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道镜技术难点与对策
- 钱德英编著
- 1486字
- 2021-04-16 11:48:56
三、阴道镜检查技巧及结局评估
人们对子宫颈腺上皮内病变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CIS)最先由Friedell和Mckay在1953年描述,形态学上属上皮内病变范畴,程度由轻到重,其全部病变统称为宫颈腺体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GIN),分两个级别:低度和高度CIGN。低度CIGN包括腺体不典型改变(炎症和放射治疗相关的非瘤样病变)和腺体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程度轻于ACIS),高度CGIN即为ACIS。
宫颈上皮内腺体瘤样病变可同时累及宫颈表面和颈管内表层腺体,其确切病变机制尚不甚清楚。但人们相信,正常腺体细胞发展为高级别的腺上皮内病变的过程有别于发展为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化生过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约有2%为宫颈上皮内腺体瘤样病变,但在宫颈浸润癌中6%~18%是腺癌,这很令人困惑,这提示可能该病由上皮内病变发展至癌的过渡时间很短暂,或由于我们对该病诊断不足所导致。不管宫颈腺癌是原位还是浸润形式,其中46%~72%的病例可同时伴有鳞状上皮病变。
目前阴道镜检查的专用术语均是在大量观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基础上总结的经验,腺上皮病变可同时位于宫颈表面和宫颈管内表层腺体,瘤样病变的“腺体”通常隐藏在宫颈表面之下,在宫颈表面也许只有些微小的表现,以至于有人认为阴道镜检查对腺上皮内病变帮助不大。由于腺上皮内病变发生率不高,难有机会积累相当规模的系列资料及相关经验。值得庆幸的是,由于腺上皮内病变的发病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阴道镜医生开始关注和了解腺上皮病变的发病及诊治手段。
虽然腺上皮病变在阴道镜下缺乏典型特征性表现,但仍然能通过蛛丝马迹得以发现,其主要表现有密集或巨大的腺体开口和腺体白环,甚至可占据部分或整个宫颈,如图3-5。其次,腺上皮病变可表现为在柱状上皮区域内出现不规则并叠加于柱状上皮之上的白色斑块,与柱状上皮形成红白相间区域,如图3-6~图3-8,与鳞柱交界不相连。病变还可出现乳头状结构或丝状样、卷须状、树根状及字码样的异型血管。当异型血管出现要高度注意腺癌的可能。总之,腺上皮病变的阴道镜图像或多或少都与柱状上皮或腺体开口有关或毗邻,这是其发病的起源部位,值得重视。腺上皮病变还容易与鳞状上皮内病变共存,如本案例是CIN和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同时存在,这使其在阴道镜下显示多样化的图像。值得注意的是,当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腺体,在阴道镜下也可以看到增厚的醋酸白色上皮内同时出现增厚腺体白环,白环的严重程度可反映病变累及腺体的程度。尤其在行切除手术中,若在切除标本的创面看到针尖状白色点状突起,提示累及腺体或腺体内病变的可能。此时需要继续增加切除的深度才能保证病变切除干净。
腺上皮病变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往往缺乏特异性表现,细胞学医生通常只注意观察鳞状细胞病变部分,而提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重度鳞状细胞病变,细致的细胞学观察才能找到一些不典型腺上皮细胞或原位腺癌的细胞学表现,有时甚至提示为正常结果,但不典型腺上皮细胞或原位腺癌的细胞学报告需要丰富经验的细胞学医生才能作出诊断。当怀疑有腺上皮病变时,宫颈细胞刮片取样器应获取足够的宫颈管内的细胞,以保证充分的检查。研究发现腺上皮癌可能与HPV 18型感染有关,腺上皮病变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目前仍面临着困难。
图3-5 粗大的白色腺体突起
图3-6 不规则并叠加于柱状上皮之上的白色斑块
图3-7 孤立的醋酸白色上皮
图3-8 孤立的醋酸白色上皮
腺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主张切除性治疗,因为腺上皮内病变可能隐藏在宫颈管深部或出现跳跃性病变,宫颈需要切除足够深度,可采用分层切除或柱形切除。宫颈原位腺癌患者若已经完成生育,建议行子宫切除。宫颈切缘阴性的年轻患者,建议在严密监测下尽快生育,待生育完成后重新评估,甚至行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