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
- 陈丹
- 10828字
- 2021-02-04 18:32:07
第三节 图书馆空间
一、图书馆空间角色
1.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顾名思义就是属于所有公众的场所——无论男或女、老或少、穷或富,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领域,是市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它可以是建筑学中的实体空间(如城市中的广场、礼堂、街道、公园、图书馆等),也可以是虚拟空间(如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还可以是以传播、沟通为宗旨的大众传媒。公共空间一般指称公共生活领域,主要由城市公共场所、民间社团以及传播社会舆论的媒介等组成,它是专门用于人们交往的环境和空间。
从功能方面看,图书馆属于公共建筑,其内部属于公共室内空间,包括门厅、借阅大厅、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各类书库、期刊报纸阅览区、休息厅、多功能厅等。图书馆公共空间就是为众多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组成的这一特定群体提供不同需要的场所。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公共空间是社会化的行为场所,其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采取各种手段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并充分体现其人性化。
图书馆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区域的文化品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近年来,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被很多专家学者所强调。加拿大的伯德萨尔(W.F.Birdsall)在《电子图书馆的神话》一书中认为,图书馆设施和建筑本身就是构筑现代化美国社会基础的象征之一。大英图书馆原馆长布里安·朗(Brian Lang)1999年在第十一届国际图书馆建筑研讨会的演讲中,认为图书馆将成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的知识殿堂。上海图书馆原馆长吴建中在《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一书中,以“人、资源、空间”作为三要素对图书馆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要“发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发挥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图书馆是“虚拟与实体高度融合的交流空间”。
2.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
最早提出“第三空间”概念并做出系统理论构建的,是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爱德华·索亚(Edward W.Sawyer)。之后美国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Ray Oldenburg)在索亚“第三空间认识论”的基础上,1989年在T he G reat G ood P lace(被译为“绝好的地方”“绝对的权利”“第三空间”)书中提出来的,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社会空间分成三个空间,即作为第一空间的家庭、作为第二空间的职场和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场所。
雷·欧登伯格按照自由、宽松、便利三个前置条件,勾勒出“第三空间”的基本逻辑边界。他认为,“第三空间”是一个公共交流的地方,没有作为第一空间的家庭角色束缚,也没有作为第二空间的职场等级意识,人们在这个空间中,不受功利关系限制,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按照这个界定标准,“第三空间”不仅包含了雷·欧登伯格所说的“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图书馆、咖啡店、城市公园等”,而且还应该包括那些具有共同属性的都市生活空间,如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音乐厅或者任何一个脱离了家庭和职场约束、能够给人带来某些特别空间体验的地方。
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图书馆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的需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使图书馆从“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通过打造舒适的空间,提供社交和活动机会,承担社会功能,达到聚集人气、凝聚智慧和思想的目的。
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首先具有提升能力的价值,能够满足读者求知与交流的需要,读者不仅能够阅读书籍、查询资料、浏览信息,更能够进行相互交流,开阔视野;其次,图书馆第三空间具有开放、自由、共享的休闲价值,这里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亦没有职场的等级意识,能够让读者自由、平等并且以最舒适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再次,图书馆第三空间具有包容的社会价值,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图书馆第三空间欢迎各类读者,无论是老人、孩子、穷人、富人,都能够平等地利用第三空间的资源,并且有相关的制度来约束读者的行为,来达到和谐共处,从而加强社会公众的情感交互,并推动全民阅读,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此外,图书馆第三空间又具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以读者需要为中心,功能布局自然流畅、格局衔接合理,创造出宽松、平等、和谐、情感关怀的人文环境;同时读者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不影响其他读者的基础上,随心所欲、自由开放、无障碍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而程焕文认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论虽然具有新颖性和启发作用,但是并不严谨。因为相对于购物与休闲,阅读并不是生存和生活的必需。但是从图书馆的价值来看,图书馆的空间资源的确非常重要。空间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资源。
3.图书馆作为知识空间
知识空间是将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知,用长度、宽度和高度等物理形式表现出来。最早由法国哲学家和媒体评论家皮埃尔·利维于1997年提出,用于描述新兴的人类学空间,包括个人的知识、价值观和信仰等。学者王知津在1999年提出知识空间是知识组织的概念基础,它的使用有助于情报资源多维空间的扩展和对情报传递的理解。知识空间的底蕴和平台来源于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它包括时下热门的学习共享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基础服务的众创空间等各种空间。
图书馆就是公共知识空间的一种形式,而且还是一种不可由其他事物替代的重要形式。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图书馆承担了公共空间的永恒意义和价值;②图书馆自身与其他公共知识空间形式(如学校、博物馆、现代传播媒介等)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现代图书馆有着自身的新特质。在公共知识空间里,图书馆本质是知识集合,其集合方式依据的是平等自由原则。图书馆在公共知识空间里开放度最大,它容纳了百川千壑。图书馆是人类思想、知识精华的筛选器,只有对人类理性有重要价值的知识文本才能进入图书馆的长期保护体系之中。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活动场所,它给人的体验与其他公共知识空间给人的体验有所不同。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空间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扩展与延伸,图书馆是“以人为中心,以泛在知识服务为特征,以知识管理为目的交互式网络虚拟空间”。
二、图书馆空间特征
图书馆空间的本质会影响到读者的体验,保持空间物理环境的基本属性对于满足读者的需求至关重要。对图书馆空间基本特征的归纳,比较常见且有一定共识的是福克纳·布朗(Faulkner Brown)的“十诫”和安德鲁·麦克唐纳(Andrew McDonald)的现代图书馆十大特征。
1.福克纳·布朗的“十诫”
尽管内部布置和读者服务根据不同图书馆建筑规模有所不同,但是所有规模的建筑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可以被具体化成一些特征。福克纳·布朗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对图书馆建筑的特征进行了阐述。福克纳·布朗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建筑师,他负责设计了世界上很多图书馆建筑,他将图书馆建筑在规划时应该考虑到的要素总结为图书馆建筑的特征,称之为“十诫”(Ten Commandments)。尽管福克纳当时提出的这些特征用的是“图书馆建筑物”一词,但是他总结出的这些特征同样适用于图书馆空间。福克纳认为图书馆应该是灵活的、紧凑的、可获取的、可扩展的、多样的、有组织的、舒适的、环境稳定的、安全的、经济的。虽然这是福克纳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想法,有些词的意义与现代已经有所不同,且也不完全适用于现代图书馆,但是其基本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1)灵活性(Flexible)
灵活性即布局、结构和服务易适应性。
灵活的图书馆建筑意味着规划陈列布局具有灵活性,一般可以在结构、供暖、通风、照明等方面具有可适应性。通过整齐间距排列立柱,或者通过大跨度的梁来减少立柱,又或者通过设计合适的书架承载量楼层,可以轻松地将部门、咨询台、书架、读者区域或其他图书馆功能区移动到建筑物的其他任何地方。如果楼层是水平的、没有楼梯,供暖、通风和照明均是统一的,在维持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就可以重新布置空间,这种设计下的图书馆就更加具备灵活性。
(2)紧凑性(Compact)
紧凑性即读者、馆员和书籍移动的便捷性。
紧凑的建筑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有很大的帮助。理论上说,如果一个建筑是个立方体,读者在进入的时候是在其中心位置,那么读者移动到建筑物内的任何地方的距离都会是最小值。与直线型建筑或者是从一个较深的平面扩展开来相比,书籍、馆员和读者在立方体建筑内移动的距离要更短一些。与此同时,缩短移动距离也有利于节能和环保。
(3)可获取性(Accessible)
可获取性即从外部进入图书馆建筑、从建筑物入口到其他所有区域,使用简洁易懂的方案需要最小化的补充指引。
可获取性可以分为两个角度:①读者方便访问图书馆;②读者能够方便获取到书籍。首先,在建筑物外面对图书馆入口的指引需要简单易懂且引人注目。在读者进入图书馆内部后,一些主要的位置,如问询台、主前台、参考书、目录和楼梯等的位置如何到达需要配备明确的指引路线,但是也不需要设置过多的标识和方位指示。
(4)可扩展性(Extendible)
可扩展性即在最小破坏程度的情况下允许未来的修缮。
图书馆建筑应该是可以扩展的,并不是有限的。图书馆应该可以进行扩充,且应该为未来的扩展保留一定的场地。建筑建造时应该有助于之后的扩展,但是在每个发展阶段,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个完整的实体建筑。图书馆建造时使用的外部材料和建设方式会对整个扩展工程产生影响。图书馆建筑的外墙可以由一系列简单的重复单元组成,当需要扩建时,这些单元可以拆除并且在新的扩建建筑上使用。如果图书馆不需要扩展,那么这些单元当前的状态则是完整的。如果图书馆空间的使用需求发生变化,建筑可以根据需要简单地进行改变。“十诫”中的其他特征有些可以改变,有些可以淡化,但是这一个特征是必须的。
(5)多样性(Varied)
多样性是指给图书储存和读者服务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图书馆容纳书籍和读者的多样性可以增加室内设计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为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选择性。这种多样性可以体现在大小、功能和位置多种不同方面。
(6)有组织性(Organised)
有组织性是指在图书和读者之间建立适当的规则。
图书馆是对记录人类思想和想法的主要途径,是人类创造性想象力的表现形式,同时它对所有人类也是免费提供的。因此,图书馆建筑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图书馆中的资料是有效组织起来的,同时也可以轻易被获取。不管是在小型还是大型图书馆中,资料都应该以简单易懂和引人注目的方式来进行布局。
(7)舒适性(Comfortable)
舒适性是指以更好的方式促进有效利用。
新鲜的空气、恒温和恒湿的环境不仅可以促进使用效率,也可以鼓励更多的图书馆空间利用。在某些季节中,如果在图书馆中一打开窗户,外部环境中的热气、冷气、灰尘和噪声很容易进来,就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不舒适感。为了使图书馆空间更加舒适,从自然中获取免费的供应源且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控制是十分经济实惠的,如利用自然光、自然风等。一般来说,大型图书馆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同时针对所有类型的图书馆,照明、通风、温度、湿度等设置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又可以由读者控制是最理想的设计方案。
(8)环境稳定性(Constant in Environment)
环境稳定性即为图书馆资料的保存提供一个长期不变的保存环境。
图书馆环境的恒定与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与“舒适性”有一定程度上的关联性。图书馆环境需要在照明、供暖、供冷、通风和声学方面始终维持在恒定水平。图书馆外墙需要是一个环境过滤器或调节器,可以在冬季减少热量损失,在夏天可以吸收过多的太阳辐射,它不仅可以阻挡外部干扰的噪声,也可以为读者欣赏窗外景色提供窗口。
(9)安全性(Secure)
安全性即保障用户行为和图书丢失的安全。
为图书馆中的馆藏提供安全保障一直是图书馆十分重要的任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多个手段来维护馆藏的安全,如将出入口减少到一个或几个、使用电子图书监测系统以及空间的开放性都可以减少书籍的丢失率和破坏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监督读者的行为。
(10)经济性(Economic)
经济性是指使用最少的资源在经费和馆员之间建立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图书馆建筑逐渐开始面临能源危机。建造和运行一个图书馆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图书馆馆员已经开始需要着重考虑图书馆的运营花销状况。在大型图书馆中,紧凑的布局规划需要长时间的照明和空调来维持一个恒定的舒适环境。但是仍然需要寻找更合适的方法,在不损害读者服务的情况下将图书馆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一种方法是在设计建筑时,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外部面(如墙和屋顶),使墙面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例降低;另一种方法是建议窗户总面积不超过总墙面积的25%。除此之外,照明、空调等如何节能,如何与外部天气有效结合来减少能源消耗,也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2.安德鲁·麦克唐纳的现代图书馆空间十大特征
安德鲁·麦克唐纳在福克纳提出的“十诫”基础上,针对现代图书馆空间总结出了十大特征和一个补充性特征。麦克唐纳更倾向于使用“Quality”来指代特征,而不是福克纳使用的“Commandment”。他认为确定好图书馆空间的特征有助于在整个规划过程中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范围,并激发设计新空间的创造力。这些特征的总结并不是一套操作指南,而是让设计者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更加谨慎和仔细。十大特征相对于上文提到的“十诫”来说,更适用于信息技术时代下的现代图书馆空间。
(1)功能性(Functional)
功能性是指这一空间需要有使人可以高效工作、看上去美观以及具备经久耐用的特性。
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经济型运行的图书馆。新空间需要使图书馆发挥其作用,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功能性特征需要优先于任何单纯的美观性特征,但是并不是说图书馆不需要看上去美观。图书馆空间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读者、图书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将这些元素之间的复杂和动态关系考虑在内。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说,图书馆空间设计需要在教学、学习和科研团队的需求之间寻找平衡。而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则需要在休闲性和求知性之间寻找平衡。新的空间也必须不断适应面向的读者团体变化的需求并提供响应。
(2)可适应性(Adaptable)
可适应性即使用时可以很容易改变的灵活性空间。
想要设计出面向未来的图书馆空间是很困难的,但是需要考虑到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在做图书馆空间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多远之后的未来?对于未来空间大小和特性的预测应该取决于在这个急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如何转变。正如有学者所说,“你不能确定这些空间会被使用,但是你必须为这些空间的使用提供机会”。尽管学者琼斯(Jones)并不赞成对15或20年后的图书馆空间进行规划,但是其他学者更倾向于对更远的未来进行规划。
在进行图书馆空间规划时,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和用户行为等方面都具备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建筑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当图书馆空间需要重塑时,只需要对家具、书架和设备等进行重新安置,就可以以最小的破坏程度来对图书馆空间进行改变。但是,在实际的图书馆空间规划中,这种长期的灵活性功能的实现比起短期的功能实现可能要花费更多的经费,因此就需要图书馆规划者更加务实,并且在花费和可适应性需求方面寻找平衡。比如在传统的图书馆建筑规划时,通常以楼层能支撑足够的书架负荷来进行设计,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图书馆选择了移除部分书架来支持读者的信息技术使用需求,甚至一些以信息技术资源为主的学习资源中心已经开始按照办公室的楼层负荷标准而不是传统的书架负荷来进行建造了,以此来减少花费。但是,在节省经费的基础上,对于图书馆建筑的规划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估,以免失去灵活性。
(3)易访问性(Accessible)
易访问性即引人注目的、容易使用、促进独立的社交空间。
对于大学来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学术中心,在学校的学习、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需要尽可能地让读者可以轻易访问,同时鼓励和欢迎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图书馆也需要迎合越来越多的高要求读者,通过传统和电子两种模式的资源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和科研风格需求。
易访问性还体现在图书馆空间中,图书馆空间布局需要清晰、简单,使读者可以轻松找到独立发现和研究的场所,减少读者对图书馆整体结构的了解,将重点放在空间指示的简单和明确方面。目前图书馆空间内的“指路”系统已经多种多样,如电子指示牌、等离子屏幕甚至是听觉提示等运用都使得读者可以更容易且方便地寻找到他们需要的空间。传统的图书馆入口逐渐被访问控制和自助服务系统所替代。对于那些一周7天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来说,实现易访问性也需要考虑到建筑、馆藏、家具、设备的安全性和坚固性以及读者和员工的安全性。
(4)多样性(Varied)
多样性是指有学习、研究和休闲等多样的空间选择。
图书馆应该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以适应读者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风格。在图书馆空间中,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和时间寻找信息,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寻找到安静学习或独立学习的空间,也可以寻找到小组协作和交互的场所。图书馆空间中应该配备多种形式的阅读和学习空间,如单人桌、多种形状的多人桌、休闲座位、自习室、小组学习室等。有些读者倾向于活跃或嘈杂的社交学习环境,而有些读者则更倾向于安静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可以通过隔板、书架、围网、三面隔板阅览桌等形式来为喜好安静的读者提供学习空间。
(5)交互性(Interactive)
交互性是指有增强读者和服务之间联系的组织有序的空间。
图书馆需要在为馆藏、服务、读者和信息技术提供的空间之间寻找到平衡。组织有序的图书馆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空间,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鼓励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服务。前台、咨询点、小组学习空间、信息技能室都是现代图书馆中互动的主要区域,同时一些交互式和基于经验的新兴活动空间也在图书馆中逐渐出现。
(6)有益性(Conducive)
有益性是指有激励和启发人们的高品质人文空间。
作为社区的中心,图书馆应该传达出一种品质感、价值感和场所感。图书馆的环境应该有利于学习和反思,同时能够对读者进行激励和启发。读者能在图书馆中体会到舒适感和安全感。图书馆环境氛围的提升可以通过新奇的建筑、吸引人的功能和多样的内部空间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绘画、雕塑、彩色玻璃、花园和其他文化艺术品来实现。高品质的家具和装修风格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品质感,同时也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次数和费用。与此同时,噪声、色彩、楼梯等方面的设计对图书馆空间的有益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7)环境适宜性(Environmentally Suitable)
环境适宜性是指为读者、书籍和计算机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
图书馆环境的适宜性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也需要为图书馆馆藏和计算机的有效运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理想情况下,图书馆中的温度、湿度、灰尘、污染等级都应该可以进行控制。现代新建图书馆中常见的自然或被动通风给图书馆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个可持续且友好的解决方案。任何建筑中的能源管理系统都需要符合最低的设计标准,同时建筑物需要与环境友好融合,维持碳平衡。图书馆空间中的自然光和人造光需要为读者和书架提供有效的照明,同时也需要将使用计算机的读者和图书馆员工工作光线环境考虑在内。一些图书馆空间中设计了大量的玻璃幕墙,这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享受室外景色和自然光的机会,但是也会带来噪声、太阳光过强、眩光等问题,这就需要图书馆配置双层或三层玻璃、着色玻璃、太阳光反射膜、百叶窗等设施来减少相关问题。
(8)安全性(Safe and Secure)
安全性即针对人员、馆藏、设备、数据和建筑物的安全保护。
图书馆的建筑物、人员、馆藏、设备、数据都存在着安全风险。图书馆安全性设计需要符合当前的健康和安全法规,需要在工作台的人因学设计、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性、非工作时间的管理安全等方面着重注意。但是,安全性有时会与便捷性、美观性相冲突。
(9)高效性(Efficient)
高效性即节省空间、人员和运行花费。
图书馆需要尽可能高效且经济地运作,大多数大学强调最低运行和维护成本的重要性。近些年,空间管理、使用和高效性、生命周期成本逐渐受到关注,图书馆空间项目也需要证明花费的大量经费是物有所值的。一些学者提出,为了更加经济且高效地设计图书馆,大学可以考虑对现有建筑进行扩建和翻修的方式来代替新建一个图书馆。对于图书馆空间设计来说,可以考虑将一些较少使用的馆藏放在移动书架上,或者放在校内或校外的商店里以提高经济效益。
(10)信息技术适用性(Suitabl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适用性即为读者和馆员提供灵活性服务。
图书馆空间需要允许读者可以充分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物规划预算中至少需要划分出15%的经费用来为信息通信技术服务所需要的电缆、连接设备、硬件、安全措施等提供支出。在一些图书馆中,为了重新规划起来更加灵活,计算机通常被放置在一些普通的桌子上,也有一些图书馆则将计算机放置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桌上。同时根据计算机使用方式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摆放方法,如教学空间中的计算机通常以聚集的形式摆放,而个人学习用的计算机则以分散式布局。不管如何设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目标是将计算机以更吸引人的方式摆放以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数字学习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空间用于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技能培训。新兴设备的兴起也会对图书馆空间设计产生影响,如自助借还机、RFID技术、自助服务亭、智能卡片系统等都会改变图书馆空间原有的设计和布局。
(11)吸引力或惊奇性(Oomph or WOW)
吸引力或惊奇性是指有可以抓住读者的心、体现机构精神的鼓舞人心的空间。
这一补充性特征并不好定义,因此被称为“Ooomph”或“WOW”特征。优秀的设计师和规划师会将所有的特征集合在一起并维持巧妙的平衡,以获得一个具备鲜明建筑特色和令人感到愉快的内部空间,以此来抓住读者的心,同时也能体现机构的精神内涵。这一特征强调所有的特征融合在一起之后给读者带来“哇”或“哇哦”的惊奇或者吸引力感受,它包含了所有特征在内,强调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受。对于读者来说也可以具体表现在,“在图书馆内找到空间很容易吗?”“图书馆的社区定位是什么?”“图书馆空间是否有扩展的可能性?”“用户的总体空间感觉是什么?”等问题上。
三、图书馆空间分类
关于图书馆空间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1.按功能分
鲍家声认为,图书馆的规模、类型不论有多少差异,一般都由藏书部分、借书部分、阅览部分和内部业务部分4个主要部分组成。藏书部分主要是书库,它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性质可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储备书库及各种特藏书库等。借书部分包括报刊目录厅、出纳厅等,这是读者借、还图书的总枢纽。阅览部分包括各种阅览室和研究室,这是读者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图书馆中占有较大比重。内部业务部分包括办公、管理、采编及其加工用房等。此外,还有为读者服务的门厅、储物处及洗手间等,同时一些图书馆包含报告厅、陈列展览室和会议室等。
2.按书的空间和人的空间分
马慧生等将图书馆空间分为“书的空间”和“人的空间”两类,即资料信息存储空间与人的活动空间两类。资料信息存储空间是包含书、刊实体与电子虚拟信息设备的空间,俗称为“书”的空间;人的活动空间则包含行走(正常行走与安全逃生)、阅读、群体活动、听觉与视觉感受、借阅、办公等空间,这里包括了读者和馆员各自与共有的活动空间,俗称为“人”的空间。
3.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分
霍瑞娟等则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将公共图书馆空间分为支持实体阅读的空间、支持虚拟阅读的空间、支持精神交流的空间和支持相关服务的空间4类。
(1)支持实体阅读的空间是图书馆以物理空间为基础为读者提供纸质文献阅览及借阅服务的空间,是图书馆最典型、最基本的服务空间,能够较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以及环境需求。这一空间又可分为阅览与借阅区域、专门读者及特殊群体区域、实体阅读支持区域3个区域。
(2)支持虚拟阅读的建筑空间是实体阅读空间的延伸。一方面,馆内的虚拟阅读空间有着与实体阅读空间相似的功能属性,能够提供相似或相同的虚拟服务;另一方面,作为移动图书馆的虚拟空间将整体图书馆建筑虚拟化,不受空间限制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这类空间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这个空间可分为电子阅览区域和移动区域。
(3)支持精神交流的建筑空间指的是图书馆根据“第三空间”等社会公共空间理论,为读者提供休闲、娱乐、交流服务的建筑空间。这类空间强调读者的情感需求、教育需求以及在图书馆内的综合体验。这一空间也可细分为休闲娱乐区域和展示区域、教育区域两类。
(4)支持相关服务的建筑空间指的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等知识类信息服务空间、通用服务空间以及馆员协作工作空间组成的图书馆相关服务空间。这类空间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以及建筑空间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环境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
4.按信息资源的储存和利用分
罗慧敏将图书馆的基本空间归纳为信息资源储存的空间、信息资源利用的空间两个主要部分。除此之外,行政办公、内部业务等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空间类型。由于图书馆不可能仅由单一类型的局部空间组成,因此图书馆还有连接不同局部空间的交通空间,以及供大众活动的公共空间和必要的辅助空间。
信息资源储存是图书馆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信息资源储存空间又可以称为藏书空间,藏书空间在图书馆现实空间中通常是书库、期刊室、特藏室、缩微胶片储藏区域、多媒体资源储存区域和特藏区域等。这类空间的设计和布局需要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内容分类等特点,合理安排各个空间的水平关系和楼层分布。
信息资源利用空间可以是图书馆中的普通阅览空间、报刊阅览室、电子资源阅览室、个人研究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和其他辅助服务区域(如复印、扫描)等。满足用户行为习惯和空间需求的空间设置、组织和设计都有助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在信息资源的储存和利用两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图书馆的功能和空间类型正在不断扩展。在高校图书馆中设置信息共享空间或学习共享空间,在公共图书馆中根据不同社会团体设置不同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储存和利用所需的必要空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余空间资源的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多休闲、交流甚至娱乐的空间。
图书馆中的公共空间指除了信息资源储存和利用空间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空间,包括交通空间和辅助空间等,如门厅、庭院、休息区、卫生间等。门厅和走廊是所有图书馆都必须具备的交通空间。门厅一般用于接纳、分配人流,也可以兼顾宣传和展览的任务。走廊一般用于人流疏散和业务流通。两层或以上层高的图书馆建筑,还需要设置垂直交通空间,包括楼梯、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坡道等形式。在图书馆中一些特别位置的楼梯,还起到装饰和美化空间、渲染空间气氛的作用。传统的辅助空间一般包括目录厅、借还区、信息咨询区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辅助空间的类型也在不断扩展,如演讲厅、展览厅、庭院等也常出现在图书馆中。
图书馆的办公空间包括业务空间和管理空间两大模块。对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加工都需要在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中进行。管理空间包括各类办公室等。这些为馆员日常办公而设置的空间应该以馆员的工作流程和需求来进行具体的设计。
5.其他分类法
一些国外学者也对图书馆空间分类进行了总结,如凯斯·梅特卡夫(Keyes Metcalf)将图书馆空间大体分为馆藏储存空间、读者和馆藏容纳空间以及馆员和多用途空间3类。而弗雷德·施利普夫(Fred Schlipf)将图书馆空间细化为读者座位区域、馆藏储存空间、公共服务空间、项目和研究室、展示和展览区域、盥洗室、职员工作室、职员设施空间、储藏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