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章·袁世凯(全二册)
- (日)冈本隆司
- 2220字
- 2024-11-02 23:12:46
序言
马关的光景
狙击
1895年3月24日傍晚,天还未黑下来,马关的外滨町响起了枪声。开枪的人是一个名叫小山丰太郎的26岁青年,用今天的话来说,相当于右翼活动家一类的人物。狙击的对象是清朝全权大使——李鸿章。他刚在春帆楼开完会,正在返回引接寺住处的途中。
侥幸的是,李鸿章的左脸虽然中弹,却保住了性命。经侍医和军医包扎后,还来不及取出子弹,他又忙着和日本继续谈判。4月17日,条约签署,李鸿章完成了使命。
这一年,李鸿章虚岁73岁,就算在实现了长寿的今天,也称得上是高龄。而且,这位老人还千里迢迢从中国东渡到日本。日本是他有生以来出访的第一个国家,还险些受害丢了性命。哪怕他立即回国,也无可厚非。他却不为所动,继续在异国停留,直到完成使命,可见他康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实在令人叹服。
马关会议图(圣德纪念绘画馆所藏)
“不像古稀之年的老翁,状貌魁伟,言语爽快。”这是一同参加会议的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对李鸿章的第一印象。古稀之年奉命自异域千里而来,连日会见毫不见疲困,足称老当益壮之气概也。陆奥的语气中满是羡慕,这大概是陆奥自己抱病在身的缘故吧。
战争的核心人物们
李鸿章和陆奥召开这场会议,正是为了前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停战议和。然而,对于这个赫赫有名的历史事件,我们究竟又知道多少呢?
日本打了胜仗,这一点无人不晓。核心人物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以及二人的举措也已经广为人知。尽管如此,与中日甲午战争紧紧相扣的陆奥外交,对其真相,最近人们有了不同的看法。击溃大国、打了胜仗的外交荣耀,被誉为剃刀大臣、辣腕外相的陆奥宗光,原来只不过是被理想化了的虚像,这一点也得到证实。不仅仅是陆奥,时任首相、全权负责马关会议的伊藤博文,虽说程度上有所差异,但大家对他也和以前的理解有所不同。
就连日本国内,也有如此多不为人知的事情,那么,对方的清朝,我们又能够了解多少呢?例如,对于面前这位精力绝伦的老翁李鸿章,陆奥宗光接着写道:
与其说他豪迈多才、具有非凡的决断力,不如说他伶俐机智,具备擅长看穿事情的利害得失而毅然决定取舍的才能。而他平时接待外人时,不同于一般清国人事事拘于礼节而左顾右盼,总是放荡不羁、畅所欲言、直截了当,见过他的欧美外国人无不称赞他乃世间少有一大人物。毕竟他容貌魁伟、言行奇特,往往让世人心生敬畏之心,却也产生了与其对垒相向、有一点可乘之机就会加以打击排斥的一介强敌。
陆奥的言中之意是,眼前这位被称为“世间少有一大人物”的李鸿章,其实稍有些华而不实。凭借“容貌魁伟”“言行奇特”而震慑对方的李鸿章,实际上不过是擅长用“伶俐”与“机智”这些小聪明而已。所以他也会树敌,而中日甲午战争中取胜的日本也不例外。
很锐利的评价。也许对陆奥本人来说,打了胜仗终于迎来了有利局面,才有了发言的机会,借此来平衡自卑的心理。因此,陆奥个人的观点和感想,并不用去理会。问题是其他人,或者说是,后世的日本人。
事实上,知道李鸿章其人的日本人,他们的平均理解水平和印象,并不比陆奥的评论高出多少。他们和陆奥一样,也许都有对失败者的轻蔑心理吧!与同一时代“世间少有一大人物”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日本人对李鸿章的关心程度并不高,或者干脆说,几乎是没有。
仔细想想,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大有偏颇。就拿历史上的人物来说吧,知道诸葛孔明,却没听过李鸿章的现代日本人想必为数不少吧!而且,这种偏颇即使在专门的学术领域也不例外。内藤湖南、植村清二等著名的史家都写过诸葛亮的传记。可是李鸿章如何呢?至少在战后,没有人写过他。然而,要说哪一个人物与日本人直接有关,对如今的日本也造成了巨大影响,李鸿章却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情况真让人感到无奈。
对人物的理解
那么,小山丰太郎究竟为何要狙击李鸿章呢?日本当时的舆论,对敌国的代表李鸿章倾向于谴责与诽谤。或许小山也将李鸿章视为战争的元凶,必欲除之而后快。虽然真相尚不明确,倘若果真如此,即便他再怀抱忧国之情,也未免想法过于单纯,导致如此草率的决定和粗暴的行为。
然而,从史实经过的本质来看,正因为小山的想法如此单纯,其对错才一目了然。如果有人要问,李鸿章是不是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人物,那么小山给出的答案也没有错误。关于这一点,陆奥宗光的看法也完全一致,他写道:
日清纷争这次是因朝鲜问题引起的,李鸿章本人乃主谋者。他集功过于一身,断无异议。
中日甲午战争是世界史和东亚史的分水岭,是现代社会的出发点之一。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和之后的历史,无论是东亚还是全世界,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模样。李鸿章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作为清朝的代表,在现场见证了这一转换。还不仅仅是见证,倘若小山、陆奥的观点正确的话,那么可以说包括亲身东渡日本在内,这场转换是他一手准备的。毫无疑问,这是一名精神肉体都无比强健的使者。且不论是否称得上是“世间少有一大人物”,起码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政治家。
对这样一位大人物,当然会褒贬不一。可是,无论是欣赏还是厌恶,如果只是出于印象而言,即使行为有所差异,在层次上和小山也没什么两样。首先,我们对“引起日清纷争”“集功过于一身”的李鸿章应该了解得更加详细、更加准确,否则,即便是做出喜恶或褒贬的评价,也缺乏说服力吧!
没有任何个体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如果准确地追踪历史上的人物,便可以复原那个时代。李鸿章的生涯不仅仅和19世纪的中国历史基本重合,即使与经历了20世纪的现代,也并不是无缘。在描写人物和事迹的同时,折射出当时的时代和社会。以此为课题,我们来追溯他的生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