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系辞》:察动识变 赢得始终
- 徐丙昕
- 1918字
- 2021-01-08 19:45:31
十九、精气变化知鬼神
——人身三宝“精、气、神”的变化之秘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长生长寿的问题,这是眼下很多人都关心的,现在人们生活好了,追求健康长寿也很自然,现在的电视台讲这方面的节目也有很多档。那么在《易经》中有没有讲这个内容呢?易理又是如何来讲这个内容的呢?是什么来决定着我们的健康与长寿呢?《易经》认为这是由人身三宝决定的,就是:精、气、神,在注重修炼的道家称为“上药三品”。道家认为修炼好了这三样东西,就可以飞升成仙了。其实,道家修真,修的是长生不老,怎样才能做到长生不老呢?那就要修炼好人身中的三宝。道家认为人老是由于精气神的衰泄引起的,能够保持住精、气、神充足不泄不衰,就可以长生不老了。那么《易经》中如何看待生,如何看待死,这中间是怎样的转变过程呢?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我们在讲解第四章中,知道古人学《易》,从观天察地开始,然后“知幽明之故”,就是说明悟天地之道,可以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世界,都能一一察明。还要能追溯“原始反终”,要体会生死。很多宗教的发源,都是来自于对生死的探索,对生死的迷惑。说完生死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解释,生从何来,死又何去。这一章节里就是把与死生有关的“精气魂鬼神”的变化作了阐明。
东汉经学大家郑康成说:“精气谓七八也,游魂谓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数,九六金水之数。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郑氏在这里所用到的数字为河图数,叫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这里所用的数为成数。故七八为木火,九六为金水。木火为春夏,阳气也,万物勃发,故称物生。金水为秋冬,阴气也,万物收敛深藏,故称物变。还有一种道理:古人在用蓍草起卦时,在成卦数时,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少阳少阴相结合能生万物,为精气旺纯;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两者无生万物之力,在六爻卦中,九六又都为变爻,故为物变。少阳少阴为生旺之物,精气充足谓之神;老阳老阴为将死之物,精气衰竭,变游魂为鬼。
对于生命来说,人之生命始于父母阴阳交合之际,为少阳少阴交合为物生。自己的游魂入胎,借父母的精气而成身,即为“精气为物”之义,此称为生。人之生命终于身体衰老,此时精气神衰竭,阴阳分离,由此魂失其所,此称为死。魂既失其所,再为游魂,再遇阴阳交合,感气相投,又是一生之始,此即“游魂为变”之义。游魂为变是死生之际的一大转变,以宗教教化之说,转变后的新生命不一定是人生,也可能转为其他生命,其他的生命也可以转为人生。这就是佛教中的“六道轮回”。
所以说,“精、气、神”不仅是人身三宝,也是宇宙世界的三宝,精气旺盛而凝成生物,精气衰竭就会游魂为变,万物同理。我们的宇宙也同样是一种生命形式,也同样会有生老病死。宇宙有超星系的爆发,也有死亡的星系、黑洞等。
“故知鬼神之情状”,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神呢?有人说我们是无神论者,哪有什么鬼神,这种说法就是骗人的,是迷信。有的话,你捉一个鬼给我看看。在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这个问题时,孔夫子又怎么回答的呢?他没有说有,也没有说没有,要他们“敬鬼神而远之”,鬼神是值得我们敬畏的,不是要我们每天和他们打交道的。但道家有一派叫符箓派,就是画符念咒,可以役神驱鬼,捉个鬼、降个妖什么的,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了。当然,我们不是很了解这个教派,不能做评价,但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儒家是“敬鬼神”,我不得罪你,我也不请你来,也不和你玩。孔夫子并不否定鬼神,他和弟子们回避这个问题,是因为问话的弟子还没有达到这种认识的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研究死亡、研究鬼神的地步。儒家关注的是人本身,如何做好人,做一个真君子,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堂堂正正的人,是儒家的基本教义。而不是关注鬼神,关注死后的事情。他们敬鬼神,重君子修为。
研读《系辞上下传》,“知鬼神之情状”,是为了正视生死大问题,进而探求解决之道,这才合乎圣人作易的本旨。所谓的“鬼神情状”,是“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情状。是“原始反终知死生”的情状。鬼魂为死,精神为生,而死生间不是一个循环,而是“生生不息”,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死”与“生”不过是两种存在的状态,正像太极中的两仪,是“幽明之故”,这是《易经》中所谓的“道”,这是真正能知生死,唯有真知生死,方能了断生死。道家的“真人”,修丹道、修长生,所取理论便是易理。《周易参同契》就是一本修炼之书,了解到这些,修学圣人由此可以成就,生死游魂问题自然化为乌有。
通过孔子的解读“精、气、神、魂、鬼”的内容,明白了生死大道,了解生死不是目的,而是明白怎样活着,怎样活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是我们学习今天这个主题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