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雷·布拉德伯里[20]的《华氏451》也是一部借由书籍探讨“幸福论”的科幻小说。

小说的简介上有这么一句话:“华氏451,那是让纸张起火燃烧的温度……”在小说中的那个世界里,我所提出的“永别了!阅读”被当政者采纳,产生了一个没有书籍的世界。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由电视来传播知识或信息。若有人偷偷躲起来看书,消防队员就会赶来将书焚毁。

然后,书籍的乐趣——人生的休假,被法律禁止。

另一方面,取代了书籍地位的电视逐渐环境化,不仅单方面向观众讲述,而且还能够与观众交谈。主人公的妻子就参与了一档连接演播室和家庭的节目,坐在自家起居室里和主持人对话。作者布拉德伯里创造的未来社会中,人们认为一对一的交流和一对多的交流都是指向同一种“幸福论”的线索,但作者却对那样的社会发出了警告。

布拉德伯里指出,阅读行为永远都是一出独角戏,而未来的“对话共和圈”——能够互相对话的环境,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幸。这句感想让我深有感触。

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位不可思议的少女领略了书籍的魅力。他给围在电视旁的妇人们朗读了书中的一个段落,结果大家非常感动,甚至有人落下泪来。于是,主人公的妻子因为嫉妒众人由书籍产生的友情而向政府告密。

我们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妻子的嫉妒并不是针对书籍,而是“感动到落泪的人们”所感受到的幸福。

电视所构建的“对话环境”,本身就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但书籍带给人们的是虚构出来的“另一个世界”。主人公把这样一个世界与其他女人共享,那只能是出于爱情,因此,妻子的嫉妒绝不是不合时宜的。只是,主人公朗读书籍里的一段给旁人听这个非法的、极为危险的行为,成为小说的重点。

在《华氏451》中,看书并朗读给他人听,并非“逃避人生”,反而是对人生的积极参与(当然,即使在我们这个年代,即使孤独的阅读是闲人的所有物,一旦站上读书会的讲坛,又另当别论了)。

热爱书籍的人们,沿着早已废弃的铁路,聚集到森林之中,建立起一个由语言构成的乌托邦。每一个人都完美地记住了一本书,它们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马太福音》、《拜伦诗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书籍本身。

即使书籍被焚毁了,他们也会继续活下去,并将书籍永远地传播下去。书籍森林的一个居民说:“在耶稣降临之前,有一只名叫凤凰的怪鸟,每隔几百年就会堆起柴火,把自己火葬。那家伙一定是人类的兄弟吧。每次自焚后,它又从灰烬中重生。是同样的鸟再一次降生哦。和原来一模一样哦。怎么样?你们难道不觉得和我们人类一样吗?我们不也是翻来覆去地重复一样的行为吗?只不过我们拥有凤凰不具备的能力。那就是,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进行着的是多么愚蠢的行为。我们知道这一千年来的所作所为是多么愚蠢。”

周一是埃德娜·米莱[21],周三是沃尔特·惠特曼[22],周五轮到威廉·福克纳[23],一切的一切都被烧成灰烬。这种社会中的“幸福论”不是我的问题所在。

首先,这种社会只不过是布拉德伯里虚构的产物,并没有离开比喻的世界。不过令我感兴趣的一点是,当人们想将书籍永远地保存下去时,反而会将一度被抛弃的鲜活的人声重新拾起,背叛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由文字书写、机器印刷产生价值的优秀书籍,想要永远地保存下去时,却不得不依赖极为不可靠的肉体,这是多么令人伤感的事啊。书籍的历史性(绝不可能发生在凤凰身上)通过肉体得以传承,这应该不仅仅是布拉德伯里的感伤吧。

想要通过电视创造出“对话环境”的超现代当政者,与挺身反抗、试图保卫书籍的人们,唯一能让两者互相理解的时间回路存在于人类的肉体中。这一情节设计极有说服力。

当然,如果试图从这部小说中寻找“幸福论”的线索,那一定不在被焚书官们焚烧的书籍中,而存在于“化身为书籍的人们”之中。

我的“永别了!阅读”之“论”,以“保卫书籍之战”的名义存在于这本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