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带盟”对接合作的意义

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对外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区域发展的远景规划与行动计划的具体内涵(计划、任务、目标),由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由理论拓展到实践,标志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从“1.0版”进入到“2.0版”,即从搭建框架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具体实施和优化升级为主的阶段。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将着重构筑四个地缘经济板块:①中亚板块,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辐射前苏联经济空间;②南亚板块,以中巴经济走廊和印中缅经济走廊为依托,辐射南亚区域合作空间;③西亚板块,以中国海湾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依托,辐射西亚北非经济区域;④中东欧板块,以2013年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为依托,辐射中东欧转型经济地区。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点线面结合的开放大格局。它共涉及30多亿人口和沿线60多个国家与地区。而2015年5月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简称“带盟”对接合作联合声明)是中国审时度势、构建“一带一路”核心地区——中亚板块的行动规划。“带盟”对接合作联合声明把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形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为对接合作的核心,强调通过优先扩大投资贸易合作,促进产能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扩大本币结算,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的对接合作,推动区域和全球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大周边,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枢纽与通道,是中国睦邻友好邻邦,彼此拥有几千公里的边界线,仅两地交界口岸数量就多达26个,其中中俄之间口岸17个,中哈之间口岸7个,中吉之间口岸2个。实现两大主体对接合作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携手共进,相得益彰,对提升中国与欧亚地区国际合作水平,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整体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带盟”对接合作有助于形成欧亚区域合作新模式,将为中国及周边国家发展提供良好时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合作规模,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尤其在俄罗斯面临西方经济制裁,投资资金面临短缺的当口,利用中国雄厚的资金力量可以有效实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中俄油气能源合作规模,推进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干线改造,参与建设俄罗斯境内喀山—莫斯科高铁,为俄罗斯远东开发提供投资等。正如俄罗斯学者指出的那样,“带盟”对接合作“不仅是中俄国际合作,而且是更广泛的国家间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体化合作的新模式,要求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的国家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经济社会文化、金融外汇、基础设施创新和政治体制上的重大改革”。(3)

第二,开展“带盟”对接合作有助于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示范区,有利于中国与中亚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些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克服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获得增长,2017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双边贸易额仍然达到了18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4%,在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幅中名列前茅。(4)2017年中乌双边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的目标也按期实现。(5)2017年中吉贸易额15.9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6)中塔双边贸易额13.70亿美元,同比下降21.9%。(7)目前,中国是中亚五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中亚油气出口的最大买家。同时,中国也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大项目合作不断加快推进,有不少项目已建成投产,有的项目正在启动实施,互联互通成果显著。2017年,仅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超过1800列,同比增长了50%。(8)农业合作和地方合作方兴未艾,中国与中亚国家地方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在各个层面上迅速展开。不难预计,随着“带盟”对接合作项目逐渐实施,中国和中亚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三,开展“带盟”对接合作有助于构建地区安全稳定带,将为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巩固中国的经济安全与战略安全。中亚各国同中国接壤,中亚地区稳定与否,将对中国新疆地区甚至整个中国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推进“带盟”对接合作对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维护地区稳定意义重大。从我国安全环境变化看,在美国重返亚太、美日同盟加紧围堵中国的形势下,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太平洋、印度洋海路之外疏通并进一步拓展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陆路通道,这对于瓦解美日的战略围堵,巩固中国的战略安全与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第四,开展“带盟”对接合作有助于建设能源合作大通道,将为地区能源合作提供坚实基础,有利于保障中国国家能源安全。目前,中国能源资源紧缺,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更为短缺,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将达到2.1亿~2.5亿吨,天然气缺口将达到500亿~900亿立方米,而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2016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186.57万亿立方米。其中,北美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1.13万亿立方米,占6%;中南美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7.59万亿立方米,占4%;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56.69万亿立方米,占30%;中东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79.38万亿立方米,占43%;非洲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4.25万亿立方米,占7.6%;亚太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7.54万亿立方米,占9.4%(见图3-1)。(9)

图3-1 全球天然气储量分布

资料来源: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2/589061.html.

我国从2006年开始连续、大规模地进口液化天然气,从2010年开始进口管道天然气(见图3-2)。2016年,我国进口管道天然气380亿立方米,进口液化天然气343立方米,从主要进口国土库曼斯坦进口量1728.4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1197.7万吨,从卡塔尔进口496.6万吨。(10)根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的资料,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平均在1900亿方左右,平均进口650亿方左右,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35%左右。(11)

图3-2 我国天然气进口构成

资料来源: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2/589061.html.

2017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向中国国内输气387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13.37%。截至2017年底,中亚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总量达2032亿立方米。中国年消耗天然气总量至少15%源自中亚。(12)中亚地区天然气主要供应国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见图3-3)。此外,目前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已经成为保障我国油气资源供应的重要通道,哈斯克斯坦每年通过中哈石油管道向中国输送原油能力已达2000万吨。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报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于2016年底交付使用,在2020年前将完成4条天然气管道支线建设,土库曼斯坦每年将通过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650亿立方米天然气,再加上沿途的乌兹别克斯坦和新开通的哈萨克斯坦管线,中国每年将从中亚三国进口天然气800亿立方米,占中国全部进口能源的40%,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发展中居重要地位。(13)

图3-3 中国天然气主要进口国占比

资料来源: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2/589061.html.

第五,开展“带盟”对接合作有助于打造我国西部开放新高地,将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巨大的战略空间,有利于推动我国西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开放的大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对处在这条经济合作走廊的战略通道和经济腹地的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实现“带盟”对接合作,搭建内陆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将促使西部地区更多地参与到欧亚区域贸易与投资之中,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力争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并实现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第六,开展“带盟”对接合作有利于推动我国与沿线各国金融合作,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通过稳步构建本币结算体系和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避免汇率风险,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升贸易的规模和质量,降低来自美国的金融政策变化而对各国和地区发展造成的负面冲击。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有利于通过跨地区国际大合作,实现地区国家内外要素的有序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充分发挥地区各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