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这些年,华为的成功引起了一股学习热潮。我也因此接触了各个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很多企业,通过沟通与交流,分享了华为的管理经验,共同探讨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深切感到一种责任和荣幸!

在与许多企业的交流中,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华为的经验来自自身的探索、学习、创新、整合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环境,当运用于其他企业时,各个企业的背景、行业、基础、体制、文化、环境等都有其差别,如何能够迅速将华为的管理方法植入各个企业的实践?如何让各个企业掌握华为管理方法的本质,而不是形式?如何能尽快让企业看到变革效果?这些问题影响着企业学习华为的信心。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企业家对华为充满了钦佩和尊重,但真正开始学习华为时,他们常常心存疑惑:华为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土壤?

如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看到《华为经济学》的书稿,我感觉看到一个闪亮的火花。现在,介绍华为管理的书籍已非常之多,有的着力事实,有的紧扣历史,有的详解某一门类管理之法,也有猎奇但实质肤浅之作。这本书的写法很独特,它是一本以经济理论为框架,以华为的管理实践为主题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把华为的管理方法放到一个可以“标准化”的视角(即人们共同认知的经济原理)中,从实践回归理论,进而提炼华为管理之“道”。从“道”的角度阐释华为,可以脱离每个企业的具体环境和背景,建立一座用于理解和学习华为的桥梁。

华为的管理方法非常注重实践,当然华为也注重理论,只是从理论到应用,会经历一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伪存真的过程,所以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华为管理之“术”。直接学“术”往往得不到真谛,而先理解其“道”,则可能一通百通。

这本书的作者习风是中国最早的一批MBA(工商管理硕士)中的一员,接受了较为全面的企业管理教育,后经中外多家企业实践,特别是在华为工作10年,切身体验了华为和其他企业的经验和管理,因此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特别地,他结合理论的研究将华为管理的先进性分析得更为透彻,为我们深度剖析了华为管理之“道”。此前,习风已经从管理学原理出发,分析了华为的组织运作方法,揭示了许多企业难以回避的科层体制问题,而这次,他又通过这本书,揭示了更本源的企业经营之“道”。这一次,他的研究更为广阔,用经济学解释管理现象,这种尝试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的研究涵盖了经济学的多个方面。首先,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他将马克思的理论与华为的实践相结合,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将剩余价值归属与知识资本化、劳动价值与绩效管理、公有制与集体领导、无产阶级与奋斗者文化、分工异化与流程型组织等进行关联性研究。这一研究表明,华为的经营思想与当前大多数追逐资本的企业完全不同,华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活生生的现实案例。企业首先要明确经营宗旨,这是经营思想的根源,而西方企业“为股东服务”的宗旨是许多知名企业倒下的原因,这方面西方企业界已经开始醒悟,而华为的实践已经走在前列。

其次,作者从国际贸易理论出发,对照华为的发展过程,从华为聚焦一点,形成比较优势,到持续投入,形成绝对优势,再到实施备胎策略,防备管制风险,提出了与国际贸易理论“追求比较成本优势”不同的观点,而结合当前的反全球化思潮和中美贸易摩擦,这些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确值得思考。

再次,作者借鉴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原理,类比性地将其用于企业管理方法研究。这本书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规模经济和生产函数等原理,解释了为何大多数企业喜欢采用承包制、多元化、内部竞争等化整为零的方式,而华为坚决以加强战略和计划能力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驱动集体协作,以此扩大经营规模;用创新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揭开了华为投入研发、探索高利润蓝海区的秘密;用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说明了华为为何从来不用提成制,始终如一地进行科学的价值分配;用内部的“积极财政”和“紧缩货币”政策,道出了华为能够集中力量于战略目标,保持财务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因。这些分析不仅将华为的管理方法与当前一般企业普遍认知的做法区别开来,实际上也为经济学本身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目标对象。

最后,基于“华为经济学”总结出来的原理,作者指出了其应用领域,即公司治理。当前的公司治理制度来自西方企业的产权制度,即职业经理代理经营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企业以此实现股东利益。但是华为采用的是全员持股制度,股东就是员工。所谓经理人,也是股东代表。董事会亲自参与经营,委托经营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因此,华为的公司治理较西方企业发生了一系列的根本性变化。这种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可以成为全新的企业产权制度?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总之,这本书作为第三方对华为的研究性著作,无论观点是否完全正确,都极有意义。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背后有内在的中国因素和中国经验。同样,华为成为世界瞩目的一流企业,也有极为重要的华为经验。作者说明了在中国的土壤、环境、人才和文化之下,同样可以创新、发展和超越。华为的经验有着一定的西方经验的传承,但更有中国特色和华为的创新,否则它就不会超越其当年的老师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因此,现在是时候将我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转向华为这样的本土标杆,总结出中国原创的管理理论了,这必将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我谨向各位读者推荐这本书,并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学者和管理者深入探讨,将华为的管理经验在当前中国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发扬光大。

刘全伟
传世智慧学院院长
中国企业人才发展智库特聘顾问
华为前子公司董事、华为大学前领导力发展总监

202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