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锦言录(全四册)
- 钟基编著
- 2字
- 2021-03-12 15:14:15
第一册
儒家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编者不详。它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内容广泛,涉及孔子世系、从政、周游、入周考察、问礼老子、与国君问对、与弟子问答,以及关于礼乐制度、历史、自然的论述,还记载了七十二弟子的事迹,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必备书,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典章制度等亦有重要价值。
《汉书·艺文志》著录《孔子家语》二十七卷,而流传至今的是三国时魏王肃所注的十卷本《孔子家语》,共四十四篇。后世也因此多怀疑《孔子家语》是王肃伪造的,不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两座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与《孔子家语》相近的内容,证明其书内容确实源自先秦,并非全是王肃伪造。
本书选文据中华书局三全本《孔子家语》。
相鲁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译文】
举行和平盟会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而进行军事活动也一定要有和平外交的准备。
始诛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译文】
君子祸患来临不恐惧,幸运降临也不表现出欢喜。
王言解
虽有国之良马,不以其道服乘之①,不可以取道里②。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
①服乘:使用,指驾车或骑乘。
②道里:在道路上行进。
【译文】
即使有一国之内最好的马,如果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使用骑乘,它就不可能在道路上奔跑。一个国家即使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百姓,如果国君不用正确的方法来治理,也不可能成为霸主或成就王业。
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①,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
①悌:敬爱兄长。
【译文】
居上位的人尊敬老人,那么下层百姓会更加遵行孝道;居上位的人尊敬比自己年长的人,下层百姓会更加敬爱兄长;居上位的人乐善好施,下层百姓会更加宽厚;居上位的人亲近贤人,百姓就会择良友而交;居上位的人注重道德修养,百姓就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居上位的人憎恶贪婪的行为,百姓就会以争利为耻;居上位的人讲廉洁谦让,百姓就会以不讲气节德操为耻,这就是所说的七种教化。这七教,是治理民众的根本。
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
【译文】
最高的礼节是不谦让而天下得到治理,最高的奖赏是不耗费财物而天下的士人都很高兴,最美妙的音乐是没有声音而使百姓和睦。
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
【译文】
仁慈者没有比爱护人民更重要的事,有智者没有比知道贤人更重要的事,善于执政的君主没有比选拔贤能的官吏更重要的事。
大婚解
古之政,爱人为大。
【译文】
古人治理政事,爱人最为重要。
敬也者,敬身为大。
【译文】
敬这件事,敬重自身最为重要。
夫其行己不过乎物,谓之成身。
【译文】
自己做任何事都合乎常理不越过界限,就可以说成就自身了。
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
【译文】
仁人不能逾越事物的自然法则,孝子不能超越亲情的规范。
儒行解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译文】
讲话一定诚信,行为必定中正。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译文】
见利不会忘义,见死不改操守。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
【译文】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以胁迫,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威逼,可以杀头而不可侮辱。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①,上通而不困。
①幽居:独处。淫:放纵。
【译文】
儒者广博地学习而无休止,专意实行而不倦怠,独处时不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离道义。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译文】
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
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
【译文】
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高明,不把少的功劳夸大为多。
同己不与,异己不非。
【译文】
不和志向相同的人结党,也不诋毁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
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①。
①服:旧注:“服,力行也。”
【译文】
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广博地学习而又知所当行。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
【译文】
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艺,路数相同,地位相等就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①,不充诎于富贵②。
①陨获:丧失志气。
②充诎(qū):自满而失去节制。
【译文】
儒者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
五仪解
智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
【译文】
智慧不一定要非常多,但一定要审查自己具有的知识是否正确;话不一定要说得很多,但一定要审查说得是否确当;路不一定要走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所走的路是不是正道。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译文】
富贵不能对自己有所补益,贫贱不能对自己有所损害。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①,思虑通明而辞不专。
①色无伐:脸上没有自夸的神色。伐,自夸。
【译文】
所谓君子,说出的话一定忠信而内心没有怨恨,身有仁义的美德而没有自夸的表情,考虑问题明智通达而言辞委婉。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译文】
遵循仁义之道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
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
【译文】
言论可以让天下人效法而不会招来灾祸,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①。
①悫(què):谨慎诚实。
【译文】
比如弓箭,弓弦调好以后箭射出去才会有力;又如选马,经过使用才能选到好马;选拔人才,必须要求诚实谨慎,然后再看他的聪明才智。
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
【译文】
如果君子不是十分厌恶恶行,那么他也就不会非常喜好善行。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译文】
君子喜欢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存亡祸福,皆己而已。
【译文】
国家的存亡祸福都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
【译文】
灾祸胜不过良好的政治,梦兆也胜不过善良的行为。
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①,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①将身:立身行事。
【译文】
至于那些智士仁人,立身行事有自己的准则,动静合乎道义,喜怒适时,不戕害自己的天性,他们能够长寿,不是应该的吗?
致思
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
【译文】
心怀仁义宽恕就能树立恩德,而施行严刑暴政就会结下仇怨。
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
【译文】
道虽然很重要,但也必须有一定的时机才会被人看重,有一定的有利条件才能流行。
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万民皆治。
【译文】
春夏秋冬按时变换,万物就能正常生长;做君王的按照正确的方法治理,万民就会安定。
泽施于百姓,则富可也。
【译文】
如果你的恩泽能施予百姓,你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了。
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译文】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译文】
过去了而不能返回的,是岁月;不能再见到的,是父母。
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①。
①饬:一本作“饰”,指修饰,打扮。
【译文】
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
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译文】
远看而有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近看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功效。
三恕
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译文】
君子年少时想到长大以后的事就要努力学习,年老了想到死后的事就要好好教导儿孙,富有时想到穷困就要致力于施舍。
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则民不保①。
①其政晓察,则民不保:王肃注:“保,安也。政太晓了分察,则民不安矣。”
【译文】
如果制度没有限度,事情就做不成;如果制度定得太细,民众就不能安宁。
刚折者不终①,径易者则数伤②,浩倨者则不亲③,就利者则无不弊④。
①刚折者不终:王肃注:“刚则折矣,不终其性命矣。”
②径易者则数伤:王肃注:“径,轻也。志轻则数伤于义矣。”
③浩倨者则不亲:王肃注:“浩倨,简略不恭。如是则不亲矣。”
④就利者则无不弊:王肃注:“言好利者不可久也。”
【译文】
太刚直的人不会善终,简捷平易的人会多次受到伤害,简略傲慢的人无人亲近,追逐利益的人没有不失败的。
从轻勿为先,从重勿为后①,见像而勿强②,陈道而勿怫③。
①从轻勿为先,从重勿为后:王肃注:“赴忧患,从劳苦,轻者宜为后,重者宜为先,养世者也。”
②见像而勿强:王肃注:“像,法也。见法而已,不以强世也。”
③陈道而勿怫(bèi):王肃注:“怫,诡也。陈道而已,不与世相诡违也。”即所论道不违背世间通行的道理。怫,通“悖”,违反。
【译文】
做容易的事时不抢在前头,做繁重的事时不躲在后面,见到榜样不勉强去学,讲论的道不违背世间情理。
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
【译文】
哪有东西盈满了不倒的呢!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①;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①怯:原作“法”,据《四部丛刊》本改。
【译文】
聪明睿智的人,用愚朴来保守成业;功盖天下的人,用谦让来保守成业;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来保守成业;富有四海的人,用谦卑来保守成业。
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译文】
有智慧的人让别人了解自己,仁德的人让别人热爱自己。
智者知人,仁者爱人。
【译文】
有智慧的人理解别人,仁德的人热爱别人。
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译文】
有智慧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自尊自爱。
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不义。
【译文】
父亲有直言敢谏的儿子,就不会陷入无礼行为之中;读书人有直言敢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
奋于言者华①,奋于行者伐②。
①奋于言者华: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王肃注:“自矜奋于言者,华而无实。”
②奋于行者伐:爱自我表现的人常常自夸。王肃注:“自矜奋行者,是自伐。”
【译文】
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常常会自吹自擂。
君子知之曰智,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智,行至则仁。
【译文】
君子知道就说知道,这是说话的原则;做不到就说做不到,这是行动的准则。说话有原则就是智慧,行动按准则就是仁德。
好生
君子以心导耳目,立义以为勇;小人以耳目导心,不逊以为勇①。
①逊:谦恭,顺从。
【译文】
君子用心来引导自己的耳目,把树立义作为勇敢;小人以耳目来引导心,把不谦恭作为勇敢。
君子有三患①:未之闻,患不得闻;既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
①患:担忧,忧虑。
【译文】
君子有三种担心:没有听到时,担心听不到;听到以后,担心学不到;学了以后,担心不能实行。
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①,君子耻之。
①有其言而无其行:“而”下原有“以”字,据《四部丛刊》本删。
【译文】
有德行而没有相应的言论,君子感到耻辱;有言论而没有行动,君子感到耻辱。
君子而强气①,则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气,则刑戮荐臻②。
①强气:意气用事,执拗己见。
②刑戮:杀身。荐臻:重至,再来。
【译文】
君子桀骜不驯,意气用事,就会不得善终;小人桀骜不驯,意气用事,杀身之祸就会接连到来。
观周
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译文】
明亮的镜子可以照出形貌,往昔的事情可以用来了解现在。
弟子行
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
【译文】
好学就有智慧,同情孤寡就是仁爱,恭敬就近于礼,勤劳就有收获。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
【译文】
完满却不自我满足,渊博却如同虚空,超过却如同赶不上。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也,以佑其下。
【译文】
富贵了他也不欣喜,贫贱了他也不恼怒;假如对民众有利,他宁愿行为俭约;他侍奉君王,是为了帮助下面的百姓。
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①,欲给则豫②。
①欲善则详:王肃注:“欲善其事,当详慎也。”详,审慎,详审。
②欲给(jǐ)则豫:王肃注:“事欲给而不碍,则莫若于豫。”给,丰足,充裕。豫,事先准备。
【译文】
想要有才能就要学习,想要知道就要问别人,想要把事情做好就要仔细审慎,想要富足就要先有储备。
贤君
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译文】
恭顺就能远离祸患,端肃人们就会爱你,忠心就能使大家和睦相处,诚信别人就会任用你。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译文】
治理国家最急迫的事,没有比让民众富裕和长寿更重要的了。
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译文】
减少劳役,减轻赋税,民众就会富裕;敦行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民众就会长寿。
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译文】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厌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厌恶他。
辩政
治官莫若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改也。
【译文】
作为官吏最重要的是公正,面对财物最重要的是廉洁,廉洁公正的操守是不能改变的。
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
【译文】
隐匿别人的优点,这叫蔽贤;宣扬别人的缺点,这是小人。
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译文】
谈到别人的优点,如同自己有这些优点;谈到别人的缺点,如同自己有这些缺点。
六本
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①。
①决:缺,损失。王肃注:“《易》损卦,次得益,益次夬。夬,决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
【译文】
自己减少的必定会有增加,自己增加的必定会有减少。
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也。
【译文】
学习的人,减损自己本来就多的东西,用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指教,所以才能成就完满和广博啊!
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译文】
按照规律,事物完成后必定还会变化,完满而能保持长久,是不曾有的。
调其盈虚,不令自满,所以能久也。
【译文】
调节盈满和虚空,不自我满足,所以能够长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译文】
不了解他的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他本人的为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君主,就看看他任命的大臣;不了解土地,就看看地上生长的草木。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①。
①“与善人居”八句:为曾子语,见《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篇。《家语》误作孔子语。芝兰之室,有芝兰等香草的屋子,比喻美好的环境。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比喻环境恶劣。
【译文】
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闻不到香味,说明已与香气融合一起了;与不善的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咸鱼铺子,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这是被臭味同化了。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译文】
君子赠人钱财,不如赠人好话。
夫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译文】
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出游要选择方向,做官要选择国君。
以富贵而下人①,何人不尊②?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
①下人:以谦恭态度待人。
②何人不尊:“尊”字原本无,有小字“阙”,据《四部丛刊》本补。
【译文】
身处富贵而待人谦恭,谁会不尊敬你呢?身处富贵而和人友爱,谁会不亲近你呢?
发言不逆,可谓知言矣;言而众向之①,可谓知时矣。
①向:响应,赞同。
【译文】
说出话没人反对,可以说懂得该说什么话;说话时众人都拥护,可以说知道说话的时机。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①;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①没:沉没。
【译文】
船没有水就不能行驶,水进入船中船就会沉没;国君离开百姓就不能治理,民众犯上作乱国家就会灭亡。
颜回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①,人穷则诈,马穷则佚。
①攫:用爪子抓。
【译文】
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诈骗,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
爱近仁,度近智①,为己不重②,为人不轻,君子也夫。
①度近智:王肃注:“度事而行,近于智也。”
②不重:此指不看重自己。
【译文】
能爱人就接近于仁了,度事而行就接近智了,对自己不要太看重,对别人不能轻视,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君子了。
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豫①;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②。
①豫:事先准备。
②恕:推己及人。
【译文】
一个字而有益于智的,没有比得上“豫”字;一个字而有益于仁的,没有比得上“恕”字。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译文】
君子用自己的行动说话,小人用自己的舌头说话。
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①,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①弗能谓:不能说。
【译文】
君子对待朋友,心里已然认为对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却不对朋友说,我不认为这个人是仁人。不忘记朋友从前对自己的恩德,不记着以前对朋友的怨恨,这才是仁德之人啊。
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译文】
谈论别人的缺点,并不能美化自己;谈论别人的错误,并不能使自己正确。所以君子要批评自己的缺点,不要批评别人的缺点。
子路初见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译文】
木料用墨绳来矫正就能笔直,人接受劝谏就能圣明。
不强不达①,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
①不强不达:不努力坚持就达不到目的。王肃注:“人不能以强力,则不能自达。”
【译文】
不持续努力就达不到目的,不劳动就没有收获,不忠诚就没人亲近,不讲信用别人就不再信任你,不恭敬就会失礼。
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译文】
知道了不去做,不如不知道;亲近他又不信任他,不如不亲近。
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
【译文】
快乐的事到来时,要乐而不骄;灾难将要到来时,要有思想准备而不忧愁。
攻其所不能①,补其所不备。
①攻:学习。
【译文】
学习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
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
【译文】
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做就怀疑别人,不要用自己能干的事情向别人炫耀。
终日言,无遗己忧;终日行,不遗己患。
【译文】
终日说话,不要给自己留下忧虑;终日做事,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
在厄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译文】
芝兰生长在深林之中,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芳香;君子修养身心培养道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
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译文】
居于下位而无所忧虑的人,是思虑不远;安身处世总想安逸的人,是志向不大。
入官
言之善者,在所日闻①;行之善者,在所能为。
①言之善者,在所日闻:王肃注:“日闻善言,可行于今日也。”
【译文】
能说出美好的语言,在于每天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能有美好的行为,在于能亲身去做。
劳于取人,佚于治事。
【译文】
选拔人才辛苦一些,治理政事时就轻松一些。
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
【译文】
国家安定民众就会爱戴国君,政策公平合理民众就无怨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译文】
水太清就没有鱼了,人太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
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①;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
①莫善乎先虚其内:王肃注:“虚其内,谓直道而行,无情欲也。”即摒除私心。
【译文】
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被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是摒除私心;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身体力行;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之道来治理国家。
执辔
过失,人之情莫不有焉。过而改之,是为不过。
【译文】
过错和失误,是人之常情,人不可能没有过失。有了过错而能改正,就不为过。
郊问
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
【译文】
万物都来源于天,人又来源于其祖先。
屈节解
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
【译文】
君子所做的事,期望必须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委屈的时候就委屈,需要伸展的时候就伸展。
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
【译文】
受了委屈也不能失掉气节,志向实现了也不侵害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