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马凳

李啸仔细翻阅了赵警长拿来的卷宗后,闭上眼沉思了一小会,便又睁开眼,以炯炯的目光看着赵警长,认真地问道:“赵警长,对于这个案件,你是如何看的?”

赵警长五十多岁的年纪,在李啸面前,因拘谨显得有些木讷,他看了萧剑一眼,踌躇了一下,才开口说道:“这个案件嘛,鄙人觉得,觉得——案件事实清楚,没有什么重大的疑点。”

“按现场唯一目击证人,也就是受害人的陈述,凶犯来自沙海帮,杀人目的是为了报仇。”

“凶犯利用受害人熟睡之机,攀越石壁翻窗进入室内行凶,杀害了受害人孙翔,强暴了其妻姚芩茵。”

“通过对案发现场的详细勘察,发现石壁和窗台处,确有多处攀爬的痕迹,不过由于下半夜的雨水冲刷,很多痕迹已不是太清晰了。”

“在室内的床榻上、受害人悬吊处的地面上,都发现了大量精斑,说明受害人确实受到了侵犯。”

“从死者骸体上的斑痕及僵硬程度,可以推断,被害时间在夜里一点钟左右,仵作查验了姚芩茵手上的勒痕与淤青,可以看出,确是受到长时间的捆绑悬吊造成的。”

“所以呢,对于犯罪动机、作案手法、犯案过程的推测,与证言及现场勘察基本相符,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证据链,基本可以认定,该案事实还是比较清楚的。”

讲到专业的东西,赵警长还是比较在行的,说着说着,原本的一丝拘束也就慢慢放开了,顺利地把案情,有条不紊地做了一个简单的陈述性总结。

李啸平静地听完赵警长的叙述,然后又深深地看了赵警长一眼,以李啸的敏锐观察和判断来说,他觉得,在赵警长的话里,似乎还有一些地方,是有所保留,或是欲言又止的。

“赵警长,今天我们纯属私下探讨,你不要放不开,在案件中,你有否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可以谈一下,这个才是在下比较关注的。”李啸开导着赵警长,让他畅所欲言。

“这个嘛——”赵警长看了萧剑一眼,嚅嗫着不知如何开腔。

“你不用担心,李处是我信得过的人,有什么疑点,你尽管说!”萧剑在给赵警长吃定心丸。

“这个嘛,要说,也还真有那么几个地方,我一直是觉得有些可疑的——”赵警长沉吟着说道。

“这个沙海帮以前犯案,都会在现场留下沙海帮的符号,以表恐吓或示威,这次却什么都没留下,连血书也没有。”赵警长终于开始倾吐心中的疑惑。

他拿过一张照片,递给李啸,然后道:“你看,这是十几年前,沙海帮在湘南犯下的一桩大案,案发现场到处可见这种沙海帮的符号,这照片还是我通过湘南那边警局的朋友搞到的。”

李啸仔细查看了一下照片,发现有些江湖帮派,还是很重视帮派文化建设的,起码这沙海帮的LOGO符号,就设计得很醒目嘛。

确实是有些可疑,难道说才过了十几年,沙海帮的帮派文化就流失殆尽了,不是太说得过去哦。

“我还有一个疑惑,就是这凶犯杀了孙翔后,并没有惊动院里的人,再往前一个院落,就是孙老的卧室了,凶犯为何没有一鼓作气,闯入孙老的房间继续作案,毕竟孙老才是他们最大的目标呢。”

赵警长皱着眉头,又说道:“我还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他从卷宗里又翻出一张照片,递给李啸,思忖着说道:“你看,床上的这张马凳,四脚朝天的,是怎么弄到床上去的?”

“我问了受害人,她也说不清楚,只说应该是凶犯放上去的,至于做什么用的呢,她说自己被吊在空中,背对着床,也没看见凶犯拿这马凳做什么用。”

李啸看着躺在床上的马凳,也觉得有些怪异,一时也想不出,这个马凳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案件的疑点就这些了,由于没有掌握更多的证据,导致此案迟迟无法告破,让鄙人也是揪心得很呐!”赵警长有些心有不甘地说道。

“老赵是我们这里的老警长了,破案经验丰富,他提出的这些疑点,我觉得很有道理。”萧剑表扬了一下赵警长。

“确实是因为证据不多,还有那案犯说不定也早已远遁了,所以破案就不那么容易了,老赵你也不用太自责。”萧剑又安慰了赵警长一句。

“赵警长说得确实很有道理,说实在的,我有些疑惑和赵警长相似。”李啸也夸了赵警长一句。

“孙翔是我的好友,这个案件我想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再来叨唠赵警长,到时候还望不吝赐教。”

赵警长颇有些受宠若惊地喃喃道:“不敢说赐教,不敢说赐教,李处您太客气了,有事您尽管吩咐,鄙人定当竭尽全力!”

在回军统局的路上,孙翔案的几个疑点,一直萦绕在李啸的脑海里,让他的脑筋不由自主地飞速转动起来,一时半刻也停不下来。

到了局里,张善长告诉李啸,这一上午找李啸的电话都快打爆了,党政军警各方面的人都有,大部分应该都是来说隆盛商行的事的。

有那暴脾气的人,更是在电话里直接破口大骂起来,威胁、恐吓的也不少。

李啸索性就不回办公室了,让张善长继续帮他接电话,就说他不在,要谈隆盛商行的事,就找戴老板,现在是由戴老板全权负责。

李啸则跑到会议室,一个人静一静。

孙翔案的疑团,在李啸的脑海里越滚越大,李啸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要不要查一查这个案件呢,李啸有些犹豫不决,如果要的话,那就得派人去跟踪姚芩茵,可是自己手头上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人手不足,已经是相当地捉襟见肘了。

这个时候,早已不是你能不能查得出来的问题;其实是,你如何利用手头这一点有限的资源,经过反复慎重的权衡,做出最佳的部署,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