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差异较大。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弱化,同时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而进一步发挥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一个良好的选择。故而,研究省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机制,并用中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研究省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古典理论、区域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第一,将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纳入引力模型,用古典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具体现象。为了探讨影响省际贸易的因素,学者们从引力模型出发,将区域经济增长和贸易流量纳入一个数量化的分析框架,并以贸易双向流动产生不同的结构为基础,衍生出了包括贸易边界效应、区域政策效率和距离效应的研究新方向,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研究角度是不完善的,笔者的研究综合了贸易流量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厘清贸易活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从理论层面推进了机制性分析;基于理论思路,再从进出口结构的角度研究了省际贸易流量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从而为我国省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第二,扩展了我国区域政策的理论研究。本书根据国家区域政策的新提法,对不同类型的区域政策进行了重新解读,克服了以往研究中的分类方法的局限性(Demurger等,2002)DEMURGER, S., SACHS, J., WOO, W.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location and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being in the right place and having the right incentives. [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 444-465.;结合新经济地理分析法,讨论了政策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关系,拓展了以往用区域政策分析经济增长的单一研究视角。区域政策不但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兼顾社会公平。与一般意义的内在经济增长机制不同,区域政策除了要促进贸易一体化,也可能面临着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的权衡。而政策本身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机制,也是地理位置和贸易活动影响下的产物,为此,本书也在整体框架中讨论了区域政策和地理分布的关联性。

第三,本书对省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研究重点。现有主流研究集中于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且大多数只是研究投资或者技术溢出某一方面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外文献侧重于距离、边界效应等方面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更多关注自由贸易的效率而极少关注区域政策的约束。少有学者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对省际贸易流量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分析。我们要考虑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其效果显而易见但作用的机理却盘根错节。在分析内在资本、技术和外在的政策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贸易总量分析和流量结构分析,认为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省际贸易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1.2.2 现实意义

第一,为省际贸易的治理政策提供基于社会因素变量的实证研究支撑。对区域的分析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考量,那么在共同民族、共同方言和共同边界的情境下,本书通过贸易的引力模型,分解出民族方言、边界效应和区域政策等对省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省际贸易的发展方向提供佐证。本研究在充分考虑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特殊性的同时,借鉴国外区域治理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并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省际贸易治理达到协调的同时,区域获得尽可能快速的经济增长。

第二,为东部省份和中、西部省份贸易不同阶段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分区域的省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有没有不一致的表现,目前对这一层面的研究有待完善。东部省份的人口红利逐渐降低,人口对环境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相对优势减弱,要着重考虑对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省份贸易出口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中、西部省份的初级产品出口,附加值低故价格低,所以如果要使中、西部的资源优势顺利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得科学开发资源,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吸引高科技人才发展流量经济。东部省份的贸易边界效应较大,区域的竞争加剧导致市场分割,需要改善省际贸易条件和东部省份内部贸易条件,促进市场一体化。

第三,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参与更大区域范围的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沿线贸易涉及多个国家的多边交流和互动,因此,交流合作要多注意尊重民族习俗,求同存异,融合互助地发展贸易,防止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区域贸易壁垒导致市场分割,要以产业的质量取胜,不依靠廉价商品进行价格战。贸易的实现需要修路建桥,搞好基础设施,为扩大再生产和贸易的交流缩短时间,但是欠发达地区还是应该考虑财政情况。人才和技术是未来贸易和产业的核心,人才的交流能够拉动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技术的革新有利于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