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谈谈词,是因为从小就读。没有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也没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闲时随意翻看几页,几十年,一以贯之。影响持续而悠长。
在我的文学阅读大河里,词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小小溪流,细而长。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也没办法“杀鸡取蛋”。地下与大河相接,地上自成一体。
许多词作说不出好在哪里,只感觉到无法言谈的美感。总是隔着一层纱,美则美矣,却不清晰。现在去想,这种感悟和吸收,类似茶壶里的饺子,知道、感觉到了“有货”,但吐不出来,受个人转化吸收和表达能力限制。这种对诗词的理解和语言美的感受,涉及每一个喜爱诗词的人。看解释是没用的,自身感悟不到位,解释也都是表面的。
基于自身能力,特别是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认为自己能够贴切地表达自身感悟,才决定谈谈词,谈谈我心头的挚爱。这是一种私情表达,个人领悟,不局限于字句,从整体、意境、美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转化。有故事,有场面,有人物,有历史,有感情。此书写的是生活,是美,是词之美,是阅读之乐趣,不是翻译,不是古文转今文。
词人已经远去,现在流传的生平与介绍,多是牵强附会的推测。哪怕是历史记录,也多有掩饰和不实之处。参考错误的资料还不如不参考,不瞎谈生平是出于对词和词人的一种尊重态度。
人受社会限制,表面行为和动机并不真实,甚至多有遮掩。忽略人和事件本身,只专注于词本身,更能看透本质。历史在变,人性不变。将人置于时代大潮流中,站在人性的立场,以平视的角度,对我认为最优美、具有个性特征的101首词进行解读,人性化、个性化展现词的美意境,是《不谈生平只谈词》的初衷。整个写作过程,一直保持此种立场和用意。
每首词都是一首歌,乐调失传了,语言不通了,很多人听不懂了。我此次选择“以歌对歌”的形式,“老调新弹”,用语言本身具有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着力把短短的“小调”都写成“现代交响乐”,并不失其内涵和本质。看到、听到的人,都应感受到语言的乐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