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火锅配酒

八月的河北已经进入白露节气,到了晚上气温也变得有些微凉,在河间郡这种靠北的地方即便是升起一大堆篝火也不会再有炎热的感觉了,反倒十分适宜舒适。

由于自晋季以来数百年的战乱纷扰,再加上大隋朝自大业元年至今的治国成效,原本应该人烟最稠密的河北平原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抛荒,这对于百姓自然是灾难,但从另一方面看倒使得华北大地上的植被相当茂密。

豆子岗在窦建德军入据之前虽然也有很多逃农小范围的开荒居住但大部分区域还是属于被原始植被覆盖的地面,马尾松、杨树、桦树的树林到处都是,这些树木在开荒过程中被大量砍伐,除了用于修筑建筑以外更多的都被制成了木炭,以备冬日的燃料需求。

特意精选的松木制成的木炭燃烧时少有烟气,而且有着松木特有的香气,在夜晚微凉的环境下一炉这样的火炭让人颇为舒服。

一个铜制的圆锅,中间是开着口的高耸烟囱,下面连着燃烧着木炭的炭炉,和后世吃火锅的铜锅造型差不多一模一样,正储满了一肚子松木火炭猛烈的燃烧着。

用山中清泉水倒满锅中,放上刚刚采下的这个季节刚好应节生长的松菌山菇,配着鲜美的山鸡熬煮几个时辰才完成的鲜汤在炭火的火力下发出阵阵香气,直扑鼻腔,引得人食指大动。

窦建德军从上谷郡这种牧业发达的地方返回,顺手也带回了大量牛羊,牛是农耕最重要的生产工具,绝对不能拿来做吃食,但上谷边郡的羊肉却极其鲜嫩,而且不带腥膻。

取来上谷羊最鲜嫩的里脊和后腿肉切成肥瘦相间的薄片,伴着山菌一同在铜锅里涮煮,可以称得上是舌尖上的大隋了。

不过受限于时代和窦建德军的物质条件,鲜叶绿蔬就只有菠菜而已,佐餐的酱料也根本没有花生酱、芝麻酱、豆腐乳之类的丰富多彩,有的只有用豆子做的类似酱油的豆酱而已。

没错,元浩在大隋朝终于吃到了火锅,即便条件简陋并且季节算不上最佳,但这一顿火锅算是小小的满足了一下元浩一直以来的夙愿。

其实早在窦家庄时元浩就一直想在食物上做一些改良,但奈何窦家太穷,早先前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条件让一个小孩子去折腾吃食。后来虽然窦家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这时候的元浩发现火锅是真贵啊,字面意义上的这个锅就很贵。

以这个铜火锅来说,耗用的铜足足有好几斤,而铜在这个资源匮乏的时代就等于是钱的同义词了,铸造的最良心的开皇五铢钱里面铜的占比也不过六成,至于蜀造五铢和之前各朝滥铸的劣质钱里铜的占比甚至可能跌倒四成不到,好几斤铜拿去铸钱不知道能铸多少呢。

所以铜器大多只存在当世大族之间,和金银的地位差不多,早前的元浩自然也就搞不来这么贵重的东西。

这次之所以能这么奢侈,还是因为在上谷郡吃了赵太守的回扣的缘故,赵行德作为一名大隋官场的老油条,做事极其讲究。虽然明知道跟窦建德军九成九不会再有第二次接触,甚至下一次再见可能就是战场上相互厮杀,但该给经办人员的回扣赵太守坚决要给到。

窦建德虽然对自己要求极严,生活也简朴异常,但造反本就是提着脑袋的买卖,军中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有,因此对于将领个人积攒些财物倒也不太干涉,只要不是抢掠所得并且不是太过分,窦建德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元浩收了赵行德一大笔财货,倒也没敢自己收着,大部分都拿出来交了公,一半入了公库,一半则交给了徐氏。虽然窦建德自己生活简朴,但义军内本就是个封建大家长似的制度,徐氏作为窦建德的夫人也要时常应付遇事来寻的各位兄弟姐妹,谁叫他们夫妻就等于是所有义军将士的族长兄嫂呢,要应付这些家长里短,手里真一点钱财没有也很为难,所以元浩孝敬徐氏婶婶这事窦建德也没多说什么。

唯一留给他自己的就是几件铜器和一大把铜钱,元浩特意找到军中的铁匠师傅,捣鼓了好几天才算制成了这个领先时代的铜火锅炉子。

有了火锅炉子,元浩才迫不及待的弄出了一顿火锅宴,用后世的话说,相当于就是为了这点醋才包的这顿饺子了。

好东西自然得有人分享,元浩特意邀请了王伏宝、董康买、邱瓒、高季兴几人,再加上身边武大几个哼哈二将,一顿火锅局就算是凑起来了。

之所以不请范愿、刘雅等人是因为这些老叔个个古板严肃,这种凑热闹得事情还是免了免了,真请来了岂不是把气氛直接冷却了一半。

这个时代流行的用餐习惯还是分餐制,挤在一个桌子或者锅里捞吃的是一种粗俗上不得台面的行为,但反正大伙中间也没几个门阀世家子弟,而且又都是在最不讲究这些繁文缛节的军中,王伏宝等人对于这种新奇的吃饭形式兴致都挺高。

邱瓒作为家中豪富的前大盐枭,鲁城教父,还拿出了珍藏已久的佳酿,这种土制黄酒虽然远远没有后世白酒度数高,但年头够足又是纯粮食酿造,倒也够劲道。

董康买作为曾经的高鸡泊鱼霸,倒也没放下祖传的手艺,从豆子岗附近的溪流中捞起了好几尾大鲤鱼,为大家现场表演起了制作鱼脍,也就是鲤鱼鱼生。

董康买拔出短刀,娴熟的去除鱼鳞,将鲤鱼破开,去掉内脏污物,几刀便剔除鱼骨,在他的刀功下,片片薄如蝉翼的半透明状的鱼肉片很快便铺满了一个个早就准备好的碗碟,真是“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

鲜嫩的鱼脍配以紫苏叶,再滴上几滴醋汁,入口肥而不腻,又有一股鲜甜,在这个缺乏味精和糖类的时代,这种混合的滋味确实是人间难得的美味,再配上董康买如表演般的技艺,王伏宝和邱瓒等人一边吃一边大声喝彩,高季兴更是拔出佩剑弹唱了起来。

不过虽然他们吃的尽兴,元浩却是敬谢不敏,没办法,生鱼片再好吃也得防着寄生虫啊,他宁愿顶着董康买幽怨的眼神小心翼翼的把鱼片拿来在火锅里涮着吃,为此还被邱瓒怒灌了几大口酒。

武大和余庆几人不敢和几位大将挤到一起,便在一旁支起了火堆,将除了后腿和里脊的羊身拿来烧烤,炙热的油脂时不时滴在火中发出滋滋的声响,也别有风味。

不过几位窦军大将即便是吃饭喝酒,最终的话题也离不开军国大事,更何况酒后的男人往往更加口无遮拦,很快几人的话题便转向了杨玄感的死上。

高季兴红着脸梗着脖子率先挑开了这个话题:“王伏宝,董康买,我老高和你们虽然以前不熟,但现在咱们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弟兄,如今杨玄感已死,大隋朝的江山算是又稳下来了,你们到底怎么想将来的事?”

王伏宝抿了一口酒,让舌尖仔细感受着酒精的滋味,半天才咽下酒液回道:“高将军,这话你该去问主公去才对,我王伏宝只知道听主公的,主公要如何就如何,没有许多精力想什么这个那个。”

高季兴讨了个没趣,却也不在意,揉揉鼻子闷着声音道:“我也想去问老窦,可这段时间老窦一直没怎么见大伙,整日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弟兄们的心难免有些不定。阿浩,你跟老窦最亲近,你倒是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元浩咽下一口鲜嫩的羊肉,道:“哈,高叔你担心什么?难道大隋朝还能缓过气来不成?杨玄感死了怎么了,杨玄感起兵之前咱们不是就在造反吗?杨玄感死了,可天下造反的人就少了?最近我刚收到的消息,济阴人吴海流、东海人彭孝才一同在东海郡起兵,有好几万人马,渤海的格谦现在已经自称燕王了,就连那个平原的孙宣雅现在都号称有十万人马自号齐王了,你觉得这大隋是多了一个杨玄感少了一个杨玄感的问题吗?”

高季兴涨红了脸:“这倒也是,哎,我老高脑子不活,不过我也觉得这大隋就是灭了杨玄感也一样是要完,皇帝不肯给百姓减免劳役,又不肯免税赈灾,人心总还是不在他那边的。”

见他这样,邱瓒等人却是一齐哈哈大笑起来,吃饱了的元浩索性丢下筷子,仰头躺在地上,看向夜空中灿烂的星光。

耳边听着高季兴羞恼的拉着邱瓒拼酒和董康买起哄叫好的声音,元浩一阵酒意上涌,眼睛皮子发起困来,迷迷糊糊的就要睡了过去,脑海里却有一句话在始终回响,那是他还没来得及和高季兴说出的话:“杨玄感死了,乱世就平定了?这才哪到哪啊,这乱世的大幕从现在开始才算正真拉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