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学研究

摘要: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导致孕期胰岛素抵抗因素包括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自身免疫、遗传等导致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下降以及机体组织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功能异常等;
近年来认为炎症因子及脂肪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
孕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诱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抵抗(IR)是每个孕妇都存在的生理性改变,但这种抵抗达到机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程度则各家报道不一,用ADA的标准在西方国家只有2%~5%。但其他地区报道的发病率最高可达15%。近年来HAPO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在一定的范围内母亲血糖水平与妊娠预后之间有直接相关性。随着IADPSG推荐的标准的实施,GDM的发病率可达17%左右,用这一新的标准,GDM产后远期影响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按以往标准GDM产后有发展为2型DM的倾向,GDM患者分娩后发展为2型DM的危险性较高,因而可以认为GDM与2型DM在病因学上有某些相似之处。
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对胰岛素生物学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常伴有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多。高胰岛素血症常是IR的替代性参数。IR的病因和机制十分复杂,具有显著异质性。经过数十年来的大量研究,目前认为IR的分子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缺陷:胰岛素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家族,胰岛素与其α亚单位结合后,诱发β亚单位的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并激活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IRTK),使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多个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磷酸化的IRS-1再和多种蛋白质结合,并使葡萄糖转移蛋白-4(GLUT 4)从细胞内移至细胞膜,介导细胞外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在此过程中,磷酸酪氨酸磷酸酶(PTPase)、浆细胞膜分化抗原1(PC-1)、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等参与调节信号转导过程。任何环节受到干扰,都可影响胰岛素受体的信号转导,导致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