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最美战“疫”医生
- 张雁灵
- 2016字
- 2021-04-16 20:57:11
逆行
1.抗疫情深·衣带渐宽终不悔
2020年1月18日晚,钟南山院士在紧急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
84岁,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已届颐养天年的年龄,应该过上“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然而,这位“南山”,却凭着一张“童颜”依然奋战在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的一线,依然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线。
自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时刻关注疫情、牵挂一线的医护人员。谈起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他哽咽;谈起检测试纸有望绿色通道审批,他笑了;看到会诊的患者病情反复,他皱眉;看到会诊的患者有好转,他开颜。而最牵动着他的心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展的所有消息,他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倾注了全部时间和心血。
李姨,是钟院士的夫人,也是钟院士生活的总管。虽然担忧钟院士的身体,她依然默默地在背后全力支持钟院士的工作。看到钟院士不按时吃饭休息,她只能尽力地张罗;看到钟院士没日没夜地工作,她只能默默地担心。因为有李姨为钟院士操持着所有生活后勤,时刻叮嘱时刻监督,才让钟院士无后顾之忧,可以奋战在前。
钟南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定心丸”,在媒体上有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然而,在镜头背后,钟院士的日常抗疫工作是怎样的呢?
“明天是周日,可以休息一下了”
2020年2月16日,周日
这是一个暴雨过后冷空气影响下的广州,风很大,特别冷。接到通知,今天钟院士需要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视频连线会议,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会议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三个主会场,由钟院士主持,武汉前线的专家、北京的专家与钟院士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对诊疗方案进行讨论更新。会议从上午9点一直开到下午1点半。在第五版的基础上,第六版的更新重点讨论了包括传播途径、临床分型、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和解除隔离的条件等方面内容。
在会议过程中,钟院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听听武汉专家的意见”,在讨论产生分歧的时候,钟院士最重要的参考意见来自武汉会场的专家,因为他说,武汉的专家在第一线,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
四个半小时,两百七十分钟,钟院士与视频连线的专家们全程在线,没有一秒的缺席。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换,在这个冷冷的周日早上,燃起了温暖的火焰,为武汉送去光明与温暖。
钟院士的午餐,一般不是出现在中午12点,而是出现在完成任务之后。于是,今天午餐的上场时间是下午两点。
下午的工作,开始于4点,结束于晚上8点。四个小时的时间,被一个接一个的会议讨论和电话占满。用钟院士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联络人,趁现在讲话还有点用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推动一些对抗疫有利的工作”。
长长的走廊,钟南山院士(右一)迈着大步,在赶往下一个会议的路上抓紧时间谈事。
忙起来,一下子就到了晚上7点半。钟院士前一秒还在思考写给副总理的信件内容,下一秒忽然有点手足无措地找手机,“7点40分了,我要先打电话回家,不然李姨该着急了”。
完成了写给副总理的信,签上名,松了一口气,钟院士显得十分兴奋,“终于完成了这个重要的任务!真好!明天是周日,可以休息一下了。”
此时,助理只好无奈地打破院士这个美好的想法,因为,明天已经是周一了。
有一种饿,叫做“李姨觉得你饿”
2020年2月29日,周六
2月的29日,这是四年才有一次的日子。
这个2月29日,是平凡的。它平凡得像日历本上其他任何日期一样,一翻就过去了。正如钟院士所说,自从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们已经没有所谓“周末”的概念,每一天都是工作日,为抗疫马不停蹄。
这个2月29日,也是特殊的。它出现在新冠疫情中,在闰年家族的2月29日兄弟姐妹中,它是绝无仅有的,也希望它永远的绝无仅有。
钟院士的2月29日,身在东八区,却过着欧洲时间。
傍晚6点召集开会,结束时已经是晚上9点半。这次会议同样是与武汉、北京视频连线,讨论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和第六版相比,第七版的修订更多地考虑了国际影响,并加入国际关注的热点内容,如增加孕产妇、儿童患者的诊疗指导。由于前六版的方案没有具体阐述孕产妇及儿童方面的诊疗指导,第七版的诊疗方案修订会专门邀请了儿科专家参与讨论。“尊重儿科专家的意见”“请儿科专家提出意见”“请儿科专家把关是否恰当”成了当晚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讨论依然热烈,窗外,已然从白昼变成黑夜。
在讨论中的钟院士,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的,此时最着急、最担心的人是他的夫人李姨,“都9点了还没回来,昨晚也是9点多才吃饭,这样搞法身体怎么行呢!”电话那头的李姨着急得坐卧不安。钟院士与李姨的互动,最多的或许就是每天催促回家吃饭的电话了吧。
9点半会议结束,看到李姨数个未接来电,钟院士哈哈大笑,“李姨该在家里呱呱叫了吧?”助理问院士:“这么晚了,您饿吗?”钟院士回答说已经习惯了很晚才吃饭,不饿。
可院士您知道吗?有一种饿,叫做“李姨觉得你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李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