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耳针法

耳针是指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上的穴位,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好,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特点。是针灸美容美体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治疗手段。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耳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就记述了“耳脉”。《灵枢·经脉》篇具体记载了耳部经脉分布情况:手阳明经别络入耳中;足阳明经上耳前;手太阳经入耳中;足太阳的支脉至耳上角;手少阳经从耳后出耳上角,支脉入耳中;足少阳经下耳后,支脉至耳中,出耳前。说明手、足三阳都联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郭相通。因此,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奇经八脉中阴、阳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据《内经》《难经》等书记载,耳与五脏均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如《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说:“肺主声,令耳闻声。”后世医家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述》进一步将耳郭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在临床上还可通过观察耳郭形态和色泽,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诊断疾病。因此,耳与脏腑的病理变化也是不可分割的。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腧穴,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耳郭上的反应点,也是诊断治疗疾病的特定点。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里的胎儿,与头面部位对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对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体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对应的耳穴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三、美容美体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图1-111)

(一)耳轮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轮分为12区。耳轮脚为耳轮1区;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耳轮分为3等分,自下而上依次为耳轮2区、3区、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为耳轮5区;对耳轮上脚前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耳尖到耳轮结节上缘为耳轮7区;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耳轮8区;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的耳轮分为4等分,自上而下依次为耳轮9区、10区、11区和12区。

1.耳中

【定位】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湿疹,痤疮,黄褐斑。

2.耳尖

【定位】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区、7区交界处。

【主治】急性结膜炎,麦粒肿,顽癣,银屑病,扁桃体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痤疮,黄褐斑。

3.结节

【定位】在耳轮结节处,即耳轮8区。

【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麦粒肿。

4.轮1

【定位】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9区。

【主治】扁桃体炎,银屑病,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瘙痒症。

5.轮2

图1-111

【定位】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0区。

【主治】扁桃体炎,银屑病,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瘙痒症。

6.轮3

【定位】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区。

【主治】扁桃体炎,银屑病,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瘙痒症。

7.轮4

【定位】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区。

【主治】扁桃体炎,银屑病,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瘙痒症。

(二)耳舟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舟分为6等分,自上而下依次为耳舟1区、2区、3区、4区、5区、6区。

1.风溪

【定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

【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牛皮癣,酒渣鼻。

2.肩

【定位】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区、5区。

【主治】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3.锁骨

【定位】在肩区的下方处,即耳舟6区。

【主治】落枕,肩关节周围炎。

(三)对耳轮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对耳轮分为13区。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分,下1/3为对耳轮5区,中1/3为对耳轮4区;再将上1/3分为上、下2等分,下1/2为对耳轮3区,再将上1/2分为前后2等分,后1/2为对耳轮2区,前1/2为对耳轮1区。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分,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对耳轮7区。将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分,再沿对耳轮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后3/4两部分,前上2/5为对耳轮8区,后上2/5为对耳轮9区,前中2/5为对耳轮10区,后中2/5为对耳轮11区,前下1/5为对耳轮12区,后下1/5为对耳轮13区。

1.交感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主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疹,皮肤瘙痒症。可减肥。

2.颈

【定位】在对耳轮体前部下1/5处,即对耳轮12区。

【主治】落枕,颈项疼痛。

3.颈椎

【定位】在颈区后方,即对耳轮13区。

【主治】落枕,颈椎综合征。

(四)三角窝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前、中、后3等分,中1/3为三角窝3区;再将前1/3分为上、中、下3等分,上1/3为三角窝1区,中、下2/3为三角2区;再将后1/3分为上、下2等分,上1/2为三角窝4区,下1/2为三角窝5区。

1.内生殖器

【定位】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

【主治】痤疮,黄褐斑,脂溢性脱发。

2.神门

【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顽癣,痤疮,银屑病,扁平疣,荨麻疹。可养颜润肤,减肥。

(五)耳屏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屏分成4区。耳屏外侧面分为上、下2等分,上部为耳屏1区,下部为耳屏2区。将耳屏内侧面分为上、下2等分,上部为耳屏3区,下部为耳屏4区。

1.外鼻

【定位】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区、2区之间。

【主治】酒渣鼻,鼻疖。

2.肾上腺

【定位】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

【主治】腮腺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顽癣,白癜风。

3.咽喉

【定位】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

【主治】声音嘶哑,咽炎,扁桃体炎,失语。

(六)对耳屏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对耳屏分为4区。由对屏尖及对屏尖至轮屏切迹连线之中点,分别向耳垂上线作两条垂线,将对耳屏外侧面及其后部分成前、中、后3区,前为对耳屏1区、中为对耳屏2区、后为对耳屏3区。对耳屏内侧面为对耳屏4区。

1.额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

【主治】偏头痛,头晕,额部损美性疾病。

2.颞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即对耳屏2区。

【主治】偏头痛,头晕,颞部损美性疾病。

3.皮质下

【定位】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主治】神经衰弱,假性近视,斑秃,寻常疣,养颜润肤,扁平疣,黄褐斑,痤疮,皮肤瘙痒症。

4.对屏尖

【定位】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即对耳屏1区、2区、4区交点处。

【主治】腮腺炎,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荨麻疹。

5.缘中

【定位】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2区、3区、4区交点处。

【主治】痤疮,黄褐斑,黑病变,扁平疣,银屑病,白癜风。

6.脑干

【定位】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区、4区之间。

【主治】斑秃,假性近视。

(七)耳甲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甲用标志点、线分为18个区。在耳轮的内缘上,设耳轮脚切迹至对耳轮下脚间中、上1/3交界处为A点;在耳甲内,由耳轮脚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与对耳轮耳甲缘相交,设交点为D点;设耳轮脚消失处至D点连线中、后1/3交界处为B点;设外耳道口后缘上1/4与下3/4交界处为C点;从A点向B点作一条与对耳轮耳甲艇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从B点向C点作一条与耳轮脚下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将BC线前段与耳轮脚下缘间分成3等分,前1/3为耳甲1区,中1/3为耳甲2区,后1/3为耳甲3区。ABC线前方,耳轮脚消失处为耳甲4区。将AB线前段与耳轮脚上缘及部分耳轮内缘间分成3等分,后1/3为耳甲5区,中1/3为耳甲6区,前1/3为耳甲7区。将对耳轮下脚下缘前、中1/3交界处与A点连线,该线前方的耳甲艇部为耳甲8区。将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间耳甲8区以后的部分,分为前、后2等分,前1/2为耳甲9区,后1/2为耳甲10区。在AB线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将耳甲10区后缘与BD线之间分成上、下2等分,上1/2为耳甲11区,下1/2为耳甲12区。由轮屏切迹至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腔部为耳甲13区。以耳甲腔中央为圆心,圆心与BC线间距离的1/2为半径作圆,该圆形区域为耳甲15区。过15区最高点及最低点分别向外耳门后壁作两条切线,切线间为耳甲16区。15、16区周围为耳甲14区。将外耳门的最低点与对耳屏耳甲缘中点相连,再将该线以下的耳甲腔部分为上、下2等分,上1/2为耳甲17区,下1/2为耳甲18区。

1.口

【定位】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

【主治】面瘫,口腔炎,唇周炎,口角炎,面肌痉挛。可减肥。

2.胃

【定位】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主治】湿疹,脂溢性皮炎,疖,须疮,脓疱疮,丹毒,酒渣鼻,近视,痤疮。

3.小肠

【定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也处,即耳甲6区。

【主治】扁平疣,痤疮。

4.大肠

【定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也处,即耳甲7区。

【主治】脓疱疮,丹毒,湿疹,痤疮,带状疱疹,近视,扁平疣。可减肥。

5.肾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

【主治】黄褐斑,雀斑,黑变病,斑秃,银屑病,扁平疣,痤疮。

6.胰胆

【定位】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

【主治】带状疱疹,风疹。

7.肝

【定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

【主治】假性近视,风疹,麦粒肿,结膜炎,扁平苔藓,风疹,扁平疣,痤疮,黄褐斑。

8.脾

【定位】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

【主治】湿疹,痤疮,带状疱疹,扁平疣,黄褐斑,酒渣鼻。可减肥。

9.心

【定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主治】口角炎,带状疱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症,声音嘶哑,扁平疣。

10.肺

【定位】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

【主治】痤疮,声音嘶哑,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扁平疣,风疹,黄褐斑,酒渣鼻,银屑病。可减肥。

11.三焦

【定位】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

【主治】湿疹,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脂溢性皮炎,顽癣。

12.内分泌

【定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

【主治】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湿疹,顽癣,白癜风,皮肤瘙痒症,疣。

(八)耳垂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垂分为9区。在耳垂上线至耳垂下缘最低点之间画两条等距离平行线,于上平行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将耳垂分为9个区,上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1区、2区、3区;中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4区、5区、6区;下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7区、8区、9区。

1.颌

【定位】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

【主治】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相应部位损美性疾病。

2.眼

【定位】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假性近视。

3.面颊

【定位】在耳垂正面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区、6区交界处。

【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面肌痉挛,腮腺炎,黄褐斑,酒渣鼻。

(九)耳背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背分为5区。分别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耳背对应点和轮屏切迹耳背对应点作两条水平线,再将耳背分为上、中、下3部,上部为耳背1区,下部为耳背5区,再将中部分为内、中、外3等分,内1/3为耳背2区,中1/3为耳背3区,外1/3为耳背4区。

1.耳背心

【定位】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主治】同耳郭前面穴位心。

2.耳背肺

【定位】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主治】同耳郭前面穴位肺。

3.耳背脾

【定位】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

【主治】同耳郭前面穴位脾。

4.耳背肝

【定位】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

【主治】同耳郭前面穴位肝。

5.耳背肾

【定位】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

【主治】同耳郭前面穴位肾。

6.耳背沟

【定位】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

四、耳穴诊断法

耳诊是指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相应的区域内出现阳性反应,以此来推断人体所患疾病,辅助临床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的耳穴诊断法,主要有以下3种:

1.耳郭视诊 在自然光线下,对耳郭由上而下,从内至外,观察有无变形、变色等征象,如脱屑、水疱、丘疹、充血、硬结、赘疣、色素沉着以及血管的形态、颜色的变化等。医者可以利用这些现象,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做出临床诊断。

2.压痛点探查法 用弹簧探针、毫针柄或探棒等以均匀的压力,按顺序对整个耳郭进行探查,寻找阳性反应点,再根据敏感点代表的脏腑学说及解剖、生理的对应部位进行分析。

3.电测定法 是用特制的耳穴探测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并以阳性反应点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和治疗时的取穴依据。

使用耳穴作为辅助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各反应区与全身的联系。

(2)与正常反应点的区别。

(3)耳穴诊断法必须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最后诊断。

五、适应范围

耳针的治疗范围很广,适用于临床各科,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痤疮、湿疹、顽癣、白癜风、皮肤瘙痒症、疣、风疹、扁平苔藓、假性近视、麦粒肿、结膜炎等损美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还具有健身美容、延缓衰老的作用。

六、处方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取穴 根据患病部位,选取相应穴位。如面神经炎选“面颊”穴;酒渣鼻选“外鼻”穴等。

2.按脏腑、经络辨证取穴 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辨证选用相关耳穴。如皮肤病,按“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选用“肺”穴。

3.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穴位,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痤疮选“内分泌”穴。

4.按临床经验取穴 临床发现有些耳穴对某些病症有较特殊的疗效。如耳背沟治疗高血压。

七、治疗方法

耳穴治疗的方法很多,据统计已达30余种,这里只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耳穴针刺法 应用毫针针刺耳穴。进针方法可分速刺法和慢刺法。针刺的深度也应视患者耳郭的厚薄而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即可。刺激的强度和手法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耐受度等综合决定。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再用碘酒棉球消毒一次。

2.耳穴电针法 是将毫针刺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利用脉冲电流的刺激,加强针刺耳穴的调节功能,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凡适宜耳针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

3.耳穴埋针法 是将皮内针埋于耳穴内的一种方法。此法可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或防止复发的功用,适用于一些疼痛性疾病和慢性病,如假性近视、银屑病等。

4.压籽法 是将质硬光滑的植物种子贴压在耳穴上,通过按压刺激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简易方法。此法不仅能收到针刺法和埋针法同样的疗效,而且安全,无痛苦,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适合各类人群,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操作方法是将王不留行贴附在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再贴敷于耳穴上,患者每天可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0分钟左右,3~5天更换穴位。

5.耳穴刺血法 用三棱针在耳穴处刺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刺血前必须按摩耳郭使其充血,施术时必须严密消毒。隔日1次,急性病可1日1次。此法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痒的作用,对结膜炎、湿疹、神经性皮炎、面肌痉挛等病症疗效较好。

八、注意事项

(1)严密消毒、防止感染。耳郭冻伤或有炎症时,应禁针。

(2)孕妇、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忌用刺血法。

(3)有习惯流产史的孕妇,不宜应用耳针。

(4)耳穴埋针期间,耳部禁止沾水,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