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界上不同時空裏的移民城市中,族裔經濟或移民經濟都並非陌生現象。無論是二戰前在東南亞國家的華人雜貨店,還是二戰後在美國邁阿密發展起來的古巴移民咖啡館,又或是今天土耳其移民在德國開設的烤肉店,通通屬於不同形式的族裔經濟。族裔經濟是探索移民社群與主流社會融合的一個切入點,也是了解移民社群內部組織與資源互動的重要場域。

香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移民城市。自新千禧年以來,香港社會不乏對南亞少數族裔居民的關注、討論以及相關著作的出版。然而,其焦點多偏重討論南亞居民作為香港的「弱勢社群」在語言、教育以及就業上所遇到的問題。這種「弱勢社群」的視角往往限制了我們了解南亞居民作為能動者,如何憑藉個人資源和群體的族裔資源去解決問題,從而縮小其與主流社會之間的距離。自食其力的南亞小商戶就是這種能動性的體現。南亞小商戶在香港不同的民族聚居區經營着有別於主流社會的商業活動:餐館、快餐店、雜貨店、髮廊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商業活動,不僅僅豐富了香港城市的族裔景觀,讓人感受到香港多元文化的一面,也讓我們有機會超越「弱勢社群」的觀點去認識和了解南亞少數族裔移民。更重要的是,這些商業活動已經默默地成為香港故事的一部分,是南亞移民在香港社會融合過程中不可忽視的。

《獅子山下的南亞小企業》能夠順利出版,首先要感謝的是接受訪談的22位巴基斯坦裔和尼泊爾裔小商戶。他/她們在繁雜的工作之餘,抽空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移民與營商的故事,當中有笑有淚。這些故事,既有其獨特的一面,也有一些共同之處,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性資料。我們希望通過出版此書,把這些原來屬於香港但又長期被主流社會所隱藏的故事重新書寫出來。

特別需要鳴謝的是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它所提供的研究資助讓我們能夠順利完成早期的資料收集工作。非常感謝黃小棠、尹珮婷、梁美婷和何偉歡,她們幫忙收集資料和筆錄訪談文本;還有郭敏霞、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葵涌多元文化社區傳承計劃的梁詠婷和中華書局編輯部的謝慧莉,她們對安排本書的插圖和編輯工作盡心盡力。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給我們的支持也很重要。另外,藉此機會向香港城市大學的李劍明兄致意——本書的宏觀背景部分其實是取材自一些與劍明兄合作的論文;這幾年我們發表有關香港少數族裔的幾篇論文,主要的貢獻者和帶動者就是劍明兄,我們要感激的不單是他在學術上的啟發,還有他的慷慨和仗義。

郭儉 羅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