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卫玄与杨玄感的第一次交锋就大败而归,在李密的谋划下,杨玄感假装战败诱敌深入,又以伏兵截断卫玄军的后队,打的这位老将大败。
但卫玄败而不馁,又与杨玄感继续交战,这次李密又施计诈称杨玄感已死,引得隋军再次冲进伏击圈,结果完好无损的杨玄感亲自率领数千精骑突击卫玄,惊惶之下隋军再次大败,这次卫玄只带着八千余人残部退回洛阳。
不过在洛阳,樊子盖已经整顿好了从关中赶来的后续兵马四万余人,交给卫玄再次出城与杨玄感交战。
杨玄感勇猛无敌,加上使用李密的各种计策,几乎是没隔几天就大败卫玄一次,但卫玄靠着从关中和洛阳源源不断调集的兵力补充,只要过上几天就能在樊子盖的补充下重新生龙活虎的与杨玄感再战。
杨玄感虽然号称今项羽,但卫玄和樊子盖二人恰似刘邦和萧何的组合,硬是让杨玄感难以以一次大胜打进东都。对此李密忧心忡忡,屡次劝谏杨玄感绕过东都,直接率领大军开赴关中断掉东都隋军的后路,但杨玄感反而被屡败屡战的卫玄惹出了脾气,竟不肯听从最亲近的李密的谋划,反而斥责他是重新拿出原来要取关中的计策,是故意彰显自己的才能。
这样一来君臣二人嫌隙渐生,杨玄感转而信用起前来投奔的前隋军大将李子雄起来,李密虽然怨愤,但也只能无奈。杨玄感最后索性将一部兵马交给李密,让他作为方面将领而不是在身边谋划,这么一来李密甚至经常好几日都不能见到杨玄感,让他大为失落。
随着战事的胶着,就是北方窦建德击破王辩的同时,杨玄感收到一个坏消息:隋军大将屈突通率领的伐辽大军前部已经进逼黎阳,杨玄感的后路受到威胁,即将陷入前后夹击的境遇。
李子雄建议杨玄感派出援军支援黎阳,将屈突通挡在黄河北岸,但正当杨玄感准备分兵去堵截后方的时候,洛阳城里的樊子盖和卫玄也同时收到了屈突通来援的军报。
于是樊子盖不顾刚刚又遭遇一次大败还在修整的隋军情况,强令隋军全部出城攻打杨玄感,老将卫玄慨然领命,甚至搜罗了洛阳城里的百姓强行编入军中前去攻打杨玄感。
结果又是隋军惨败,但卫玄就是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始终缠住杨玄感,迫使他没有办法分出兵力支援黎阳。
元务本尽管对杨玄感忠心耿耿,但他既不擅长军事,手头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屈突通的十万大军围攻下难以抵挡。苦守十余日后,屈突通麾下的虎贲郎将陈棱率先攻入黎阳,阵斩元务本。
至此,杨玄感已经陷入了隋军四面包围之中,宇文述、屈突通从东面而来,张须陀从南面,卫玄、樊子盖在西,并且后勤基地黎阳被攻克,攻打东都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
杨玄感这时才终于重新采纳了李密的建议,放弃东都转而率军向关中进军,但是为了动摇关中人心,又派出了大量细作散布流言说东都已经被攻克自己才来攻取关中,短时间内倒也引发了关中地区百姓的动摇,许多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军队的士气也勉强得以维系。
但是这个流言在大族之中却没有发挥作用,唐国公李渊虽然还没有收到东都方面的战报,但却抢先派人散布杨玄感是被打败才流浪向关中的消息。他以自己的名声做保写信安抚各大世家,凭借着陇西李氏的声望,一时关中豪强都暂时存了观望心思,不愿意主动站出来响应杨玄感。
就是在这种流言到处都是的情况下,元浩率领本部南下抵近到了上谷郡南界,在这里通过商人和逃亡的流民打探到了种种消息。
只是同时收到的几种消息完全相互冲突,有的人说杨玄感已经攻克东都马上要去打下长安,有的说杨玄感已经被打败,正在转向长安,还有的说杨玄感正在向黎阳进军准备为元务本报仇,唯一靠谱的只有黎阳被朝廷收复的消息可以确认属实。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元浩只好采用粗暴一点的方式,谁说的消息那谁就跟着大军往豆子岗走一趟好了,当面去跟窦建德也说一说见闻。元将军顺手将几名可怜的商人也一起护送了回去,但他内心已经有了判断,既然黎阳都被攻克想必杨玄感的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估计其败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反正从一开始元浩就不认为杨玄感能成就大事,毕竟历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大唐皇帝姓李不姓杨,如今元浩不过是个小人物,还不至于高估自己到已经能影响历史出现这么大变化了的地步。
但是这话又不能跟窦建德直说,总不能告诉窦建德自己能预知未来吧,窦建德也不会信。于是元浩便对带的几个商人做起了工作,一边行军一边没事就把几位商人拉着问话,但凡是说到对杨玄感不利的,元将军就面露笑意,回头还给安排加个餐,只要说杨玄感有利的消息,元将军就吹胡子瞪眼,然后随便找个由头教训一顿。
时间一长,商人们都感受到了元浩对杨玄感深沉的恶意,暗中猜测这位义军将领可能跟杨玄感有什么私人恩怨,都识趣的统一了口径,一致同意杨玄感是受了大挫,随时就要完蛋,而且都表示自己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是跟亲历也差不多。
倒不是元浩对窦建德的判断力没信心,但是他还是不放心,一直到把几位商人调教出了条件反射才作罢,保证他们见了窦建德都不敢乱说。
整个上谷郡已经没有什么敌对势力,最强的一股敌军可能还是刚刚和窦建德军做了一笔生意的赵太守,因此元浩返回的极快,仅仅用了四五天时间就追上了顺徐水向豆子岗返回的窦建德大军。
窦建德对于他带回的消息颇为重视,亲自召集众将当面询问几个商人南面的局势。
这种不是自己站出来说话而是由中立客观的第三方来汇报的方式也算别开生面,义军诸将都觉得挺靠谱,亲自询问了几位商人的窦建德也未怀疑,他原本就不看好杨玄感,这些人的消息只是佐证了窦建德自己的判断而已。
商人们当然不敢说杨玄感的好事,那个一路押送自己的将军正在大帐中混在人堆里看着自己呢,如果自己说的不和他心意,保不齐回去路上就突遭横祸了都不一定。
只是他们肚子里免不了暗暗腹诽,楚国公站出来反抗昏君是百姓心中的好人,这些义军也是反朝廷的,怎么这位将军就是听不得楚国公的好呢,也不知是哪来的仇怨。
不管怎样,杨玄感起事可能失败的消息对于义军中人都是一个打击,原本有杨玄感这样的顶级门阀世家站出来对抗杨广让很多人都有了一种朝廷马上就要完蛋了的想法,但如今杨玄感这般人物都即将失败,似乎朝廷的力量远远比自己想的强大,这让部分人很是茫然。
更有部分心思更加深远的人想到,一旦杨玄感失败,朝廷从辽东调回的大军肯定会用来镇压各地的义军,只怕将来义军的处境会非常困难,如今这种占据一地等同于割据的局面能不能保持就很难说了。
想到这些,不少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难得的在窦建德亲自在场的情况下竟然在议事的军帐中传出了小声窃窃私语的声音。
只有元浩的内心毫无波澜,连一丝起伏都没有,倒不是他没心没肺,而是他清楚的知道大家伙绝对是太低估杨广这位大业天子了,如果元浩没记错的话,前世的历史课本上写的清楚杨广是三征高句丽,这才第二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