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眶壁骨折及眼外肌损伤

眼眶由筛骨、额骨、泪骨、上颌骨、腭骨、蝶骨以及颧骨七块骨构成,环绕形成约30ml容量的梨形区域。当眼眶受到撞击时,坚固的眼眶上壁和外侧壁与相对脆弱的内侧壁和下壁可使撞击的能量得到有效的缓冲。来自撞击的能量作用在眼眶上时,骨折可以有效地抵消这些能量,从而避免眼球的破裂。
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评估眼眶外伤的程度。眼眶CT可以很好地显示骨骼与软组织之间的关系比之MRI更加廉价、快捷、实用,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行CT检查:①怀疑眼眶骨折;②可触及骨折③眼外肌活动受限;④眼眶金属异物。MRI对软组织成像清晰,对于以下情况可行MRI检查:①联合神经损伤;②木质异物。超声检查在眼眶外伤处理时意义不大,但可用于鉴别眼眶的脓肿。

一、眼眶软组织挫伤

【概述】
眼眶软组织挫伤(bruise of orbital soft tissues)系眼眶受到来自前面、侧面的钝性暴力,作用于眼睑、眼球及眶内软组织而造成的损伤。其中以眼睑伤最为常见,包括挫伤、裂伤和撕裂伤。多由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体育运动当中致伤,伤者77%为男性,平均年龄23岁。
【病理】
眼眶软组织挫伤主要病理形态改变包括软组织水肿、充血以及出血。
【临床表现】
眼眶软组织挫伤临床多表现为软组织的水肿,通常为眼睑及结膜的水肿。水肿是血管内液体渗漏和静脉回流不畅所致。①眼睑水肿:眼睑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疏松,水肿可以较其他部位明显,严重的眼睑及眶周水肿可以使穿孔伤口模糊不清以及闭合;②结膜水肿:结膜水肿可以是轻度的,严重的水肿可使结膜脱出眼睑外,影响眼睑闭合;结膜水肿随着眶周水肿的吸收而消退;③眶内软组织水肿:没有明显血肿的情况下通常是自限性,可表现为眼球突出、球后阻力增加,结膜水肿和充血,眶内的密度增高。眼眶内水肿可导致非特异性眼球运动受限,水肿消退,眼球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影像学表现】
眼眶软组织水肿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及MRI。
CT表现:眶周软组织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增厚,眼球壁水肿可见前房变浅,眶内软组织水肿表现为眶脂体密度不均、轻度增高(图5-37)。
MRI表现:可以很好地显示眶内脂肪因为水肿而呈现的信号变化,在T 1WI上呈低信号网状影(图5-38A、B);而在T 2WI水肿和眶内脂肪均为高信号,两者无法区分。
图5-37 右眼眶软组织水肿
CT横断面软组织窗,示右侧眼眶密度轻微增高,眼球壁轻微增厚
图5-38 左眼球后水肿
A、B为同一患者。A.MR T 1WI横断面示左侧眼眶软组织肿胀,眼眶内可见条纹状低信号,眼球前突;B.MR脂肪抑制T 2WI横断面,示左侧眼球突出,眼眶信号较左侧轻微升高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眼眶软组织水肿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及MRI。
【诊断及鉴别诊断】
眼眶软组织挫伤的诊断,根据临床外伤病史,结合眼睑、结膜的水肿及充血较易诊断。CT可以显示眼睑增厚,前房变浅,眶内脂肪浑浊。MRI可以很好地显示眶内脂肪因为水肿而呈现的信号变化,在T 1WI上呈低信号网状影。
【诊断精要】
CT可以显示眼睑增厚,前房变浅,眶内脂肪浑浊,MRI在眶锥脂肪间隙内T 1WI上呈低信号网状影,结合临床外伤病史,可考虑为眼眶软组织挫伤。

二、眼眶爆裂骨折

【概述】
眼眶爆裂骨折(orbital blowout fractures)指由于直径大于眶口的物体钝性打击眼眶软组织和眶缘,致使眶压突然增加和眶壁塌陷,引起眶壁薄弱处,即眶下壁和眶内侧壁骨折,断端下陷或内陷。由于眶内软组织嵌顿并疝入至鼻窦腔内,因此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眼球内陷和移位、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眶下感觉神经损伤等综合症状。
骨折主要发生在眶下壁的眶下神经管内侧和眶内侧壁筛骨纸板处,可以为单壁骨折或双壁骨折。有关爆裂骨折形成机制有两个学说:①直接损伤学说:眼球受到突然的挤压后增加的眶压和眼压造成眶下壁的骨折,即眶内流体压力增加学说。在这种机制作用下,眶内软组织嵌顿于骨折处或者陷于鼻窦腔,由于眼球周围有脂肪保护,故一般不会发生眼球的破裂。②间接损伤学说:假设眶下缘受到外力冲击,外力沿眶骨传导,在骨质最薄弱的部位造成骨折。眶下壁由骨质和借骨膜附着于眶下壁的软组织构成,致伤力作用于眶下缘可将骨质眶下壁及眶内软组织推向后方,发生眶下壁线状骨折及骨膜撕裂,并可将眶内容物挤入上颌窦;而当致伤力作用消失时,骨质眶下壁迅速恢复正常位置,而软组织恢复速度较为缓慢被嵌于骨折处。此种学说也被称之为眼下壁扣压学说。爆裂骨折发生时,两种作用机制可能同时存在目前认为,直接损伤学说(即眶内流体压力增加学说)是发生软组织嵌顿的主要机制。
【病理】
眼眶爆裂骨折病理表现为眼眶内壁和(或)下壁骨质连续性中断。可以继发眶内的出血、眶内软组织水肿或者血肿,尤其是眼外肌及神经的损伤。
【临床表现】
典型眼眶爆裂骨折临床表现为三联症:即限制性斜视导致的复视,眶下神经损伤导致的眶下麻痹和眶周淤血。早期临床表现为伤侧眼睑明显淤血、肿胀、眼球突出,向上运动受限。随后出现眼球内陷、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位降低,甚至失明等一系列症状。
【影像学表现】
爆裂骨折须行影像学检查,为临床手术或其他方式治疗提供充分依据。
X线表现:传统的X线检查采用Caldwell(柯氏)和Waters(瓦氏)位以及体层摄影,可以确定眶下壁骨折的部位、形态、范围。现在这些检查已很少被影像科室采用,尤其是体层摄影技术已被淘汰。
CT表现:CT是诊断眼眶爆裂骨折的准确方法。CT检查可以确定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移位并可显示眼外肌、眶内脂肪、出血、积气、眼球以及视神经的改变,眶内容物嵌顿于鼻窦内的程度,观察眶周结构的变化。眼眶爆裂骨折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1)直接征象:
眼眶内侧壁或者下壁单独或同时出现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及移位改变。单壁骨折多见,或者出现眼眶凹陷、成角而骨质连续性中断不明显(图5-39A、B)。
(2)间接征象:
受伤侧局部眼睑及颞部软组织肿胀;眶内容物嵌顿于骨折处并疝入鼻窦腔内;眶内容物由于下壁的骨折而疝入上颌窦内,悬垂软组织形成特殊的“泪滴征”;鼻窦内可出现积液或者积血,内直肌以及下直肌出现移位、肿胀(图5-39C、D);眶内可出现异物、碎骨片、气肿等;眼球内陷。
临床常见的眼眶爆裂骨折按骨折位置可分为:眶内壁骨折、眶下壁骨折、眶内下壁爆裂骨折。
国内学者深入研究,又对上述爆裂骨折进行了亚型分类,对指导临床手术或其他治疗很有意义,具体如下:
(1)眶内壁爆裂骨折的亚型分类
1)Ⅰ型眶内壁骨折:
整个筛骨纸板粉碎型骨折,筛窦消失,筛窦原来所占空间为脂肪组织所填充,内直肌向鼻侧明显弯曲、移位。
2)Ⅱ型眶内壁骨折:
筛骨纸板局部骨折,筛窦基本保持完整,骨折片与眶壁之间形成夹角,内直肌周围软组织嵌顿于骨折间隙。
(2)眶下壁爆裂骨折的亚型分类
1)Ⅰ型眶下壁骨折:
位于眶下裂与筛上颌缝之间的眶底发生大面积塌陷性骨折,眶内容物脱入上颌窦内。
2)Ⅱ型眶下壁骨折:
眶底前半部眶下沟处发生骨折,骨折片倾斜进入上颌窦内,鼻侧端仍连于眶壁眼外肌周围软组织嵌顿于骨折间隙。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眼眶爆裂骨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发生青枝骨折,影像学检查往往显示眶壁结构无改变,但是眶内容物易造成嵌顿是其特点,不要忽视。
MRI表现:显示骨折继发的软组织改变较有优势,而对骨折本身直接征象的展现不够充分。MRI更易观察眶内容物有无嵌顿或者疝入鼻窦内(图5-40A、B)。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眼眶爆裂骨折首选高分辨率CT检查。薄层多体位,即轴位与冠状位扫描或轴位扫描后多平面重建等,可准确显示眶壁骨质结构改变。骨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眶内容物及软组织的改变。MRI是观察骨折间接征象的有益补充。
图5-39 右眼眶爆裂骨折
A~D为同一患者。A、B.CT冠状面骨窗及软组织窗,示右侧眼眶下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眶内软组织下疝至上颌窦内;C、D.CT右侧眼眶矢状面重建示“泪滴征”表现明显,其他表现基本同A
图5-40 左眼眶内壁爆裂骨折
A、B为同一患者。A.MR横断面T 1WI,B.MR横断面T 2WI,示左眼眶内壁骨质不连续,局部凹陷,眶内脂肪疝入筛窦内
【诊断及鉴别诊断】
眼眶爆裂骨折诊断要点:①眼眶钝性外伤史;②临床典型症状:损伤的眼眶部淤血、软组织肿胀,复视,眼球内陷,眶下麻痹;③CT显示眶内侧壁或(和)下壁骨折、移位;④CT或者MRI显示上颌窦内的“泪滴征”。
鉴别诊断:如果检查方法及重建方式选择得当,则诊断较为明确,无需鉴别诊断。
【诊断精要】
眼眶钝性外伤史;临床典型症状,如伤眼眶部淤血、软组织肿胀,复视,眼球内陷,眶下麻痹;CT显示眶内侧壁或(和)下壁骨折、移位、“泪滴征”。

三、眼眶外部其他类型骨折

【概述】
眼眶外部骨折(orbital external fractures)是指除去眼眶爆裂骨折,外伤力直接作用于眼眶壁而发生的骨折。骨折可以见于眼眶的各个壁,可同时累及眶缘。当致伤力作用于眼眶以外的颅面部时,眼眶周围颅面骨的骨折可经力的传导使眼眶壁发生骨折。
眼眶骨折目前有较多的分型方法:
(1)按骨折分布:
单眶壁骨折、双眶壁骨折、多眶壁复合骨折。
(2)按骨折部位:
眶底骨折、眶缘及眶底骨折、颧骨三脚架骨折、面部复合型骨折。
(3)按骨折类型:
眼眶爆裂骨折、眼眶直接骨折、眼眶复合型骨折。
(4)按骨折范围及其他部位受累情况:
单纯型骨折、复杂型骨折、复合型骨折。
我国临床以及影像科室目前多采用按骨折类型分型的方法,较为简单实用。①眼眶爆裂骨折:指外力作用于眼部使眼眶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眶壁薄弱部位发生的骨折,而眶缘无骨折;②眼眶直接骨折:指外力直接作用于眼眶壁而发生的骨折,多见于眶缘,亦可见于眶壁,发生于内、下壁的骨折必须兼有眼眶前缘的骨折;③眼眶复合型骨折:指爆裂骨折及直接骨折同时存在。
【病理】
眼眶骨折的病理改变直接表现为骨壁的连续性中断,可以继发眶内出血、眶内软组织水肿或者血肿眼球的损伤等。
【临床表现】
临床可表现为眶周软组织肿胀、淤血,可伴有皮肤裂伤、眼球损伤、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眼球固定、斜视和泪器损伤等。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对于眼眶骨折,传统的X线检查已被CT检查所取代,目前影像科室已经很少采用。
CT表现:CT是诊断眼眶骨折首选、准确的方法。CT检查可以确定骨折的部位、范围、移位情况以及受累情况,明确分型,指导临床。并可以显示眼外肌、眶内脂肪、出血、气肿、眼球以及视神经的改变,眶内容物嵌顿于鼻窦内的程度,观察眶周结构的变化。骨折整复后,CT亦能显示人工骨植入和眼外肌复位的情况。
(1)直接征象:
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及骨折片移位改变(图5-41、图5-42)。
(2)间接征象:
指骨折引起的软组织改变,包括眼外肌增粗、移位及嵌顿、血肿形成或眶内容物脱出。
MRI表现:对显示骨折继发的软组织改变较有优势,而对骨折本身直接征象的展现不够充分。MR更易观察眶内容物有无嵌顿或者疝出至邻近的鼻窦内。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眼眶骨折首选高分辨率CT检查。薄层多体位(轴位与冠状位必须相结合观察)骨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眶内容物及软组织的改变。目前,先进的容积CT三维重建功能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显示眼眶骨折的情况,可为临床修复提供数据模型。MRI是观察骨折间接征象的有益补充。
【诊断及鉴别诊断】
眼眶骨折的诊断要点:①明确的眶、颅面部外伤病史;②临床表现为眶周软组织肿胀、淤血、溢泪、眼球损伤以及失明等症状;③CT显示骨折的直接征象;④CT或MRI显示眶周眶内软组织改变。
鉴别诊断:对于较为隐匿的细小骨折,需要仔细观察,并和眼眶构成的骨缝结构进行鉴别,此时结合临床病史及症状显得尤为重要。
图5-41 左眼眶外侧壁、下壁多发骨折
A~C为同一患者。A.CT横断位骨窗,示左侧眼眶外侧壁骨质不连续,可见多条骨折线;B.CT冠状位骨窗,示左侧眼眶外侧壁和下壁骨质不连续,骨质分别内陷和下陷;C.CT三维表面重建,眼眶外侧壁和下壁分别可见骨折线
图5-42 右眼眶上壁骨折
A、B为同一患者。A.CT横断位骨窗,示右侧眶顶区见局限性积气;B.CT冠状位骨窗,示右侧眼眶顶壁骨质不连续,局部见骨折线,气体位于额窦内
【诊断精要】
眶面部外伤史,影像学显示眼眶壁骨折的直接征象,即可诊断为眼眶骨折。

四、眼外肌损伤

【概述】
眼外肌损伤(injury of extraocular muscle)系由于外力致伤眼部或者头部,引起眼外肌及支配眼外肌的运动神经损伤而发生的眼球运动障碍和眼位偏斜,又称为外伤性眼外肌麻痹。
引起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①肌源性:指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如出血、水肿、断裂、嵌顿、粘连等,此类损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表现;②神经源性:外伤导致支配眼外肌的运动神经的损伤,目前影像学检查对其没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眼外肌的损伤很少单独发生,常伴随颅面部骨折或者眼眶外伤。在颅底骨折和眶骨骨折时,眼外肌发生损伤的几率更高。在眼眶外伤后引起眼外肌的改变可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眼外肌因水肿、出血而增粗;②眼眶骨折后,眼外肌因受外力作用被推向骨折处,但位置仍处于眶内;③眼外肌经由眼眶骨折处向外疝出,或者嵌顿于骨折间隙内;④眶尖区的损伤累及动眼神经,导致眼外肌麻痹而失去功能;⑤后期眶内软组织损伤瘢痕形成,眼外肌固定,运动受限。
【病理】
主要表现为眼外肌水肿、肌鞘内的血肿、肌纤维脂肪变性、肌纤维断裂等;时间较长的病变还可引起眼外肌纤维化、萎缩。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斜视、眼球内陷、眼球突出等。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传统X线平片不能显示眼外肌等眼眶软组织改变,但可以显示合并出现的眼眶骨折情况
超声表现:可以显示眼外肌的水肿、增粗,回声减低,嵌顿肌肉一侧回声向眶外突出。
CT表现:眼眶外伤合并骨折时,眼外肌损伤可表现为眼外肌的走行迂曲、肿胀、增粗,增粗的眼外肌形态多不规则(图5-43A、B);当眼外肌密度增高时,可提示为出血;邻近骨折处的眼外肌可随眶内软组织疝入、移位,严重者嵌顿于骨折间隙,眶底部骨折可导致下直肌、下斜肌的嵌顿,眶上壁骨折可使上直肌与上斜肌嵌顿;严重外伤,导致眼外肌断裂,甚至眼球的脱落、陷没。在上颌窦内显示的“泪滴征”,实际上很少是眼外肌的脱出所致,而主要是眶内软组织脱垂至上颌窦内。晚期眼外肌麻痹,可导致萎缩。
MRI表现:显示眼外肌肌腹、肌腱完全或者不完全的断裂;区分眼外肌与周围软组织的纤维化;眼外肌的血肿在T 1WI上可呈高信号(图5-44)。目前,应用MRI技术可以评价眼外肌损伤后的运动功能,以确定眼外肌异常。研究表明,可应用多眼位的MRI技术显示受损眼外肌的撕裂、血肿形成及移位改变;MRI电影能够显示受损眼外肌的运动受限情况。
图5-43 左眼眶内直肌损伤
A、B为同一患者。A.CT横断位软组织窗,示左侧眼眶内侧壁骨折,左眼内直肌增粗、内疝;B.CT冠状位软组织窗,示左眼眶内侧壁、下壁骨折,软组织密度增高
图5-44 左眼内直肌损伤(出血)
A、B为同一患者。A.MR横断面T 1WI,示左眼内直肌肿胀,左眶软组织肿胀;B.MR横断面脂肪抑制T 2WI,示,左眼眶软组织肿胀、信号升高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CT及MRI可很好地显示眼外肌损伤的改变。首选高分辨率CT检查,软组织重建算法显示眼外肌有优势,CT对于合并骨折的病变显示更加精确。MRI可以显示眼外肌的轮廓及受伤后的信号改变;MRI新技术的研究为损伤后眼外肌的功能评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多体位联合成像或者重建,即轴位、冠状位以及平行于眼长轴的斜矢状位相结合,才能较为全面地观察眼外肌的情况,这点很重要。
【诊断及鉴别诊断】
眼外肌损伤的诊断要点:①眶面部外伤病史;②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③CT或者MRI表现为受损眼外肌的增粗、密度(或者信号)改变、移位或者嵌顿;④伴随的眼眶骨折情况。
鉴别诊断:
(1)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双侧多条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增粗为主,而肌腱及肌止点不增粗。
(2)特发性眼眶炎(肌炎型):
常表现为单侧眼外肌的肌腹和肌腱都增粗。
(3)感染性肌炎:
一般累及内直肌,常伴有相邻鼻窦的感染。
(4)淋巴增生性病变:
在MR的T 2WI上与脑白质呈等信号,而不是低信号或者高信号。
(5)眼外肌转移瘤:
眼外肌结节样增粗,可以发现原发肿瘤。
【诊断精要】
眼外伤后,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伴随有眼眶壁骨折,影像学检查提示眼外肌增粗、移位、疝至鼻窦腔内或者嵌顿于骨折间隙,表明眼外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