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业失序(《21世纪商业评论》2021年第2/3期)
- 21世纪商业评论
- 3876字
- 2021-04-02 20:07:53
房企造车大跃进
如何让消费者相信,造房子的企业也能造好汽车?
记者 覃毅 杨松 编辑 谭璐
对于地产商来说,跨界造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我们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把恒大新能源汽车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2019年底,一场汇集了全球206家汽车制造龙头企业、1100多位高管的合作伙伴峰会上,许家印自信满满地宣布,恒大要“换道超车”了。
“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恒大换道造车的路径简单粗暴。许家印高调宣布,3年内拟投资450亿元人民币,加快新产品研发和量产上市。2020年8月3日,恒大正式发布第一款汽车恒驰,6款车型首次亮相。
自宣布跨界造车开始,恒大的股价就开启了上涨模式。2020年6月15日,恒大以3.795亿美元收购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WS)的剩余股权,从而实现了全资控股NEWS。这使得恒大汽车(原名“恒大健康”)的股价连续5日大涨,最高涨幅达37%。
事实上,以地产商角色入局造车赛道的故事,恒大并不是唯一的主角。
早在2017年3月,宝能集团就以注册资本10亿元,成立了宝能汽车有限公司。随后,围绕汽车业务,宝能大手笔收购观致汽车、长安PSA股份各50%股份,相继在广州、昆山、昆明、贵阳、西安等地累计投资了2000亿元建厂,在造车路上狂飙突进。
这个以金融、地产起家的“门外汉”野蛮扩张版图,很快就招来“借造车行圈地之实”的质疑。两年间,宝能的生产线近乎停滞、经销商联合维权等传闻不绝于耳,更加剧了人们对地产商“跑马圈地”的质疑。
尽管如此,地产商造车的步伐并未止步,争议之下暗流涌动。
2021年开年,在广汽蔚来增资扩股的战略合作签约现场,辞任合生创展集团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不到一年的朱孟依,与其长子和次子公开亮相,两位少东家分别掌控的珠江投管集团和元知科技集团正是此次投资的入股方。这个迂回的动作,立马引发业界对合生系家族入局新能源汽车的猜想。
不难发现,在风起云涌的2020年,财大气粗的地产商们大阔步跨界造车,着实在汽车行业掀起不小风浪。有人调侃称,不怕房企造房,就怕房企造车。也有人一针见血指出,跨界造车最难的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一个原来造房子的企业能造好汽车?
野蛮扩张
同样是跨界造车,各家发展路径各不相同。
对于宝能来说,自2017年成立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后,急风骤雨式的造车之路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12月,宝能集团以66.3亿元买下观致汽车51%的股份并获得控股权。2018年5月至当年年底,短短8个月时间内,宝能集团先后成立了广州动力总成研究院、宝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能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深圳鸿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和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公司(负责电机和电控的技术研发)。
不仅大手笔并购,在2017年至2019年间,宝能累计投资2000亿元建厂,其中,广州基地规划投资300亿元,陕西西咸新区基地规划投资400亿元,昆山基地投资额达80亿元,贵阳基地总投资高达164亿元。产能上,各地总规划300多万辆。
按照宝能的说法,“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买地的逻辑得以成立。
早在2017年7月,宝能与西安西咸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投资800亿元,围绕航空产业、高端制造、科技产业、总部经济等四大板块布局重大项目。时隔一年后,宝能在该地买下两宗地,一宗建了汽车生产基地,另一宗是商业用地,已成为“宝能西安汽车小镇”,正在官网预售房产。
另一个主要造车基地是贵阳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整个项目占地2277亩,建设用地1601亩。
2020年11月,宝能汽车首个自建整车制造基地西安基地正式投产。宝能集团掌舵者姚振华放言:“未来10年到15年时间,宝能汽车集团力争成为全球一流的汽车制造商、移动出行服务商、综合服务提供商,成为重量级的汽车企业集团。”
同样的野心,也在许家印宣布恒大入局新能源汽车的那场大会上展现。不同之处在于,恒大跨界造车的做法更加高调,试图通过收购产业链上的跨国企业,一步到位。
2019年,许家印率高管团队多次出国考察,走访的企业均为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巨头,在整车研发制造、底盘架构、动力电池等关键环节均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这一年,考察团队开启了扫货模式大举收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供应链版图。
在2019年底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许家印介绍,恒大的造车路径之一,是通过建立世界级的“朋友圈”。
路径虽然不同,但无论恒大还是宝能,都在此过程中大量拿地建厂。相较于宝能“以产兴城”造车,恒大的“房地产式”造车也同样面临着争议,更像是一场“圈地”游戏和许家印个人的“豪赌”。
恒大汽车车型研发屡屡延迟,工厂开工两年还不能确认生产车型,但同时恒大拿地盖厂却没有停下。资深汽车自媒体人郑谊向《21CBR》记者表示:“产品研发问题确实是摆在地产商们眼前的困境,毕竟市场风云变化,或许2021年是个关键节点。”
质疑不断
家大业大的地产商相继涌入造车队伍,更多人开始关注,这股潮流背后的推力是什么?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天时地利的环境。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白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内飞速发展,其保有量在5年间增长了9倍有余。
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却是头部造车新势力快速成长的黄金期。特斯拉的股价频频大涨,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股价也集体跟涨。
此外,地产商们的传统业务逼近天花板也是不争的事实。过去,房企以高杠杆拉动快速扩张,负债率较高。近年来,房地产金融调控加码,“三条红线”新规出台后,房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0年疫情期间,恒大以各种“抢跑式”打折促销手段卖房,其中包括率先实施“网上卖房”、全国613个楼盘七五折优惠等一系列措施。此外,为了降低负债压力,恒大也拆分了物业子公司上市,为公司带来约300亿港元现金流。
“地产行业是夕阳产业,新能源车是朝阳产业。进入冬季的地产商面临战略转型,新能源车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21CBR》记者指出。
不过,张孝荣也表示,从地产跨界到陌生的汽车行业,需要的资源太多了。“人才、技术、管理、数据、算法、芯片、新型电池、5G网络、车路协同,地产商没有一点基础,也没有一点优势,只能跟别人合作,做个投资方会更好。”
在这一点上,宝能汽车是前车之鉴。
2017年,在买下观致汽车过半股份后,观致汽车就成为宝能汽车打入市场的名片。不过,这款产品却没有让宝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相反却暴露了地产商造车的局限。
最初,由于宝能的资金和新高管团队加持,观致汽车从渠道到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业内均对宝能系新能源汽车抱以期待。然而,在盈利压力下,2018年至2019年,观致内部高层换血,同时不断扩大线下经销商,采用宝能子公司“联动云”的内部价格采购,使得汽车销量大增,但这样就造成了不同渠道不同价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经销商退出。
如此一来,宝能造车也相继暴露出各种问题。2020年6月,有报道称,杭州宝能汽车生产基地并没有落成,昆明宝能汽车城2020年首车下线的目标可能落空,广州新能源产业园仅搭建了部分钢筋。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宝能汽车基地,总年产能超过200万辆。不过,业内消息透露,市场对造车新手宝能并不认可,去年前10个月,宝能汽车旗下的观致销量仅有7760辆,月均销量不足1000辆。
路在何方
尽管质疑声不断,地产商跨界造车的故事还在继续。
2021年开年,广汽集团与珠江投管集团、广东元知科技集团的战略合作签约现场,辞任合生创展集团董事会主席不到一年的朱孟依见证了这一合作的落地。
朱孟依以元知科技集团战略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出席这种活动,而元知科技集团正是由朱孟依次子朱伟航控制。其长子朱一航,则以珠江投管集团董事长的身份亮相。
此次合作是为广汽集团的持股公司广汽蔚来增资扩股,据广汽集团公告,本次共计增资约24.05亿元。其中,广汽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增资约4.82亿元,另外约19.23亿元由广东珠投智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珠投智能”)投资完成。股权穿透后,珠投智能的实控人正是朱一航。
合生创展由朱孟依于1992年在香港创办,辉煌时期曾与恒大、碧桂园、富力等房企比肩。朱孟依辞任后,其女朱桔榕成为集团接班人。此外,朱一航虽然并未直接参与合生创展的经营,但其通过远富公司持有合生创展17.76%股权,是合生创展二股东。
由此,这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通过迂回的路径介入汽车制造领域,引发了诸多关注。
事实上,2019年7月,合生创展也曾跨界汽车圈,合作对象也是广汽。当时,广汽新能源与合生创展集团旗下的汽车租赁公司“链链好车”,以及天峰集团旗下的汽车租赁公司“驭道天下”达成战略合作。三方的合作投入超100亿元,意在为主机厂、车商、车主打造一站式的汽车服务生态体系与车联网共享平台。
频频涉足汽车行业,合生创展是否会走上与宝能和恒大相同的道路,目前还很难判断。不过,随着地产商大举跨界造车,监管层面的压力随之空降。
2020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则《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这则《通知》再次掀起了对地产商们是否“借造车之名,行圈地之实”的热议。
不过,也有市场意见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国家在新能源方面给了很多政策,市场空间和前景很可观。中国房地产企业把资金投入到热门赛道,是理所当然的事。”汽车分析师张翔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国内的汽车企业,比如一汽、上汽,本身也有房地产相关业务,而且有的还发展得不错。甚至众泰、海马的汽车卖不动了,还依靠卖房子来盈利。汽车企业能造房,房地产企业为什么就不能造车呢?”郑谊向《21CBR》记者表示。
不过,整个汽车市场的行情似乎也是摆在地产商们眼前的困境。事实上,这两年,国内汽车市场一直处于下滑态势。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前10个月乘用车零售累计增速-10.2%。即便是股价一路飞涨的新能源领域,除了特斯拉,国内造车新势力目前还鲜有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