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儒侠”军医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的消化内科专家谢渭芬,带领着战友们日夜奋战在武汉一线。

56岁的谢渭芬像年轻人一样拼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疗队员们已经习惯了谢渭芬随时出现在病区最危险的“红区”中。在这里,只要看到防护服上写着“谢渭芬”三个字,医疗队员们就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为每一个生命全力以赴,把希望之光带给患者。”谢渭芬说,我要对得起共产党员、军人、医生这几个身份!
这位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的消化内科专家,正带领着战友们日日夜夜奋战在武汉一线。
除夕夜,当医院第一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后,留在后方医院的谢渭芬就不“淡定”了,他主动取消休假,第一时间安排科室工作,多次通过微信、电话、当面汇报等方式主动请缨。
接到出征命令,他背起早就准备好的行囊,奔向疫情最前线、直抵最核心战场。“穿上军装,就要敢于冲锋陷阵!”奋战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谢渭芬说,“一个军医,如果终其一生不能上战场,那将多么遗憾!”
危难来时,时间比黄金更重要。这所医院处于在建状态,因疫情需要被紧急改建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为了尽快收治患者,谢渭芬带领医疗队员们争分夺秒,从搬器械、挪床到“装饰”病区,他带头当起了检修工和清洁工,亲力亲为,一一检查。三天时间,建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感染病房,保证了病区能够按时收治患者。
那段时间,谢渭芬经常忙得吃不上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他的常态。病区护士长王家美说:“他不年轻了,还和年轻人一样拼,我们看着都心疼,但谁也劝不住他啊。他心里放不下患者,天天泡在病房里,一有紧急情况就第一个往上冲!”
“不仅要打胜仗,还要实现零感染。”谢渭芬坦言,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每一名队员具备科学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职业养成。谢渭芬提出感控20字理念:转变观念,养成习惯,一丝不苟,互相督促,万无一失。他对首次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逐个检查着装,逐个询问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把好每一道关口,才能对得起这份重托。”谢渭芬说。事无巨细,只为一个承诺。从上海出发时,谢渭芬立下军令状:“一个都不能少,我要把每名队员都平安带回来!”

患者是靠“守”出来的

“在ICU,患者是靠‘守’出来的,来不得半点疏漏。”谢渭芬常对队员说。查房时,谢渭芬经常会随时提问:“你觉得治疗方案还有没有更好的,这个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
“×床还需多加强营养治疗,×床还要多加强心理疏导。”谢渭芬记着每名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诊疗情况。针对个体差异,谢渭芬与团队制订个性化诊治方案,运用营养治疗、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三位一体模式,让患者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

“闯关”“赛跑”,他疾步如飞

谢渭芬的“儒侠”在上海长征医院是出了名的。儒,是形容他作为一名学者身上风度翩翩的儒者气质。侠,是他作为一名军人身上的侠肝义胆。
从海归到回国开创事业,37岁当上了上海长征医院消化科主任,获得诸多奖项,却一直低调行事。始终坚守医、教、研一线,潜心钻研国际前沿课题。
在抗疫的战场,他重新出征。作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在大家眼里,他似乎少了一点“儒”,更多了一份豪气和干练,干起活来风风火火,疾步如飞。“哪里最忙,哪里就有他,像一位大侠。”队员们说。
收治患者的第一天,大家就见证了这位三级教授的血性胆气。
2月21日,光谷院区感染三科正式全面收治患者。当天,不到4个小时,就收治了20多名确诊患者。“不抛弃、不放弃!”谢渭芬和医疗团队闯过一次次难关,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
有一名80多岁高龄的重型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这是一位没有家属陪伴、没有联系方式、没有病史资料的“三无”患者。和他的病床一同推来的,只有一张胸部CT和一大包平时服用的药物。接诊医生发现患者患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完全无法沟通。谢渭芬带领团队对这位“三无”患者进行全面体检,核对他随车带来的一包包药物,发现他还患有冠心病、房颤、糖尿病等多种基础性疾病,是此次新冠肺炎患者中的高危人群,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谢渭芬组织全科进行病例分析,制订治疗方案。第二天早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已经上升到了99%,四天后患者意识也得到良好恢复,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并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年过半百的他比年轻人还要拼。”谢渭芬没有固定的排班,却随时都要进入“红区”查房,总是忙碌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有一天晚上10点多,感染三科收治了一名55岁男性重型患者,谢渭芬闻讯后立即再次穿戴防护服进入病房,指导值班医生进行治疗,回到宿舍已是凌晨2点。

“儒侠”背后也有“柔软”

“儒侠”背后有“硬核”,也有“柔软”。此次驰援武汉,谢渭芬最放心不下的是母亲。“我妈妈已经89岁高龄了,她知道我去疫情这么严重的地方,一定会很担心、很焦虑。”临行前,他特意交待爱人和女儿,不要向母亲提起。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是全体医疗队员对谢渭芬的共识。队员里有很多“90后”,大多数没有经历过传染性疾病带来的压力考验,难免会焦虑和彷徨。“不害怕是假的,但每天看到谢主任查房时总是冲锋在第一线,我们也就没那么害怕,胆子也大了!”“90后”护士汪林琴说。
作为医疗队队长,谢渭芬格外关注队员们的安全。他一边严格要求队员们加强防护训练,一边鼓励他们要有信心。年轻护士冯蓉蓉第一次穿戴完毕准备进入“红区”时,突感心慌、憋气,心率快速升高,谢渭芬及时制止她进入病房,并安慰她“没有谁是天生的勇者,姑娘,你很棒,你一定行!”并及时由队里的心理学专家柏涌海主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第二天,在谢渭芬和同事们的鼓励下,小姑娘勇敢地战胜了自己,踏入病房,顺利进入“红区”开展工作。
“我们多数队员没有执行过这样的任务,给他们信心、力量,教他们方法,他们守着患者,我守着他们。”谢渭芬说。
谢渭芬和他的团队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出一张张“心灵处方”。
学习武汉话,布置温馨的病房,设置医护人员照片墙与患者心愿树,贴出院区第一封《告患者书》:“我们许多同志参加过国内外重大医疗援助、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优秀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疫情不除誓不还!”患者看到之后仿佛吃了“定心丸”,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安下心、积极配合治疗。谢渭芬说,医患共同战斗,才是战胜病毒的最好办法。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等到这里的患者都彻底治愈的那天,我们才能鸣金收兵。”入伍40年的老兵谢渭芬深感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 王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