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的沿革与特点

网络安全问题是与互联网的发展相生相伴的,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因此,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发展与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网络安全问题。

1.互联网的起源

20世纪中叶,美国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即现在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前身。1968年,ARPA计划开发一个能够与欧洲各国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这种需求下,ARPA于1969年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网络ARPANET。后来,该网络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大学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 kbit/s,相比于现在高速互联网的网速来说是非常低的,但是这一网络却使计算机互联变成现实,它是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互联网,具有划时代意义。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增加。1972年,ARPANET在首届国际计算机通信大会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注1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1]。

互联网诞生后,TCP/IP注2的出现使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 1974年,罗伯特·卡恩和温顿·瑟夫共同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网络协议TCP/IP,即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该协议能够使网络上连接的所有计算机之间实现互相通信。最初的计算机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使用的,那时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网络,且计算机网络系统非常复杂,普通民众无法使用。TCP/IP的出现及发展,使互联网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

万维网和浏览器的发明则使互联网逐渐成为“接地气”的高科技应用。1989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的概念,为推动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提供了技术支持。WWW服务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本互联网应用,我们每天上网都要用到这种服务。通过WWW,网民可以从本地获取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信息。1990年,第一个网页浏览器诞生,让用户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此浏览器后改名为Nexus。1993年,位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NCSA)开发出了图片浏览器—Mosaic浏览器。该浏览器是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因为具有实用性、直观性及便捷性,它得以在公众中流行。万维网和浏览器这两大技术的发明使互联网从特定领域走向商业和大众,从此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时代。

2.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欧美互联网的发展相比晚了许多。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互联网好像是突然就来到我们的身边。许多老百姓刚刚接触互联网时,便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使用电子邮箱发送邮件,使用办公软件编辑文档。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大国,上网人数多,联网范围广,那么互联网到底是如何进入我国的呢?

1987年9月,中国学术网(Chinese Academic Network,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14日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2]。这一封邮件作为我国互联网的“开山之笔”,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4月20日,中国国家计算机和网络设施(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NCFC)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标志着我国正式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维纳·措恩教授的协助下,我国完成国家顶级域名(.CN)的注册,运行了中国自己的域名服务器。之后不久,我国在NCFC的主干网架设了主服务器,改变了我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在国外运行的现状。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后,中国科技网(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 Golden Bridge Network,ChinaGBN)等四大骨干网相继展开建设,我国互联网迈开了发展的步伐。

从1997年开始,我国互联网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注3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1997年至2001年期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1]。在此期间,我国有大批的年轻人参与互联网创业,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易、搜狐、腾讯、新浪、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抢占互联网高地,推出的免费邮箱、新闻资讯、即时通信等应用被人们广泛使用。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上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春天到来。然而受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2000年至2002年,我国有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因投资失败被并购或关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短暂的回落期。2002年以后,我国互联网再次迎来高速发展。互联网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新型互联网应用不断出现。2008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首次超过美国,我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及发展改变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格局。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通过移动梦网平台,用户可以用手机上网。200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实现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为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网络基础。也是从2009年开始,在电信运营商的强力推广下,智能手机开始在我国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使用手机上网。根据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2012年,手机首次超越台式计算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随着互联网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开始将互联网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3.我国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一次”

(1)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1995年,张树新在北京创办了瀛海威公司,该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1996年春,瀛海威公司在中关村竖起了一个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2)第一个商业信息发布网站

1995年,马云夫妇及好友何一兵在杭州创办“中国黄页”,专门给企业做主页,这是我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

(3)教育网第一个BBS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现改名为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开通曙光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BBS),这是我国第一个开放的网络论坛平台。1995年8月初,一个网名为“ACE”的用户为使清华大学内部能有自己的BBS,在自己实验室的一台运行Linux系统的386计算机上架设了一个BBS软件。1995年8月8日,这个BBS正式开放,并且定名为“水木清华”。水木清华BBS是我国第一个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的“大型”网站。

(4)第一家网吧

1996年5月,我国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开张,上网价格为40元/时。1996年11月,北京首都体育馆西门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业,成为我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

(5)第一个互联网广告

1997年3月,我国第一个互联网广告诞生。该广告是IBM与英特尔联合出资为AS400(一种计算机系统)制作的宣传广告,被发布在ChinaByte(比特网)上。IBM为这个广告支付了3000美元。这是国内第一个网络广告,开创了我国互联网广告的先河。

(6)第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

1999年7月,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个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华网成立于1999年5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门户网站之一。2000年2月,由于正值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泡沫期,中华网股价一度高达220.31美元,市值更一度超过50亿美元。中华网在纳斯达克获得成功后,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也在纳斯达克上市。2011年,中华网投资集团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2013年10月,中华网被收购,经过优质资源整合和战略定位调整,中华网发展成为较好的综合性网络媒体。

(7)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

1999年5月18日成立的8848网站是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网站。1999年11月,英特尔公司总裁克瑞格·贝瑞特访华时,称8848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头羊”。2000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称,8848网站是“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站点”[3]

(8)第一个“政府网”站点

1998年7月1日,北京市国家机关在互联网上统一建立的网站群“首都之窗”正式开通,成为我国第一个大规模“政府网”。通过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府可以统一、规范地宣传首都形象,为民众提供政务信息,人们也可通过“市长信箱”等功能直接与市长沟通[4]。

(9)第一个全中文网上搜索引擎

1998年2月15日,张朝阳创办的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搜狐”(SOHU),这是我国第一个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从此,搜索引擎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平台。

(10)第一个上网的媒体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在互联网上发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发行的报纸。从此之后,大批国内媒体开始开展互联网业务。

4.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开放的理念和自身的机制决定了互联网有五大基础属性,即开放性、交互性、全球性、匿名性和快捷性。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固有属性,也是最基本的属性。互联网采用的分布式体系架构、TCP/IP和超文本标识语言等技术,从技术层面决定了互联网各节点之间是平等的,互联网上的各个终端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这也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任何个人、组织甚至国家和政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互联网。

交互性是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各类网站可以实时发布信息,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发表言论,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类信息,人与人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的无障碍交流。原本通过信件数天才能获取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立刻就可以获取,这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全球性使互联网能够渗透到人类的各个领域和世界的各个角落。全球性也意味着这个网络是属于全人类的,不会被任何个人或国家独占。通过互联网,人们坐在家中即可以获取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实时交互。同时,互联网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网络聚集在了一起。

匿名性是指人们无须表明身份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发表言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言论自由。但是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匿名性使互联网上谣言、虚假信息、偏激言论等泛滥。部分网民在网络中肆意谩骂、宣泄消极情绪、发表恶意言论,更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进行网络犯罪,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互联网的匿名性易使网民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忽略自己的现实身份以及道德、制度约束等社会压力。

快捷性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信息能够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网络购物使人们可以在家坐收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移动支付让纸币常年沉寂于钱包,电子邮件使人们可以方便快速地收到远方亲友的信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进行沟通联系与工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