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蓑衣简介

蓑衣历史悠久,是过去民间常用于防雨的农具。早在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对它有最美的描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三四十年前,在江浙一带,蓑衣是农村家家户户的必需品,用棕线做的蓑衣特别耐用,下雨天穿着不怕风吹雨淋,冬天穿着既能防雨又保暖。蓑衣虽重,但不碍行动干农活,雨伞虽美却挡不住大风。因此,蓑衣自古流传几千年不无道理。随着科技的进步,蓑衣逐渐被塑胶、塑料雨衣所替代,成了工艺品、装饰品、老文物。

现代蓑衣(棕衣)装饰品

蓑衣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从棕树上剥下棕片晾干,到选棕片、拨抽棕丝、搓棕绳,再到盘领口(头)编排缝制领上衣,做后脚衣、前角衣(下裙),到最后领衣和前后角(下裙)衣合并编成,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一般的重量也在5—6斤。以前蓑衣所有针脚都是一针一线,编缝得密密麻麻,上一针、下一针交叉而缝,呈花纹图案,又结实又美观。在那个年代,编制蓑衣的手工技艺人不但需要耐心与细致,更需要精湛的手艺,大家称作棕匠,现在的说法也属于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