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无牙颌的解剖生理

一、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无牙颌是指牙列缺失的上下颌。牙列缺失后,由于缺乏正常的功能刺激,口腔软硬组织会出现一些改变,这些变化与全口义齿的修复有密切关系。

(一)骨组织的改变

当牙列缺失后,上下颌骨的改变主要是牙槽嵴的萎缩。牙列缺失后,牙槽骨逐渐吸收形成连续的牙槽嵴。随着牙槽嵴的吸收,上下颌骨逐渐失去原有的形状和大小。

1.牙槽嵴的萎缩

牙槽嵴的吸收速度与缺失牙的原因、时间及骨质致密程度有关,由牙周病引起的牙列缺失往往在初期牙槽嵴吸收就很明显。由龋病、根尖病引起的牙拔除,往往根据病程持续时间长短、拔牙难易程度不同,造成缺牙局部的牙槽嵴萎缩程度不同。单纯拔牙引起的骨吸收显著少于拔牙后作了牙槽嵴修整术者。

2.牙槽嵴的吸收时间

牙槽嵴的吸收速度在牙缺失后前3个月最快,大约6个月后吸收速度显著下降,拔牙2年后吸收速度趋于稳定。

3.牙槽嵴的吸收方向

牙槽嵴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程度有直接关系,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而下颌骨内侧骨板较外侧骨板疏松。所以,上颌牙槽嵴的吸收方向为向上、向内,因此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下颌牙槽嵴的吸收方向是向下、向外,与上颌骨相反,结果使下牙弓逐渐变大,面下1/3距离也随之变短,上下颌骨间的关系亦失去协调,甚至可导致颞下颌关节改变和功能紊乱。从总的趋势看,上下颌前牙区吸收比较明显,而后牙区、腭穹窿、上颌结节、下颌磨牙后垫的改变最少。

4.牙槽嵴的吸收与义齿修复关系

牙槽嵴的持续吸收不仅与患者全身健康状态和骨质代谢有关,而且与义齿修复与否及修复效果好坏有关。未作全口义齿修复者,由于上下颌骨得不到足够的功能刺激,使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力失去平衡,其牙槽嵴萎缩程度较义齿修复者严重。同理,如果全口义齿不作必要的修改,或不进行周期性更换以适应牙槽嵴的持续吸收,则在行使功能时义齿处于不稳定状态,可导致剩余牙槽嵴吸收加快。一般情况下,全口义齿使用3~4年应当进行调 与重衬,使用7~8年应当重新修复。

(二)软组织的改变 1.面容改变

由于牙槽骨的不断吸收,与之相关的软组织也发生相应的位置变化,如附着在颌骨周围的唇颊系带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变短,甚至与牙槽嵴顶平齐,前庭沟及口底深度变浅,致使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无明显界限。唇颊部因失去硬组织的支持,向内凹陷,上唇丰满度降低,面部皱褶增加,鼻唇沟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离变短,面容明显呈衰老状。

2.其他异常

由于肌张力平衡遭到破坏,失去正常的张力和弹性,易导致疼痛和压伤。由于牙列缺失,舌失去牙的限制而伸展扩大,如久不作全口义齿修复,不但可造成舌形态的改变和功能异常,且可导致舌与颊部内陷的软组织接触,使整个口腔为舌所充满,有的患者还出现味觉异常和口干等现象。

(三)颞下颌关节的改变

牙列缺失后,由于失去天然牙咬合的支持与限制,颌间距离变短,髁状突可发生异位,咀嚼肌失去正常张力,改变了下颌的正常生理位置,可导致耳鸣、关节弹响、疼痛、开闭口运动异常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颞下颌关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