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他们的战机分别是,3架苏联援助的苏制伊-16战斗机和3架华侨捐献的美制霍克Ⅲ型战斗机。
高飞驾驶着一架霍克Ⅲ,李啸则操纵着一架伊-16,因为在美国的老飞机俱乐部试飞过伊-16,对这种飞机的性能可谓是了如指掌,所以驾驶起来也算是驾轻就熟了。
李啸他们的飞机隐藏在云层后面,等远处十几个小黑点渐渐靠近,李啸他们的战机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厚厚的云层中钻了出来,居高临下地向敌机俯冲过去。
李啸发扬飞机上刺刀的精神,边冲边摁下射击按钮,“哒哒哒——”一个长点射,机头的机枪喷吐出了愤怒的火舌。
迎面过来的一架日机被打得当空冒烟,拖着长长的黑烟坠落了。
李啸他们的飞机勇猛地直插对方的编队中,把敌机的队形都给打乱了。
紧接着,李啸一个大坡度盘旋,便咬住了一架敌机紧追不舍,对方使出浑身解数都不能摆脱李啸的追击,李啸稳稳地把左右晃动的敌机背影,套入瞄准具的光圈中。
又是一连串的机枪子弹,像飞蝗似的穿透敌机,把敌机打得凌空起火冒烟,翻滚着飞速往下坠。
日方看见李啸比较生猛,几架日机同时包抄过来,试图围殴李啸的战机。
一架敌机紧紧咬住李啸飞机的尾巴,不间断地射击着,试图干扰李啸的飞行,并寻机击落李啸的飞机。
李啸操纵飞机一个横滚,避开了对方的子弹,再接一个伊玛曼机动,漂亮地倒转到穷追不舍的日机身后,一串火舌吐出,再次击落一架敌机。
由于寡不敌众,李啸还是被几架敌机给缠上了,一架日机越追越近。
根据后世的经验李啸知道,日本人由于发动机技术不如其他航空发达国家,使得零式战斗机的性能必须通过降低机体重量来实现,导致机体结构强度不足以适应高速下大幅度动作所产生的应力,机身发生部分结构解体的情形很常见,造成了零式战斗机无法高速俯冲的尴尬局面。
利用零式战斗机的这个弱点,李啸在身后的敌机就要开火的瞬间,突然急速俯冲,一下甩开了敌机的衔尾,暂时摆脱了危险。
不甘心的敌机也跟着俯冲下来,但速度不敢太快,很快被李啸落在身后,李啸不紧不慢地飞着,渐渐地把日机引向别动队预设的空中陷阱中。
看着李啸把敌机引过来了,在地面上,林文睿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李啸的飞机和敌机是迎着高射机枪的枪口,低空飞过来的,这是多么好的射击角度啊。
队员们操纵着高射机枪,放过了李啸的飞机,给迎面过来的敌机留了些提前量,便果断地扣动了高射机枪的扳机。
“哒哒哒——”高射机枪愤怒地咆哮着,被击中的敌机在低空翻滚着,很快便撞向地面爆炸了,地面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高射机枪首战告捷。
李啸如法炮制,又把一架敌机引到另一个空中陷阱中,等候已久的高射机枪干脆利落地击中了低飞的敌机,狠狠地把它揍了下来。
经过几次教训后,敌机对低空的李啸飞机不敢再紧追不舍了,让李啸轻而易举地一次又一次通过快速俯冲摆脱了日机的纠缠。
在一次急剧上升的机动中,李啸的飞机在几百米的空中进入了失速螺旋,飞机翻转着往下坠。
由于这个时代能改出失速螺旋的飞行员很少,李啸进入螺旋的高度又比较低,紧随其后的日机飞行员便狞笑着放弃了李啸这个目标,改去攻击其他国军飞机了。
没曾想,李啸的战机在快接近地面时,灵巧地改出螺旋,然后迅速爬升,侧身擦过一座山峦,很快又盯上了一架敌机,在其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迅速将其击落。
在又打下一架日机后,李啸突然发现高飞的战机被击中了,飞机拖着黑烟往地面坠落,空中张开了一朵伞花。
冷不防从李啸的机腹下斜窜出一架敌机,疯狂地朝着跳伞的高飞扫射。
李啸已顾不得多想,猛地一压操纵杆,飞机往下一沉,切掉了敌机的垂直尾翼,受创的日机失去稳定,在空中翻滚着下坠。
李啸的战机受伤也不轻,机腹大块的蒙皮被掀开。
李啸紧握操纵杆,努力保持机身的平稳。
呼啸的疾风继续撕扯着机身的蒙皮,被扯开的蒙皮边角在劲风中猎猎舞动着,然后突然脱离了机体的约束,向后飞走了,很快机腹的创口越来越大。
李啸控制着左右摇晃、上下颠簸的飞机,努力地向青榆机场返航。
当伤痕累累的战机在机场上艰难地着陆后,李啸已是汗流浃背了。
欢呼的人群从远处飞奔而来,大家像欢迎英雄般地迎接李啸的归来。
空战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国军空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日机被击落十五架,仅有一架逃回;我方三架坠落,重伤一人,一人牺牲,高飞安全着地后,很快便被部下接回了机场。
在这次空战中,李啸一人打下六架敌机,是最大的功臣,高飞也有三架进账,其余四个飞行员各收获击落日机一架的战果,连别动队的高射机枪也斩获了敌机两架。
晚上,李啸和高飞喝酒庆祝胜利,但残酷的现实是,经此一役,我方已基本无力再战,天空的控制权已落入敌手了。
嗅觉敏锐的《中央日报》记者再次找到李啸,经过详细的采访,把李啸的水下冲锋艇的战果和参加空战的事迹,在报纸上进行了连载,再次引起轰动。
有人把这些故事绘制成连环绘本,并冠以“李疯水下别动队”和“李疯空中别动队”的名号,也引来了不少读者的争相购买。
轰轰烈烈的武汉会战,以国军主动撤离武汉的结局,落下了帷幕。
虽然日军最后占领了武汉,但在国军的顽强抗击下,日本人想要速战速决、迅速占领全中国的梦想破灭了。
随着大量有生力量被消灭,日军兵力不足的缺陷愈加显露出来,在日占区由于军力的掣肘,开始出现了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的局面。
日本人近阶段发动大规模战役的意愿,已经完全丧失了,双方开始进入了长时间僵持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