、触角、鳃片部及腿节黄色,鞘翅棕褐色。雄虫头上有1直立后弯、末端分叉的角突,角突长度超过头部纵长。触角8节。前胸背板中部高高隆起,顶端有1前伸、末端分叉的角突。雌虫简单。小盾片小,但可见。鞘翅纵肋沟线明显,翅端部光洁无毛。足粗壮,前足胫节外缘4齿显著,中、后足胫节外缘具2齿;前跗节细弱。叉角利蜣螂喜食牛粪。成虫虽然个体较小,但因其头与胸部相对应的角突造型别致,身体色彩亮丽,受到人们的青睐。成虫5~10月出现。

分布:中国河南、陕西、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藏、台湾、香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

16 臭蜣螂

Copris ochus Motschulsky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成虫体长:21~30mm;宽:12.6~15.2mm。周身黑色,光亮。体下密被棕褐色绒毛。头阔大,唇基前缘中央微凹陷,雄虫头上具1强大向后弯的角突,额前部有横形隆起,其侧端瘤状或齿状。触角9节,鳃片部3节。前胸背板宽大,雄虫后半部密布刻点,高高隆凸,中段呈1对对称的前倾角突,角突下方陡直光滑,侧方有凹坑,凹坑侧前方有1枚尖齿突。发育弱的个体,头上角突短小,前胸背板角突处仅见横脊形痕迹。雌虫简单。小盾片缺失。鞘翅刻点沟浅,沟间带平缓。臀板近三角形,密布刻点。足粗壮,前足胫节外缘3齿强大;跗节退化成线形。臭蜣螂喜欢食粪,有趋光性,夜晚灯下常可见其活动。成虫8月下旬出现。

分布: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甘肃、江苏;朝鲜,日本,蒙古。

17 小角粪蜣螂

Copris angusticornis Arrow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成虫体长:10.5~13mm;宽:6~7mm。黑色。头大而宽,扇面形。雄虫头上具1向后弯的指形角突,近角突的根部两侧各有1小型上指的刺突。小盾片缺失。前胸背板横宽、隆凸,密布粗大刻点;中央及两侧有3个驼峰形角突,中部角突端部微凹,钝叉形;中角突后具浅纵沟。鞘翅纵肋沟明显,沟内刻点大,排列整齐。前足胫节外缘具4齿,端距发达,前跗节细弱。小角粪蜣螂个体较小,造型别致。成虫6~9月出现。

分布:中国湖北、福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越南。

18 牛头巨蜣螂

Heliocopris bucephalus(Fabricius)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成虫体长:39~55mm;宽:30~35mm。身体大型,棕黑色。雄虫头部近圆形,头上生有1短柱状角突。前胸背板强烈隆拱,中部有1对前伸、牛角状的角突,角突之间有1前探横脊。雌虫简单。足粗壮,前足外缘具3齿,前跗节细弱;后足胫节端部喇叭形。前胸及腹下密被棕黄色毛。牛头巨蜣螂体形强壮结实,尤其前胸背板上面两侧的1对角突形状酷似牛角。粪食性。在野外很难寻获。成虫5~10月出现。

分布:中国福建、海南、云南;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

19 上帝巨蜣螂

Heliocopris dominus Bates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又名大象粪金龟。成虫体长:50~65mm;宽:31~38mm。身体大型,周身黑色。头大,唇基前缘略内凹;雄虫头的两侧、复眼前方有1对垂直于头面的扁柱状突起;突起间有1横脊。前胸背板横宽,强烈隆凸,表面布橘皮样粗皱纹;前缘两侧角向外扩展呈耳形突;胸背中央具1横向舌状的扁形突,扁形突伸向前方,端部尖形。小盾片缺失。鞘翅显著隆拱,翅面粗糙,纵肋沟线明显。足短壮,前足胫节外缘3齿;中、后足跗节扁,基跗节大,呈三角形。体下密被棕黄色毛。由于上帝巨蜣螂在中国分布区域极窄,虽然其个体巨大,但在野外却很难遇到。属粪食性。常发现其穿梭于大象的粪中。成虫几乎全年均可出现。

分布:中国云南;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孟加拉,印度。

20 疣侧裸蜣螂

Gymnopleurus brahminus Waterhouse

属金龟科Scarabaeidae。成虫体长:19~23.5mm;宽:11~14.8mm。椭圆形。除触角的鳃片部为橘黄色外,全体黑色,光泽较暗。头部、前胸背板、鞘翅密布鲨皮状疣突。头宽大,扇面形,唇基前缘呈2齿形。前胸背板甚隆拱,侧缘明显钝角形扩出,后侧角直角形,不掠翘。鞘翅缘折于肩后强度内弯;鞘翅纵沟线浅弱但易辨。腹部两侧端部相连呈纵脊,臀板表面似鞘翅。前足开掘式;前足胫节外缘端部3齿巨大,后部锯齿形,前腿节前缘近端部有1齿突;中足胫节有2个端距。本种蜣螂喜食动物粪便,成虫善于飞行、趋光。成虫5~10月出现。

分布:中国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贵州、西藏、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