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杀?他杀?青少年为何走上绝路?(增订版)
- 林少峯
- 809字
- 2021-05-13 10:50:29
編者按
生活,為了生命?
還是生命製造生活?
「我思故我在。」笛卡兒論生命的價值在於有思想;那麼,仍然有思想即依然存活,已經有生命的價值。龔立人教授謂,生命以呼吸界定,不論價值和意義,也不分身份社會名利地位和金錢。
大多數自殺的青少年,都為了社會價值和意義而掙扎多時,包括學業成績、父母要求的標準、自己要求的形象等。最後,都因為太累而選擇永遠的休息!
「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休息,也不懂得如何給自己休息!林冠傑醫師說,累會致死;林美玲醫生說,要給想死的人藥物,改善睡眠質素,減少焦慮;龔立人教授也呼籲讓大自然向自己吹氣!
龔立人教授以呼吸界定生命,林冠傑醫師教導如何以呼吸處理身體的氣血和心情,也論及吃和睡的養生要訣。林少峯博士提倡如何透過思考整理來處理情緒,林美玲醫生論藥物如何平衡內分泌的失衡,這也是基本生理上所需要的平衡。
黎子良博士鼓勵學校築起校園防火牆、加固信望愛,梁錦波博士闡說如何在一所學校內實施生命教育,有課程、也有真實的生命故事分享。林少峯博士論溝通技巧;梁錦波博士強調對生死的反思和追尋人生使命的重要性。黎子良博士和林少峯博士都分別討論自尊和自信!這些還不都是成長基要、育兒地基?最後,我們還不能忽略自殺這議題的法理性,周偉雄大律師的專業角度實在值得我們思考。
本書作者們是不同方面的專家,有些素未謀面,卻不約而同提出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向和定位,正好是生命的根本,包括:
一)身體本能的:呼吸、休息、睡覺、走回大自然等;
二)成長基要的自尊自信、與人溝通和交往;
三)還有是無論家庭或學校教育,我們都需要注入生命和死亡教育、精神健康概念、情緒教育和社會角度包括法理層面。
四)最後是政府對青少年自殺的回應和處理,教育學者對這報告的一點點評鑑,都記錄在書裏面了。
生活其實很簡單,中國人自古說「知天命,重天理」,只要順應天理,生命就已經造就了生活。既然呼吸已經決定了生命,那麼,年青人和家長們,我們應該如何為我們的生活定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