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极限拉练

“翔龙001号”飞艇在寂静的夜空中,急速地飞行着,艇长齐骥俯视着黝黑大地上那稀疏零落的灯火,陷入了沉思。

齐骥是宸华大学的高材生,在抗战进行到最紧要的关头,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昆明航校。

在航校里,他的成绩优异,被前来挑选飞艇艇长的李啸一眼看中,成了飞艇部队的第一批艇长,还是001号艇的艇长,说明李啸对他是寄予了厚望的。

在飞艇还没有列装部队之前,齐骥便带着艇员,投入了紧张的上艇前的操作训练。

他们按照《翔龙号飞艇实战操作规程》上的要求,在简易制作的模拟器上,开展了多种适应性模拟演练。

不过,张文澜编写的飞艇操作规程,毕竟是一种理论上的归纳与提炼,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齐骥在带领艇员们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操作与实战模拟,发现了规程中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便边训练,边总结,边归纳,边改进,边提升,让规程更趋于完善,更加实用。

及至上艇了,大家对飞艇这个新鲜事物,都觉得很新奇。

齐骥抓住大伙的这个新鲜劲,进一步加紧了艇员在飞艇上的各种操作训练,尽快把模拟器上的训练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全面掌握驾驶、通讯、维修、装卸、起降等多项操作技能。

进一步加紧实战演练,做好重武器射击、集束炸弹投放、特种炮弹抛射、宣传品播撒等多种作战训练。

并带着大家,摸清了整个飞艇的结构。特别是带着负责飞艇设备运行与维修的机械师,搞清楚了飞艇各种装备设施的结构特点、运行原理和维修技巧,比如说活塞式发动机、热力设备、供氧系统等。

在齐骥这样的人才带领下,艇员们很快便对飞艇了如指掌、控制自如了,001号成了第一艘具备战斗力的飞艇,迅速投入了实战。

“翔龙001号”已经独自飞行了两千多公里,它是在进行飞艇在实战状态下的首次远程极限拉练,并肩负着一项重要的秘密使命。

齐骥眼前,时不时还会浮现出,临行前,李啸握着他的手,对他所做的语重心长的嘱咐。

“翔龙001号”飞艇是一艘硬式飞艇,最大升限为13000米,最大速度是11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为66公里/小时。

一天多来,它已经以巡航速度,满负荷、不间断地奔袭了两千多公里,一边进行拉练,一边执行由李啸提出、上面亲自下达的一项秘密任务。

为了远程拉练以及执行任务,齐骥精简了飞艇乘员,只保留了驾驶员两人(交替驾驶)、通讯员一名、机械师(兼装卸手)一人、投弹手一人,包括自己,总共是六个人。

留出的载荷,都给了汽油燃料和氧气等长途飞行的必须品,连刮脸、洗漱的生活用水都省了,只提供必需的饮用水。

这是翔龙号飞艇投入使用以来,第一次如此大强度的飞行,各种设备的运行能否符合要求,不出故障,一路上,都让齐骥暗自捏了一把汗。

“嘀嘀嘀——”热力装置的故障报警器响了,警报灯也在不停地闪烁着。

保障内舱恒温的热力设备出现了故障,停机了。

齐骥暗暗叹了口气,担心了一路,终究还是出现问题了。

齐骥马上命令机械师查明故障原因,迅速修复。同时要求所有艇员立马穿上特制的御寒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内舱的温度迅速下降,渐渐地,齐骥的眉梢都挂上了冰晶,热力装置还没有修好。

齐骥也钻进了设备舱,和机械师一起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作为工学方面的高材生,对机械方面的问题,齐骥也相当熟悉,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排除了故障。

回到内舱,温度在逐渐地回升,人们眉梢上的冰晶渐渐融化了,紧张的情绪被赶走了,笑容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脸上。

没过多久,齐骥突然发现,内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漏气现象,宝贵的氧气在不断地外泄,经过多方排查,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舱室密封问题,只有到地面才能彻底地进行检修。

为了避免氧气的过快损耗,齐骥关掉了内舱的供氧系统,改为氧气面罩供氧,这样一来,大家的交谈就受到了一定的困扰。

齐骥还是召集大家开了个会,现在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奔袭路程,虽然接下来还有三四天的时间,都要戴着氧气面罩,是不太舒服,但齐骥不想半途而废,放弃这个任务。

他要求大家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共同克服眼前的困难,坚决完成上峰交予的任务,为抗战做出应有的贡献,艇员们也纷纷表示赞同,没有人打退堂鼓。

经过艰苦的努力,“翔龙001号”终于通过了极限拉练的考验,并完成了李啸还礼行动的第二阶段任务,有力地进行了反战宣传,大大鼓舞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岁月嬗递,光阴荏苒,多少年后,在战史博物馆里,人们尚可以看到一本破损的飞行日志,其页面因战火烧灼早已残缺,其纸质受时光侵蚀日渐发黄。

只是封面上,《翔龙001号艇飞行日志》几个字,还是清晰可见。

翻开日志,齐骥那刚毅隽秀的字迹,赫然映入眼帘,通过日志上的记述,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那紧张得几乎令人窒息的空战场面。

日志的后半部被烧毁了,记录在留下了“完成极限拉练暨还礼行动”一行字后,便戛然停止。

有战史爱好者受好奇心驱使,对此事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结果发现,知道此事的幸存者少之又少,并且受访者皆三缄其口,不愿谈及此事,令其更加让人觉得扑朔迷离。

飞艇部队投入实战后,虽然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却如昙花一现,历经多年之后,渐渐被人淡忘,慢慢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