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这首诗是不是很绮丽很绵延?写出了宫廷生活的笙歌燕舞?熟悉诗词的知道它属于“花间派”的风格。而这首诗是节选自《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诗词大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国君李煜。
李煜字重光,是个幸运儿。自己只是父亲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但前面几个哥哥都十多岁就死了。而他好不容易熬到二十多岁。而且按字辈来说,他该叫李从嘉,据说长的“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其实这从医学角度来说只是有一口整齐的龅牙,和瞳孔发生粘连畸变,变成了对子眼。但历史上能重瞳的都是谁,仓颉,大舜,项羽……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有圣人之像,不一般啊。
正因为如此,大哥李弘冀就猜忌他了,莫非这小子对我不利?李从嘉也学乖了,去学诗文书画,可能还经常和老爹讨论讨论。并且自号“钟峰隐者”“莲峰居士”,意思很明确,大哥我长这样能怪我吗,你就安心做你的太子,没人和你抢。
但历史偏偏不是按既定规划发展的,由于害死了自己叔叔,李弘冀之后连觉都睡不好了,经常梦见叔叔变成厉鬼来索命,没过多久自己就挂了。
于是乎李从嘉就这样卷入了政治当中,按兄弟次序成为了一国之储君。之后老爹李璟迁都南昌,让自己留在金陵监国。没过多久老爹又死了,李煜处理好丧事后就继位了,并且改名为李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但凡成了皇帝的人都要改名,尤其是喜欢带个日字的名。可能是宣告自己是一国之主,天下的太阳吧。后面越南和朝鲜估计也是学的我们的,尤其是越南阮朝,君主即位后名字清一色带日字。
从安定郡公到郑王,到吴王,再到太子,最后到国君。公元961年六月即位的李煜二十四岁了,正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
一即位,就正常操作一顿,以母亲钟氏为圣尊后,为啥不是太后,因为李煜他外公叫钟泰章,得避讳啊,不能出现泰的音,所以想了个这名。同时以正妻周氏为国后,记住,不能叫皇后,因为南唐已经没有皇帝了。国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周后,是当年大臣周宗的女儿。
大周后名不详,据说是宪,但字娥皇是确确实实的。她十九岁时就嫁给李煜了。可能周宗做梦都不会想到,本以为女儿只是个王妃,没想到之后会成为皇后,而且还是两个女儿!周娥皇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人长的貌美如花,关键是多才多艺。她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下棋,莫不绝妙。尤其是擅长弹琵琶,对音乐这方面很有天赋。有一次在宴会上弹奏琵琶为李昪祝寿,李昪大加赞扬,赏给她一把烧槽琵琶。恰好老公也是这方面的人才,于是情合意投,经常在一起唱和,曾有一次与李煜雪夜畅饮,她正到酒兴就举杯要李煜跳舞,李煜说:“要我跳舞,得有伴奏啊,除非你能为我谱一曲。”大周后立即乘着酒兴,边吟边写,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篇《邀醉舞破》。
最关键的是,她辑补修订整理了《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什么?“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可是大唐盛世玄宗皇帝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繁荣。单就音乐而言,它也确实是精品,可惜到五代时期失传了。李煜就下令搜寻残谱,让乐师修订,但都不尽人意。直到大周后亲自出马,考订谬误,增删调整,并用琵琶伴奏,让它重现当年清越可听的场面。
所以她和李煜感情非常好,开头那首词也据说是李煜写给爱妻的。两人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李仲寓,二儿子李仲宣,都才几岁,所以都被封为郡公。可惜被封为郡公后没多久二儿子就死了,才三岁。据说这个二儿子这个时候已经能背诵《孝经》了,不能不说天资聪颖。但就这么夭折了,做父母的哪能不心疼,特别是母亲大周后,当时已经得病了,听说这个消息更是对生活无望,也没过多久就死了,才二十九岁。李煜也很悲伤,把她生前最喜欢的烧槽琵琶也拿去陪葬了。
一下子李煜经历了丧子丧妻之痛,为此特意给亡妻写了一篇诔文,《昭惠周后诔》。不愧是有文学才华的人,当然,人家肯定也是有真情实感的。这篇文章用四字骈文写成,洋洋洒洒,富含情感。
不过人家既然是帝王家,在封建时代就有它的特权。那就是李煜迅速从这场悲痛里面走了出来,找到了另一个女人,谁?自己小姨子,就是小周后。我们不好说李煜是不是现代所谓的“渣男”,指不定小周后和自己姐姐长得很像呢,所以睹物思人,干脆将爱都转移给她。当然,这些放在任何时候都是违背伦理道德的。
小周后名讳不详,今人考证说她姐名宪,她自己名嘉敏,字女英。这么说也不无道理,毕竟当年帝尧两个女儿也是这名,娥皇女英,姐妹俩都嫁给了大舜,并有了湘妃竹的传说。而如今也是娥皇女英,也是历史重演,都嫁给同一个帝王。
当时大周后病得厉害,而自己妹妹毕竟年幼,比自己小了十四岁,那段时间经常出入宫中,倒也挺受李煜他娘圣尊后喜欢的。直到被姐姐撞见,才惊讶地问妹妹你怎么在这。小周后也不懂啊,就如实说来这儿已经几天了。所以大周后死后没多久,圣尊后钟氏也死了,李煜就说后宫没有主政的了,就借此立了小周后。用风流才子来形容李煜,丝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