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铁与血的历史
- 杨白劳
- 6897字
- 2021-01-26 17:49:14
十一 世界的奇迹腓特烈二世
奥托四世和菲利普打这么热闹,大家一下忘记了,还以为先皇亨利六世绝嗣了呢,没有啊,康斯坦斯在集市生下了王子啊,而且他已经获得了德国王位和西西里王位啊,两个篡位的打红了眼,正宗的哪里去了?!
话说小腓特烈出生后,就被丢给一个公爵夫人照看,留守儿童啊,他爹妈都出外打工去了。一个忙着策划叛乱,一个忙着镇压叛乱。
4岁时,康斯坦斯非常智慧地让儿子放弃了德国王位,并在当年为他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对康斯坦斯来说,4岁的儿子去德意志争位太凶险了,不如就安守西西里这一隅,也能保一生锦衣玉食。不久,康斯坦斯就死了,临死时,她把儿子托付给教皇英诺森三世。
英诺森三世留在历史上的形象,最出名的是他铁腕、独断,而且野心勃勃,他还有个外号是“中世纪最强大的教皇”,没有一条是说他慈祥有爱心或者是会带孩子的。他接下4岁的腓特烈时,正忙着在德意志王位战上操作外围呢。应该说,奥托四世和菲利普的争位大战,最大的赢家是英诺森三世,他趁乱占领了不少土地,教皇国一时极盛。就是因为便宜占大了,奥托四世忍无可忍了,所以一加冕得手,就对教皇国下手。
腓特烈在巴勒莫的西西里王宫孤独地长大了,大家经常忘记还有个小国王,此时的西西里,英诺森三世是实际的老大,巴勒莫主教主理朝政,西西里的各路人马虎视眈眈。作为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每天要面对德国人、法国人、诺曼人、罗马人(拜占庭)、阿拉伯等各种型号的敌人,谁还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孤儿的成长?据说腓特烈小时候在王宫经常会衣食无着,他溜达到大街上也没人管,是西西里热情的老百姓偶尔给这个可怜的小国王一点家庭温暖。
西西里历史上被多个族群不断易手,巴勒莫是个国际大都市,有来自各国的人,融合着各种文化。在市井间溜达的腓特烈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生存智慧,比如说语言,后来的腓特烈会说6种语言,遗憾的是,这个斯陶芬家族的正统皇裔,就是说不好德语!
1209年,是腓特烈人生的转折点,教皇发善心了,终于考虑小孤儿的婚事了。教皇这时候看出有爱了,他考虑到腓特烈从小没妈,应该有些恋母情结,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大龄寡妇,阿拉贡公主康斯坦斯(阿拉贡王国在现在的西班牙东北部),结婚时,新娘子比腓特烈大10岁。
王室的婚姻关键是看收益,腓特烈的这一次婚姻至少让他少奋斗30年,康斯坦斯陪嫁过来的,是一批骑士和军队。靠着这支武装,腓特烈平定了西西里,让所有人再次确认了他是西西里之王,坐稳了母亲家的江山,他当然要考虑去整理父系的国土了。
监护人英诺森三世的意见呢?他赞同啊,在他看来,这个男孩是在自己的掌心成长的,他的生死和发展,完全取决于自己是想摊开手掌还是握紧拳头。此时教皇正要废掉奥托四世,西西里的男孩,不正是一柄利刃神兵?
腓特烈北上主张王位,不论是王后还是亲贵都不放心,奥托四世虽然已经失去了教皇的支持,可他毕竟是韦尔夫家族的,身后还站着英王。腓特烈当时很悲壮地为自己一岁的儿子亨利加冕,让他成为西西里国王,这等于是告诉所有人,就算他回不来,西西里王国已经有了继承人。
只带了几个随从和一点小钱,腓特烈到了罗马,面见教皇。虽然英诺森号称是腓特烈的监护人,可这真的是他俩第一次见面,由此可见教皇对这个孩子的重视程度。自己养了14年的工具可以用了,但是丑话还是要说在前面的,两条规矩:第一,德意志王冠和西西里王冠不能合并,也就是说,两个地区不能统一,把教皇国夹在中间,这一条腓特烈已经做到了,他已经将西西里王冠交给儿子了;第二,一旦取得王位,要组织十字军东征。大家还记得,十字军东征是教皇重要教绩,不过在英诺森三世任内,这项工作办得很不体面,因为先说好攻打圣地的十字军后来占领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参看《罗马帝国:霸主养成记》)。而圣地呢,被萨拉丁占领后又沐浴在真主的神光中了。这个要求,腓特烈自然也是答应的。英诺森三世对腓特烈的态度很满意,只是他忘记了,之前奥托四世答应他的时候,态度也是很痛快的。
腓特烈回乡之路的艰苦堪比中国春运返乡,还记得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联盟吧,因为巴巴罗萨时代的恩怨,他们满怀敌意设卡阻挠。而奥托四世听说腓特烈回来了,自然是率军前来围堵。好在腓特烈脚程快,大约在1212年9月到达了德意志的南部门户康斯坦茨,比奥托四世提前了三个小时,如果没有这三个小时,腓特烈的下场就不好估计了。
腓特烈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回到北方老家还不太适应,不过他的大叔大爷们可都在盼着他回家呢。霍亨斯陶芬家族之前正陷入群龙无首的困顿局面,腓特烈的到来,再次整合了家族的精神和力量,更重要的是,因为奥托四世是英王扶持的,所以法王主动送来大笔钱财支持腓特烈。
1214年的布汶会战,奥托四世惨败,韦尔夫家族不得不放弃了王位,腓特烈现在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腓特烈二世了。这一场会战,败的不光是韦尔夫家族,还加上不列颠,当时的英王也就是“失地王”约翰,这一场乱战,他失去了他祖辈在法国的所有领土,导致了他家《大宪章》的问世(参看《英帝国:日不落之殇》)。
1220年,腓特烈二世戴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现在他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答应过教皇,不能将德意志和西西里合一,也就是说,不管这两个王国内部有什么勾连,必须看起来是两个国家,有两个王。腓特烈二世闹心了,相比较,他更喜欢西西里啊,他从生下来就把自己当意大利人的,他连德国话都说不好,苞米子高粱饭他也吃不习惯啊,怎么办?换换呗,让儿子亨利过来,接掌德意志的王位,自己还是回到西西里去做国王。
有人这时会问了,腓特烈二世既然不喜欢德意志,他干吗冒生命危险北上争夺王位?让给奥托四世就完了呗。人的占有性是古怪的,这东西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喜欢也要烂在自己锅里,不能给别人。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预备用德意志资源壮大西西里,这跟他的祖辈们正相反,他们争取意大利的目的是借意大利资源来壮大德意志,由此可见,腓特烈二世实在是个意大利人。
腓特烈坐稳德国王位的第二年,英诺森教皇就死掉了,他以为他为他的后任,留下了一个很乖很听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过继任的教皇并不这么想。
话说,新教皇上班,马上想起,原来腓特烈二世不是答应过要组织十字军的事吗,这小子现在混得风生水起的,怎么不提收复圣地的事了呢?
腓特烈二世准备好了军队,也预备东征,不过手上总是有事啊,就一直没走,让教廷怀疑这小子阳奉阴违,敷衍教皇。1227年,终于宣布要出发了,他又说军队里暴发了大型疫病,他又回来了。当时的教皇格列高利九世也是个暴脾气,他当时就认定,腓特烈二世这小子消极怠工而且调戏教廷,大怒之下,对腓特烈二世下了破门律。
又是破门律?!有没有新鲜的了?格列高利九世说了:“没有,小子,过来求饶吧!”腓特烈二世这时的表现再次体现出他是个西西里人,他是既不生气,也不上火,既不找教皇麻烦,也不向他求饶,他就当作完全没这码子事,该休整休整,该养病养病,等疫病消失,他带上军队就东征去了!
教皇更火了,在背后跳脚啊:“你给我回来!我让你去你不去,你现在被开除教籍了,你敢组织圣战?! ”嗓子都叫哑了,腓特烈二世一概没听见。教皇心想:小子,我已经掏红牌了,你还不下场!行,管不了你,我还管不了别人吗?再下一道指令,解除德国、意大利、西西里所有教徒对皇帝的效忠,也就是说,场上的队员不准跟腓特烈二世配合进攻,逼得腓特烈二世形成单刀。腓特烈二世带着一支人丁寥落根本无力组织任何战事的军队,继续向耶路撒冷进发。
对腓特烈二世来说,此去耶路撒冷,不仅是兑现自己的诺言,更重要的是,他是耶路撒冷的国王,他必须将自己的城邦从异教徒手里拿回来!他怎么变成耶路撒冷的国王了呢?因为他迎娶了耶路撒冷的公主啊!
回顾一下《罗马帝国:霸主养成记》,第一次东征,十字军占领并血洗了耶路撒冷,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拉丁国家,后来萨拉丁拿回圣城,原来的拉丁国王被驱逐,公主叫伊萨贝拉,这可真是落难的公主,没钱、没权、没地,就剩耶路撒冷的继承权,刚好腓特烈二世的阿拉贡老婆几年前去世了,腓特烈二世就娶了伊萨贝拉,接过了耶路撒冷国王的空头职称。
欧洲人和教皇都等待着腓特烈二世惨败的消息,都在猜测这小子凄惨的下场,没想到,1229年,传回教廷的消息是:腓特烈二世全取了耶路撒冷,还加上耶稣出生的伯利恒、耶稣的故乡拿撒勒,以及去往这三个圣地朝拜的陆上通道!这家伙怎么做到的?!
缘分啊,遇上知音了。还记得吗,腓特烈二世会说六种语言,虽然不会说德国家乡话,可他阿拉伯语讲得很溜啊,而且腓特烈二世是个杂家,什么都懂一点,天文地理,挺能侃,特别喜欢科学艺术。巧了,此时主持圣地的是萨拉丁的侄子,而这位阿拉伯苏丹跟腓特烈二世一样,涉猎广泛,痴迷科学艺术。关键两个人都是思想开放、作风时尚的人,对于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所谓矛盾,都不以为意,腓特烈二世带着球进入禁区,跟苏丹四目相对时,暗通款曲,相逢恨晚。几天谈下来,越聊越投机,苏丹觉得这哥们远来不容易,不能让人空手回家,很痛快就把上述地区交还了,临走还送给腓特烈二世一头大象。腓特烈二世当然不忘找到圣墓教堂,自己给自己戴上耶路撒冷的王冠。
收回了圣地明明是好事,教皇应该高兴吧,正相反,他更生气了!他开除了腓特烈二世的教籍,腓特烈二世居然不费一兵一卒拿回了圣地,这不是打教皇的脸吗?老爷子越想越气,通过对教皇国百姓征税给自己搞了一支军队,而后,进攻腓特烈二世的西西里王国!一边进攻腓特烈二世的国土,一边还大肆散布腓特烈二世已经死在耶路撒冷的消息。
腓特烈二世听说西西里遇袭,赶着回家,登陆时,他一展开王旗,现场就有人当场吓死,因为大家都相信腓特烈二世已经死了,冷不丁看着这么一个旗帜出现,不是诈尸就是还魂啊。不过,等西西里人反应过来,皇帝没死,他们马上就跟腓特烈二世站在一起,将教皇和他的杂牌军赶回了罗马。
如果换了腓特烈二世的爷爷巴巴罗萨的脾气,教皇趁他不在偷袭,他不杀进罗马才怪呢!可腓特烈二世仗着雄壮的兵威赶走了教皇军,并没有乘胜进攻教皇国。格列高利九世在罗马想了几天,宣布恢复腓特烈二世的教籍。老爷子也没办法啊,罚他打他不管用啊,干脆和解呗。
承诺的东征任务完成了,腓特烈二世继续对西西里这一亩二分地下功夫,他东征之前,就在西西里启动了大型改革,颁布了一部伟大的法典,还建立了那不勒斯大学——欧洲第一所国立大学。
这轮励精图治的改革带来丰硕成果: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有点专制独裁,让君主制在西西里率先凌驾于教皇与教会之上,比西欧诸国提前100多年,这个时期西西里王国政权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具有极明显的前卫性和先进性,有历史学家称之为“早熟政府”。
腓特烈二世在意大利政策上铁腕独裁,可他对德意志的政策就正好相反,他对德国老乡很客气,而且愿意让那些本来就尾大不掉的诸侯自治,在他任内,诸侯在自己的地盘上,独立审判、独立收税、独立铸币,还可随意增加城防设施!德意志的诸侯很知道好歹,老大这么客气,他在位的时候,不跟他添乱找碴,还配合他意大利的行动。
腓特烈二世是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可是德意志的国王是他儿子亨利啊,太上皇把各路诸侯养得这么剽悍,亨利怎么控制他们呢?于是在如何治理德意志的问题上,父子发生了矛盾,应该说,斯陶芬家族再次发生了父子争端。不过这一场父子斗,双方级别差得太远,腓特烈二世听说儿子叛乱(他自己是国王,怎么算叛乱呢?算他是淘气吧!),连兵马都没带,只带他的宫廷仪仗,散着步进入德国,亨利一党摄于太上皇那豪华的仪仗,当场便土崩瓦解了。亨利被囚禁,6年后,在一次转运看押中,坠落山谷而死。死个儿子不怕,腓特烈二世有的是儿子,不仅有以前生的,他还不断生出新的来。
就在审判儿子那一年,腓特烈二世又结婚了!他没重婚,耶路撒冷公主又挂了,这又是个克妻的。这次,腓特烈二世娶的是英王的妹妹。
儿子刚平定,教皇又闹了。1239年,教皇再次对腓特烈二世下了破门律!腓特烈二世又犯啥错误了?!腓特烈二世的计划是以西西里为根据地,向北推进,当然他的理想也是全取意大利。自从教皇有了一块土地后,他们的世俗心就被激发了,谁不想院子越来越大啊,腓特烈二世向北推进,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教皇国正在前进的道路上。
腓特烈二世对破门律都麻木了,不过这次他没无视,他指挥大军开进了罗马。格列高利九世实在受不了这个气,终于蹬腿了,接替他的英诺森四世继续叫嚣收拾腓特烈二世。英诺森四世也收拾不了这个猛人,罗马太不安全了,教皇为安全考虑,跑到法国里昂,建了一个新教廷,遥控指挥全欧洲的同盟对抗腓特烈二世。
根据之前的记述,斯陶芬家族最忌惮的敌人是伦巴底同盟。腓特烈二世当然不想放过他们,而且儿子造反的时候,伦巴底同盟还是他同伙呢。于是,腓特烈二世发兵找伦巴底同盟算新账旧账。可惜的是,巴巴罗萨打不过这种新兴的城市联盟,腓特烈二世也打不过。而教皇的指挥是颇有层次章法的,除了战场上的正面打击,他还买通了腓特烈二世身边人对他投毒下药,这中间还包括腓特烈二世的御用医师。
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去,之前这个强人已经病了一段时间了,可是既然连御医都信不过了,我想他也不太敢乱吃药,就这么死掉了。
腓特烈二世是个很精彩的帝王,即使是最枯燥的历史书籍、最严肃拘谨的文字里,你都能感觉到他是个放浪形骸、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的潮人。读者们也许会想,上面说的这些事,看不出来呀?每个德国皇帝不都忙这些事吗?是啊,他不忙皇帝工作的时候,日子是很缤纷的,老杨拣几条给大家说说啊。
第一,教皇动不动就开除他教籍,其实这个事,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作为一个基督教国家的首脑,罗马天主教廷的保护者,腓特烈二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对上帝的信仰没那么虔诚。
第二,腓特烈二世特别喜欢研究科学,而且喜欢拿活人做医学实验。最出名的一个,他想知道,人吃饱以后是坐着不动消化快,还是吃完运动消化快。他找了两个犯人,晚上给吃了顿饱饭,然后安排一个去骑马,一个躺下睡觉。第二天一早,这两个倒霉鬼被解剖,皇上得到的结论是,吃完不动,消化得好。有一天他又突发奇想,要是没有任何人跟初生的婴儿交流,他们会不会自动学会说话,自动会说哪种语言呢?于是他下令,找几个婴儿,规定保姆只准喂他们吃,给他们换尿布,但是绝对不能跟他们有任何语言上的交流,不准爱抚他们,哄他们。实验结果是,这些小婴儿没说出火星语言来,他们全死了!这个实验确实泯灭人性!诸如此类的活人实验多了,要列举出来,这腓特烈二世绝对是个反人类的变态分子。不光是医学,腓特烈二世对占星术、天文学之类的都有研究。
第三,腓特烈二世结了三次婚,情人无数。他骨子里是西西里人,狂放、热情、随性,所以泡妞也是张扬型的。他喜欢用意大利语写情诗,意大利语可能适合写情诗,因为可以写得非常肉麻。腓特烈二世据说是有个专门的卫队,不,应该说御用快递公司,每天帮着他把情书送到世界各地的情人手里。腓特烈二世最出名的就是喜欢阿拉伯女郎,他出差去一趟耶路撒冷,露水情缘无数,白天和苏丹哥俩好,晚上有异族女郎当陪护,其中还有不少是苏丹哥们送的礼物。他后期宠爱一名叫布兰卡·兰西亚的女子,一直没给她名分,他临终时,在灵床上跟布兰卡完成了婚礼,他这样做,应该是为了给布兰卡的孩子继承权。
第四,腓特烈二世是个阿拉伯控(控:特别喜爱之意),他对阿拉伯的文化的痴迷有些古怪。这伙计喜欢东方帝王的排场,上篇不是说他的仪仗队一进入德国,叛臣立时自动瓦解吗,给大家描述一下他出门的仪仗啊。阿拉伯轻骑兵前面开路,跟着就是齐整的骆驼队,骆驼队驮着轿子,轿子里是腓特烈二世后宫的阿拉伯美女,虽然蒙着面纱,但掩不住魅惑流转的目光,这些美女由一些黑人护送着,后面是皇帝本人,穿着他喜欢的猎装,大多数时候,他按阿拉伯人的时尚打扮。双眼“像蛇一样”(腓特烈二世读书太多,近视眼,喜欢眯着眼看人,有点像蛇);皇帝身边跟着骑士和宫廷侍卫,再后面,就热闹了,一个动物巡游的队伍,内容包括:皇帝的鹰和猎狗、猎豹、大象、狮子、熊、猴子、猞猁等,遇上大婚之类的盛大行动,动物队伍后面,就是一车车东方工艺品和珠宝。这样一个队伍出门,谁能看出来是基督教的国王,怎么看都像是阿拉伯苏丹啊,腓特烈二世这样子行走在教皇辖下的大街小巷,怎不让人侧目呢,怎么不让敌人恐惧呢。腓特烈二世喜欢拉文化人聚会,他的宫廷里,经常有基督徒和穆斯林一起参加的各种party(聚会),这里没有异教徒之类的刻薄概念,所有人相处甚欢。
第五,腓特烈二世是个驯鹰的高手,宗师级的,他写的驯鹰手册,到18世纪还被奉为该学科的圭臬(每说到这一段,老杨都会笑场,因为一个经典笑话,“就你这眼神,还玩鹰呢?”腓特烈二世是出了名的眼神不好)。
篇幅有限,必须打住了,就因为腓特烈二世这诸多的事迹,他被人称为“世界奇迹”!
腓特烈二世这样的君主写进历史书是好看的,做他的臣民不见得会幸福。就因为他以意大利为主的国策,让德意志诸侯割据、国土分裂、王权分崩离析,他死后,德意志整体作为一个王国几乎已经不在了,而这个分裂的状态,足足持续了其后的600年。
教皇在腓特烈二世死后的疯狂报复,让斯陶芬家族难以立足,在教皇授意下,法国安茹伯爵攻占了西西里,腓特烈二世的儿子被杀,宣告了斯陶芬家族的终结,而实际上腓特烈二世死去那一年,德意志王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实际上就算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