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食堂券

余庆早早就牵来了乘马,两人一路疾驰风风火火的赶到了老营外山坡下的一处独居小院,新筑起的木墙上抹着一层厚实的黑泥,里面还修筑起了两座木制射楼,掩映着一座低矮的泥胚房屋。

元浩迫不及待的翻身下马迎门而入,守卫在门前的都是元浩直属的营兵,当先开门的正是何九。

“将主,窦管营和老宋正在后面等着你呢。”

将马儿丢给余庆,元浩跟着何九一同往里屋走去,推开颜色发黑的房门,有些昏暗的屋子里摆着一个三丈多长的木制工作台,靠墙的角落放着几只巨大的水缸,屋内的空气混合着墨和纸浆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气味,一下子把错不及防元浩熏得够呛。

在这间屋子里有七八名匠人正在使用沉重的雕版将墨水印刷在一张张纸上,还有一张张套印好的纸张被小心的堆放在一边的竹筐内。元浩从竹筐内拿出一张纸,借着昏暗的光亮清晰的看到红色与黑的墨迹相间分明的印在其上,墨色清明,不由心头一喜。

元浩拿着手中这张纸走进后院,宽广的后院里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池子,窦长民和宋志略正站在池子旁指挥着工匠们晾晒纸浆,二人见到元浩均是脸上一喜。窦长民大笑着抓住元浩的肩膀,一手指着他手中抓着的纸:“怎么样,老叔还是不负所托,给你搞成了吧!”

元浩嘿嘿笑着:“就是纸张还是有些粗糙,几种颜色的套印还是不够层级分明,而且每一张纸料的柔韧度好像也还是不够强健。”直到看见窦长民的表情肉眼可见的从高兴兴奋转变为了沉闷怒气,元浩才憨憨的摸着脑袋停止了这一话题。

其实从他的内心来说,尽管觉得这些印刷品还有着种种缺陷,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元浩已经非常满意了。更何况这种食堂卷的诞生其实还隐含着元浩对于当今时代那种层层封建的社会关系的小小试探,因此印制的成功就更让他兴奋了。

“窦叔,虽然这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但是已经足堪使用啦,就等着您管制下大规模的生产啦!”

听到这话窦长民这才算是消了消气,点头不已。

这所谓的食堂券的来历其实来自于元浩对于窦建德军军需模式的改革,原本窦建德军和各路义军一样,各部征集粮食都是自行其是,哪支部队弄得粮食多那支部队就能多吃一点、多用一点,但这种模式无异于鼓励各军各营都自行其是,积攒自己的小金库,甚至为了抢夺粮食财物引发了多起内讧事件。

原本这种行为在各支义军中都是司空见惯,甚至鼓励士卒们在战后抢掠已经变成了许多队伍用来鼓舞人心和维持士气的捷径,但窦建德心怀天下,自然不能接受这种败坏士气和风气的事情在窦建德军中蔓延。

为此元浩在整治盘点整个窦建德军的后勤时也被窦建德特别赋予了改变这种现状的任务,于是在窦长民的配合下元浩推出了公库制度。

所谓的公库制度其实就是将所有各种缴获全部纳入到军中老营收纳储蓄,对于前线立有战功的将士则按照三成比率给以奖励,而且这种奖励是建立在严酷的军纪之上,只有在整个战事的指挥官的命令下才能够进行劫掠和抢夺,擅自抢掠和私藏战利品的一经查实全部处以死刑。

这种制度虽然严酷但却非常有用,对于窦建德军而言,作为一支中世纪的军队,而且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和财源,要想彻底阻止士卒们的抢掠行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但通过整个军队团体的约束则可以尽量的消除负面影响,巩固军心和队伍的组织。

比如攻打上谷郡时采取的与郡中官吏们合作的方式,就是某种意义上消弱了士卒们所能获得的利益,加强了整个窦建德军的执行能力。

不过随着士卒和各支营队的财权全部收归本营,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士卒们吃饭的问题如何解决,在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大多数人参加义军的目的都是为了当兵吃粮,当然也有很多人同时兼有反抗残暴的官府的目的,但如果二者不能同兼,大多数人绝对会选择先解决吃饭问题再去考虑能不能向大隋朝报仇。

既然粮食已经作为公库最重要的物资全部被收入老营的库藏,那么将士们就只能从老营领取粮食来维持生活,这种情况加强了窦建德对于全军的掌控,但另一方面来说则带来了新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的浪费,在这个时代主要的能源都来自于木材柴火,柴火的获取极为不易,甚至很多农家子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收集柴草上,而一大锅炉灶显然比单独的小灶更节约能源。

同时也处于消除军中军官们吃空饷和贪污粮食的机会的目的,元浩参考后世经验,以拍脑门的决策方式发起了窦建德军中的大办食堂运动。

将各支部队的物资全部集中到一个名为食堂的单位,统一烧大锅饭供给士兵们,这在这个时代不但是一种创举,更是一种德政。士兵们能够有充足的食物供给,即便是在隋军中也未必能完全做到,毕竟大隋朝难免有吃空饷、喝兵血等问题存在。

只是食堂的运作也带了许多新问题,就和后来历史上大办食堂造成的问题一样,浪费和不可避免的过度消耗从食堂诞生的第一刻开始就伴随着它。出于人性的劣根性,很快就出现了假冒士卒进入食堂白吃白喝以及浪费粮食的情况。

作为试点的元浩本部一到吃饭时便足足来了上千人,到了吃完饭点操时就又变成了五百人左右规模,简直堪称魔幻。但作为这个时代的农民,要靠道德不让他们携带自己的亲戚宗族来蹭饭实在太过于困难了,毕竟这可是普遍饥饿的中古时代。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元浩从后世的粮票吸取了灵感,干脆采取了饭票制度,每名士卒每日发饭票二张,凭着饭票到食堂就餐两次,而普通的百姓则只有每日一张。

这种结合了配给制度和计划经济的措施很快取得了良好效果,士卒们只有凭借粮票才能到食堂就餐,一票一餐更显得公平,并且让浪费的行为从此消失不见,不再免费的东西自然没有人愿意白白浪费。

这种粮票本来只是元浩的突发奇想,印制也只是采用了最简单的墨印技术,实际上就是随便找了几个本地村镇的土师傅就开印了起来,包括纸张也只是用的最便宜的麻纸,跟本时代的厕纸同一种材质。

但粮票的推行很快带来了两个连元浩也意想不到的连带后果。

第一就是这种原本只是窦建德军中就餐券的印刷物竟然很快获得了一定的流通货币属性,在这个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又极度缺乏货币的时代,能够换上一顿窦建德军中饭食的食堂券自然而然的拥有了一定价值,起初是有些士卒不愿意在食堂吃饭,将食堂券拿来相互交换,后来这种交换很快就超过了窦建德军中的范围,不但很多农夫和役夫开始使用它交换流通,连很多周边的村庄和豪强家族都开始愿意接受这种券的流通。

第二则是这种印刷简陋的食堂券很快便引来了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批假钞罪犯的注意,部分周边的土豪家族也拥有自家的造纸和印刷匠户,在他们的有心之下很快便捣鼓出了假食堂券,这种假券和制造技术粗陋的真券根本分不出真假,直接导致元浩苦心经营的食堂又出现了一次白吃潮,所幸窦建德军中积累丰厚才算是没被吃倒。

但是这件事更激发了元浩的斗志,就连中古时代的一些土豪都能发现这其中的机遇,何况是拥有后世记忆的元浩,他敏锐的发现了无意中创造出的食堂券,实际上可能已经成为一种类似货币的东西。

也正因为此,元浩在上谷郡时从赵太守手中除了收拢物资以外还专门收拢了一批造纸印刷的工匠,随之便将他们放在了一个封闭的院子里,还派出了自己营中直属的士兵看守。

元浩将这件事专门交给了窦长民和宋志略,所要研发攻克的就是套印技术,在雕版印刷时代这种套印技术可以说是第一种防伪技术,如果以后世来说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唐宋时代,但本身它的技术并没有太过复杂,简单说就是使用两套雕版染上不同的墨色进行二次印刷,然后两次印刷的图案交错形成套印的效果。

历史上它的出现完全是因为宋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纸钞:交子,而如今元浩就是要凭借自己那残留的点点印象提前将它发明出来。

好在这种技术从难度上说倒没有太高门槛,之所以在宋代才出现更多的原因是没有需求而已,因此窦长民他们也没花太多功夫,才区区失败了几百次而已.......

说起来容易,但纸张如何做到墨色不散,套印的两套模板如何做到相互完全不影响等等技术难关都是需要一点点摸索的问题。

所幸的是,从上谷抢来的师傅们确实有两把刷子,都是从这个时代垄断了文化传承的世家大族里逃出来的,在经过摸索研发之后终于套印出了这个时代第一种具有初步防伪措施的半纸币:长民版食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