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腧 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人体的腧穴分别归属于相应经络,而经络又隶属于相关脏腑,就使腧穴-经络-脏腑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此,在体表穴位上施以针或灸,就能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达到祛病强身、美容减肥的目的。

一、腧穴的分类和作用

(一)腧穴的分类

人体腧穴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即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现有361个经穴,经穴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奇穴是指有一定的穴名,位置也明确,但不属于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如印堂治痤疮,鱼腰治上睑下垂。阿是穴又称压痛点,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施术部位。阿是穴在针灸美容美体中常常用到,如用皮肤针在斑秃部位叩刺治疗斑秃,在皮损部位围刺治疗肺风粉刺、黄褐斑等。

(二)腧穴的作用

在临床上腧穴具有治疗和诊断两方面作用。治疗上,腧穴可以治疗所在部位邻近组织和器官的病症;同时,十四经腧穴还能治疗本经所属脏腑和器官的病症;还有些腧穴对治疗一些疾病有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诊断上,由于脏腑的病理变化可以经经络反映到体表穴位上,可以通过循按、触摸以探其阳性反应点,为诊断疾病提供参考。

二、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的经穴。由于它们的功能不同,因此各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特定穴在针灸美容美体中的应用很多,且在选穴配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一)五输穴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穴。依次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表1-1、表1-2)。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中运行的情况,比作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部位的深浅及特点。如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像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像河中流水畅通无阻,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汇合于脏腑,像江河入海一样,称为合。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

表1-1 阴经五输穴表

表1-2 阳经五输穴表

(二)原穴、络穴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在六阳经,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输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为原。

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作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十二经各有一个络穴,位于四肢的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称为十五络穴(表1-3)。

故脏腑之疾,可取相应的原穴治疗,即所谓“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而络穴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证的作用。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应用。本经原穴与其相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

表1-3 十二经脉原穴、络穴表

续表

(三)俞穴、募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会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均与脏腑关系密切。每一脏腑都有各自的俞穴和募穴(表1-4)。

俞募穴用来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可单独使用,也能配伍运用。

表1-4 十二脏腑俞穴、募穴表

(四)八会穴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表1-5)。临床应用常作为治疗相应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主穴。

表1-5 八会穴表

(五)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会集的部位。十二经脉及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各有1个郄穴,共16个郄穴(表1-6)。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常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表1-6 十六郄穴表

(六)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表1-7)。主要分布于膝关节附近。对于六腑病证均可选用各自相应的下合穴治疗。

(七)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交会的8个腧穴(表1-8)。它们分布于腕踝关节的上下,具有主治奇经病证的作用。

交会穴是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有治疗本经和交会经病证的作用。

表1-7 六腑下合穴

表1-8 八脉交会穴

三、选穴配穴方法

腧穴的选取和配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并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针灸美容减肥的选穴配穴原则与针灸治疗其他疾病一样,是以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为依据,通过辨证立法,结合腧穴的功能、特性,并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下面介绍针灸美容减肥的选穴配穴原则和方法。

(一)选穴原则

选穴原则主要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随证选穴。

1.近部选穴 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疾病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针灸美容减肥较为注重近部选穴,即在皮损就近选穴以调整受病经络、器官、组织的气血,使之平衡。如鱼尾纹取太阳、丝竹空;酒渣鼻用素髎、迎香;面神经麻痹用阳白、地仓;上睑下垂取鱼腰、阳白等。

2.远部选穴 远部选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是因为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人体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如口角皱纹用足三里、关元;面神经麻痹用合谷等。同时根据损美性疾病的病理变化,既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也可取表里经或其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如痤疮属肺系病证,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太渊、孔最,同时还可选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

3.随证选穴 亦名对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选取穴位,如高热取大椎;或运用有些腧穴对某一方面病证的特殊治疗效果,如角孙治疗腮腺炎。

(二)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两个以上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配穴方法主要包括远近配穴、上下配穴、表里配穴、左右配穴和前后配穴等。

1.远近配穴法 即选穴原则中的近部选穴与远部选穴配合使用的方法。如面神经麻痹用阳白、地仓,是近取法;取合谷是远取法。将远近两者配合起来使用,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上下配穴法 是指将腰部以上腧穴和腰部以下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治疗脚癣取百会、足三里;治疗咽喉痛、牙痛取合谷、内庭;脱发取头维、丰隆等。

3.表里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输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肥胖症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

4.左右配穴法 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在针灸治疗损美性疾病时经常应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并配合右侧合谷等。

5.前后配穴法 前指胸腹,后指腰背。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俞募配穴法亦属本法范畴。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在临床上,针灸的治疗效果与取穴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才能准确取穴。常用定位方法有以下4种。

(一)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全身各部的长短,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最早见于《灵枢·骨度》篇,现在使用的骨度分寸法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来,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这一标准在其自身测量。常用的骨度分寸法(图1-1)。

1.头面部

直寸: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折作12寸。从眉心至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折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正中折作3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折作3寸。

横寸:两乳突(完骨)之间折作9寸。两前额发角(头维)之间折作9寸。

图1-1

说明:直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横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2.胸腹部

直寸:胸骨上缘(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折作9寸。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神阙)折作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折作5寸。腋窝顶点至11肋游离端(季肋)折作12寸。11肋骨游离端至股骨大转子(髀枢)折作9寸。

横寸:两侧锁骨中线(两乳头)之间折作8寸。

说明: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用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6寸。

3.背腰部

直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尾骶为21椎。

横寸: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之间折作3寸。肩峰缘至后正中线之间折作8寸。

说明:背腰部腧穴以脊柱棘突作为定位的标志。

4.上肢部

直寸: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折作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折作12寸。

说明:适用手三阴、三阳经的腧穴定位。

5.下肢部

(1)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折作18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折作13寸。内踝尖至足底折作3寸。适用于折量足三阴经下肢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2)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折作19寸。臀横纹至腘横纹折作14寸。腘横纹至外踝高点折作16寸。外踝高点至足底折作3寸。适用于折量足三阳经下肢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二)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有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1.固定标志 是指用五官、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以及骨节的隆起和凹陷、肌肉的突起等,作为取穴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肚脐取神阙;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眉头定攒竹等,这些标志不以人体活动而改变。

2.活动标志 是将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如取耳门、听官、听会,要张口取穴;下关闭口取穴;取阳溪穴应将拇指跷起,在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等。这些标志随人体活动而变化,故称活动标志。

(三)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为标准,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临床常用有以下3种(图1-2):

图1-2

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弯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当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时,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定为3寸。

(四)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中指端大腿上取风市;两手虎口交叉,食指自然平直尽端取列缺等。

五、针灸美容美体的常用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1.中府Zhōngfǔ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图1-3)。

【主治】颜面水肿,咽喉炎,痤疮。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2.天府Tiānfǔ

【定位】上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图1-3)。

图1-3

【主治】单纯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瘙痒症,风疹。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3.尺泽Chǐzé合穴

【定位】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3)。

【主治】扁桃体炎,荨麻疹,风疹,痤疮,酒渣鼻,湿疹,丹毒。

【操作】直刺0.5~1.0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4.孔最Kǒngzuì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图1-3)。

【主治】结膜炎,扁桃体炎,头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5.列缺Lièquē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图1-3)。

【主治】荨麻疹,风疹,颜面水肿,湿疹,瘙痒症,落枕,面神经麻痹,扁桃体炎,偏头痛,水肿。

【操作】向肘部斜刺0.3~0.5寸;可灸。

6.太渊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一——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图1-3)。

【主治】冻疮,结膜炎,喉炎,扁桃体炎,失音。

【操作】直刺0.2~0.3寸;可灸。

7.鱼际Yújì荥穴

【定位】第1掌指关节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图1-3)。

【主治】结膜炎,失音,咽干,扁桃体炎。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8.少商Shàoshāng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约0.1寸(图1-3)。

【主治】酒渣鼻,头癣,腮腺炎,咽炎,单纯性喉炎,扁桃体炎。

【操作】浅刺0.1寸,或向腕平刺0.2~0.3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Shāngyáng井穴

【定位】食指桡侧,距指甲角约0.1寸(图14)。

图1-4

【主治】头癣,目赤肿痛,咽炎。

【操作】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二间rjiān荥穴

【定位】微握拳,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图1-4)。

【主治】扁平疣,面神经麻痹,咽炎。

【操作】直刺0.2~0.3寸;可灸。

3.三间Sānjiān输穴

【定位】微握拳,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图1-4)。

【主治】白癜风,面神经麻痹,睑缘炎,咽炎。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4.合谷Hégǔ原穴

【定位】手背,在第1、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或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所指处即是(图1-4)。

【主治】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痤疮,酒渣鼻,银屑病,扁平疣,寻常疣,黄褐斑,红斑狼疮,风疹,带状疱疹,冻疮,电光性眼炎,日光性皮炎,结膜炎,上睑下垂,斜视,睑缘炎,泪溢,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5.阳溪Yángxī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拇指向上跷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图1-4)。

【主治】冻疮,荨麻疹,面神经麻痹,睑缘炎,结膜炎,咽喉炎。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6.偏历Piānlì络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图1-5)。

【主治】扁平疣,咽炎,水肿,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3~0.5寸,斜刺1寸;可灸。

7.温溜Wēnliū郄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图1-5)。

图1-5

【主治】咽炎,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8.下廉Xiàlián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图1-5)。

【主治】脱发,毛发早枯,乳房过小。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9.手三里Shǒusānlǐ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图1-5)。

【主治】白癜风,单纯甲状腺肿大,落枕,失音。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10.曲池Qūchí合穴

【定位】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图1-5)。

【主治】丹毒,荨麻疹,风疹,痤疮,瘙痒,神经性皮炎,红斑狼疮,白癜风,日光性皮炎,银屑病,湿疹,酒渣鼻,过敏性紫癜,睑缘炎,结膜炎,面神经麻痹,腮腺炎。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11.臂臑Bìnào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处(图1-5)。

【主治】面肌痉挛,上睑下垂,结膜炎。

【操作】直刺或向上刺0.8~1.5寸;可灸。

12.肩髃Jiānyú

【定位】在肩峰前下方,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即是(图1-6)。

图1-6

【主治】荨麻疹,腋臭,颈淋巴结核,腮腺炎。

【操作】直刺0.8~1.0寸;可灸。

13.迎香Yíngxiāng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图1-7)。

图1-7

【主治】酒渣鼻,扁平疣,痤疮,黄褐斑,唇干裂,鼻疖,泪溢,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不宜灸。

(三)足阳明胃经

1.承泣Chéngqì

【定位】两目平视,在瞳孔直下与眶下缘之间(图1-7)。

【主治】痤疮,睑缘炎,结膜炎,眼袋,斜视,近视,麦粒肿,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紧靠眶下缘直刺0.3~0.7寸;进针要缓慢不宜提插,以免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

2.四白Sìbái

【定位】两目平视,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图1-8)。

图1-8

【主治】黄褐斑,痤疮,眼袋,皱纹,结膜炎,麦粒肿,斜视,上睑下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2~0.3寸;不宜灸。

3.巨髎Jùliáo

【定位】两目平视,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鼻唇沟的外侧(图1-8)。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泪溢,甲状腺功能亢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4.地仓Dìcāng

【定位】两目平视,在瞳孔直下,口角外侧(图1-8)。

【主治】单纯疱疹,面颊疔疮,黄褐斑,痤疮,白癜风,扁平疣,腮腺炎,口唇皲裂,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2寸或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可灸。

5.大迎Dàyíng

【定位】在下颌角前1.3寸,咬肌附着部前缘(图1-9)。

【主治】扁平疣,斜视,腮腺炎,面肌痉挛。

图1-9

【操作】直刺0.2~0.4寸;可灸。

6.颊车Jiáchē

【定位】在下颌角的前上方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图19)。

【主治】黄褐斑,痤疮,白癜风,扁平疣,腮腺炎,失音,上睑下垂,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1.0~1.5寸;可灸。

7.下关Xiàguān

【定位】在耳前方,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前凹陷处(图1-9)。

【主治】黄褐斑,痤疮,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8.头维Tóuwéi

【定位】在额角发际上0.5寸处(图1-9)。

【主治】脱发,颞部皱纹,硬皮病,睑缘炎,泪溢,结膜炎,斜视,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操作】向后平刺0.5~1.0寸;不宜灸。

9.人迎Rényíng

【定位】在颈部喉结旁,颈总动脉后,胸锁乳突肌前缘(图1-10)。

图1-10

【主治】咽炎,痤疮。

【操作】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不宜灸。

10.水突Shuǐtū

【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图1-10)。

【主治】咽炎,痤疮。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11.气舍Qìshè

【定位】在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图1-10)。

【主治】颈淋巴结核,咽炎,结膜炎,甲状腺肿大。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12.缺盆Quēpén

【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图1-10)。

【主治】颈淋巴结核,咽炎。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13.乳根Rǔgēn

【定位】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第5肋间隙(图111)。

【主治】乳房过小。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14.天枢Tiānshū募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旁开2寸,平脐(图1-11)。

【主治】荨麻疹,湿疹,消瘦,面萎黄,肥胖症。

图1-11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15.水道Shuǐdào

【定位】在前正中线旁开2寸,天枢下3寸(图1-11)。

【主治】水肿。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16.伏兔Fútù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上缘上6寸(图1-12)。

【主治】荨麻疹,脚气。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17.梁丘Liángqiū郄穴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图1-12)。

【主治】瘙痒症,面部斑疹,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18.足三里Zúsānlǐ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1横指,犊鼻穴下3寸(图1-12)。

【主治】荨麻疹,风疹,痤疮,丹毒,脚癣,红斑狼疮,湿疹,瘙痒症,斜视,结膜炎,上睑下垂,肥胖症,消瘦,面萎黄,面神经麻痹。

图1-12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19.上巨虚Shàngjùxū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1横指,犊鼻穴下6寸(图1-12)。

【主治】荨麻疹,白癜风,肥胖症。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20.下巨虚Xiàjùxū小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1横指,犊鼻穴下9寸(图1-12)。

【主治】落枕,毛发憔悴。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21.丰隆Fēnglóng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图1-12)。

【主治】痤疮,脱发,红斑狼疮,肥胖症,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22.解溪Jiěxī经穴

【定位】在足背踝关节横纹线中央,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图1-13)。

【主治】脚癣,结膜炎,腮腺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甲状腺功能亢进。

【操作】直刺0.4~0.6寸;可灸。

23.冲阳Chōngyáng原穴

【定位】在足背最高处,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图1-13)。

图1-13

【主治】脚癣,足冻疮,面神经麻痹,消瘦。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寸;可灸。

24.陷谷Xiàngǔ输穴

【定位】在足背,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图1-13)。

【主治】上睑下垂,结膜炎,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25.内庭Nèitíng荥穴

【定位】在足背,第2、第3趾缝间的纹头处(图1-13)。

【主治】痤疮,脚癣,咽喉炎,口臭,急性扁桃体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26.厉兑Lìduì井穴

【定位】在足第2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图1-13)。

【主治】咽喉炎,面神经麻痹,肥胖症。

【操作】浅刺0.1寸;可灸。

(四)足太阴脾经

1.隐白Yǐnbái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约0.1寸(图1-14)。

【主治】湿疹,黄褐斑,脂溢性皮炎。

图1-14

【操作】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2.太白Tàibái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第1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图1-14)。

【主治】须疮,黄褐斑,湿疹。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3.公孙Gōngsūn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定位】在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图1-14)。

【主治】扁平疣,肥胖症,痤疮。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4.商丘Shāngqiū经穴

【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图1-14)。

【主治】瘙痒症,银屑病。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5.三阴交Sānyīnjiāo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图1-15)。

图1-15

【主治】荨麻疹,黄褐斑,丹毒,脱发,湿疹,水肿,神经性皮炎,冻疮,过敏性紫癜,皮肤瘙痒症,日光性皮炎,银屑病,脚癣,睑缘炎,上睑下垂,泪溢,咽喉炎,下肢静脉曲张。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6.地机Dìjī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图1-15)。

【主治】荨麻疹,湿疹,痤疮,瘙痒症,白癜风。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7.阴陵泉Yīnlíngquán合穴

【定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图1-15)。

【主治】肥胖症,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丹毒,银屑病,脚癣,白癜风,水肿,下肢静脉曲张。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8.血海Xuèhǎi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图1-15)。

【主治】荨麻疹,湿疹,痤疮,瘙痒症,银屑病,癣,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日光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上睑下垂。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9.大横Dàhéng

【定位】在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脐(图1-16)。

【主治】肥胖症,形体消瘦。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五)手少阴心经

1.极泉Jíquán

【定位】在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图117)。

图1-16

【主治】腋臭。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0.2~0.5寸;可灸。

2.青灵Qīnglíng

【定位】在臂内侧,少海与极泉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图1-17)。

【主治】白癜风,黄褐斑。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3.少海Shàohǎi合穴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踝连线的中点处(图1-18)。

图1-17

【主治】雀斑,黑变病,瘰疬性皮肤结核。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4.灵道Língdào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图1-18)。

【主治】寻常疣,黄褐斑。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5.通里Tōnglǐ络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图1-18)。

【主治】咽喉炎,结膜炎,甲状腺功能亢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6.阴郄Yīnxì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图1-18)。

【主治】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失音。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7.神门Shénmén原穴,输穴

【定位】在腕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图1-18)。

图1-18

【主治】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日光性皮炎,银屑病,黄褐斑,痤疮,疖疮,失音,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8.少府Shàofǔ荥穴

【定位】在第4、第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对处(图1-19)。

【主治】疮痒,口周皮炎。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9.少冲Shàochōng井穴

【定位】在小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图1-20)。

图1-19

【主治】口周皮炎,须疮,结膜炎。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少泽Shàozé井穴

【定位】在小指尺侧,距指甲角0.1寸(图1-20)。

图1-20

【主治】头癣,麦粒肿,结膜炎,咽喉炎,乳房过小。

【操作】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2.前谷Qiángǔ荥穴

【定位】微握拳,在第5掌指关节前尺侧,前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图1-20)。

【主治】结膜炎,泪溢。

【操作】直刺0.2~0.3寸;可灸。

3.后溪Hòuxī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微握拳,在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后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图1-20)。

【主治】带状疱疹,斜视,咽喉炎,结膜炎,泪溢,睑缘炎,落枕,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4.腕骨Wàngǔ原穴

【定位】手掌尺侧,在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处(图1-20)。

【主治】睑缘炎,泪溢。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5.阳谷Yánggǔ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图1-20)。

【主治】疣,带状疱疹,结膜炎,甲状腺肿。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6.养老Yǎnglǎo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图1-21)。

图1-21

【主治】结膜炎,落枕。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7.支正Zhīzhèng络穴

【定位】在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图1-22)。

【主治】扁平疣。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8.小海Xiǎohǎi合穴

【定位】屈肘,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踝之间凹陷中(图1-22)。

图1-22

【主治】颜面水肿。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9.肩贞Jiānzhēn

【定位】肩关节后下方,上臂内收时,在腋后纹头上1寸(图1-23)。

【主治】结膜炎。

【操作】直刺0.4~1.0寸;可灸。

10.肩中俞Jiānzhōngshū

【定位】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图1-23)。

图1-23

【主治】落枕。

【操作】斜刺0.3~0.6寸;可灸。

11.天窗Tiānchuāng

【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后,与喉结平行(图1-24)。

【主治】咽喉炎,结膜炎。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12.天容Tiānróng

【定位】在下颌角后,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图1-24)。

【主治】痤疮,咽喉炎。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13.颧髎Quánliáo

【定位】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图1-25)。

图1-24

图1-25

【主治】黄褐斑,痤疮,扁平疣,面萎无华,颜面水肿,结膜炎,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14.听宫Tīnggōng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图1-26)。

【主治】耳郭湿疹,耳聋,耳鸣,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图1-26

(七)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Jīngmíng

【定位】在目内眦外上方0.1寸处(图1-27)。

【主治】眼角皱纹,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泪囊炎,近视,泪溢,结膜炎,睑缘炎,斜视,上睑下垂。

【操作】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提插或大幅度捻转;不宜灸。

2.攒竹Cuánzhú

【定位】在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图1-27)。

【主治】泪溢,结膜炎,睑缘炎,电光性眼炎,泪囊炎,上睑下垂,斜视,近视,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治疗眼病,可向下斜刺0.3~0.5寸;治疗头痛、面神经炎,可平刺透鱼腰;禁灸。

图1-27

3.眉冲Méichōng

【定位】在眉头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图1-27)。

【主治】斑秃,脱发。

【操作】平刺0.3~0.5寸;禁灸。

4.曲差Qūchā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图1-28)。

【主治】结膜炎,斑秃。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5.五处Wǔchù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图1-28)。

【主治】斑秃,脱发。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6.承光Chéngguāng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图1-28)。

【主治】斑秃,脱发,头发早白。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7.通天Tōngtiān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图1-28)。

【主治】斑秃,脱发,头发早白。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8.络却Luòquè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图1-28)。

【主治】斑秃,脱发,头发早白,面神经麻痹。

图1-28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9.玉枕Yùzhěn

【定位】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处,平枕外粗隆上缘(图1-29)。

【主治】脱发,脚癣。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10.天柱Tiānzhù

【定位】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正中旁开1.3寸(图1-29)。

【主治】泪溢,结膜炎,甲状腺功能亢进。

图1-29

【操作】直刺0.5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可灸。

11.大杼Dàzhù八会穴之一——骨会

【定位】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结膜炎。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2.风门Fēngmén

【定位】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荨麻疹,痤疮,神经性皮炎。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3.肺俞Fèishū肺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荨麻疹,湿疹,痤疮,酒渣鼻,瘙痒症,毛发憔悴,神经性皮炎,黄褐斑,雀斑,银屑病,白癜风,扁平疣。

图1-30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4.心俞Xīnshū心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痤疮,神经性皮炎,黄褐斑,湿疹,瘙痒症,雀斑,泪溢,结膜炎,面肌痉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5.膈俞Géshū八会穴之一——血会

【定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瘙痒症,痤疮,酒渣鼻,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毛囊炎,黄褐斑,红斑狼疮,皮肤紫癜,白癜风,硬皮病,咽喉炎。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6.肝俞Gānshū肝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黄褐斑,痤疮,脱发,皮肤紫癜,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扁平疣,雀斑,红斑狼疮,睑缘炎,近视,远视,面肌痉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7.胆俞Dǎnshū胆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咽喉炎,雀斑,红斑狼疮。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8.脾俞Píshū脾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黄褐斑,痤疮,白癜风,硬皮病,银屑病,雀斑,红斑狼疮,睑缘炎,咽喉炎,消瘦。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9.胃俞Wèishū胃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黄褐斑,痤疮,硬皮病,睑缘炎,结膜炎,肥胖症,消瘦,口臭。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20.三焦俞Sānjiāoshū

【定位】在背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雀斑,面色苍白,发际疮,酒渣鼻,水肿。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21.肾俞Shènshū肾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脱发,头发早白,瘙痒症,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黄褐斑,皱纹,泪溢,颜面水肿,面肌痉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22.大肠俞Dàchángshū

【定位】在背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30)。

【主治】荨麻疹,瘙痒症,湿疹,丹毒,红斑狼疮,痤疮。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23.上髎Shàngliáo

【定位】俯卧,在第1骶后孔中取穴(图1-30)。

【主治】瘙痒症,湿疹,颜面水肿。

【操作】直刺0.8~1.0寸;可灸。

24.委中Wěizhōng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线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图1-31)。

【主治】丹毒,疖疮,各种斑疹,脱发,过敏性紫癜,皮肤瘙痒,脚癣,发际疮,痤疮,湿疹,红斑狼疮。

图1-31

【操作】直刺0.5~1.0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25.膏肓Gāohuāng

【定位】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图1-30)。

【主治】麦粒肿,慢性泪囊炎。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26.承山Chéngshān

【定位】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角处取穴(图1-31)。

【主治】湿疹,脚癣。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27.飞扬Fēiyáng络穴

【定位】在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图1-32)。

【主治】下肢静脉曲张。

【操作】直刺0.7~1.0寸;可灸。

28.昆仑Kūnlún经穴

【定位】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图133)。

【主治】脚癣,甲状腺肿大,落枕,面肌痉挛。

图1-32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29.申脉Shēnmài八脉交会穴——通阳脉

【定位】在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图1-33)。

【主治】结膜炎,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30.金门Jīnmén郄穴

【定位】在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取穴(图1-33)。

【主治】结膜炎,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31.京骨Jīnggǔ原穴

【定位】在第5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图1-33)。

图1-33

【主治】结膜炎,斜视。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32.束骨Shùgǔ输穴

【定位】在第5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图1-33)。

【主治】结膜炎,睑缘炎。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33.足通谷Zútōnggǔ荥穴

【定位】在第5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图1-33)。

【主治】结膜炎,睑缘炎。

【操作】直刺0.2~0.3寸;可灸。

34.至阴Zhìyīn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图1-33)。

【主治】结膜炎,睑缘炎。

【操作】浅刺0.1寸;可灸。

(八)足少阴肾经

1.涌泉Yǒngquán井穴

【定位】踡足时,在足心前1/3的凹陷中(图1-34)。

【主治】结膜炎,咽喉炎,失音,脚癣。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然谷Rángǔ荥穴

【定位】在足内侧舟骨粗隆下缘,赤白肉际处(图1-35)。

【主治】脱发,毛发干枯,皱纹,咽喉炎。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图1-34

3.太溪Tàixī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图135)。

【主治】冻疮,脱发,红斑狼疮,瘙痒症,荨麻疹,水肿,脚癣,近视,失音,咽喉炎,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4.水泉Shuǐquán郄穴

【定位】在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图1-35)。

图1-35

【主治】脱发,瘙痒症,衰老,水肿。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5.照海Zhàohǎi八脉交会穴——通阴脉

【定位】在内踝下缘凹陷处(图1-35)。

【主治】咽喉炎,结膜炎,睑缘炎,面肌痉挛,肥胖症。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6.复溜Fùliū经穴

【定位】在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图136)。

【主治】黄褐斑,多汗症,近视,泪溢,失音,水肿,面肌痉挛。

图1-36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7.大赫Dàhè

【定位】在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1-37)。

【主治】结膜炎。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8.腹通谷Fùtōnggǔ

【定位】在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1-37)。

【主治】红斑狼疮。

图1-37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九)手厥阴心包经

1.曲泽Qūzé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图1-38)。

【主治】丹毒,癣,风疹,疔疮,疖肿,声音嘶哑,腮腺炎。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郄门Xìmén郄穴

【定位】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1-38)。

【主治】瘙痒症,疔疮,扁桃体炎,口臭。

图1-38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3.间使Jiānshǐ经穴

【定位】在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1-38)。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4.内关Nèiguān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1-38)。

【主治】瘙痒症,延缓衰老,黄褐斑,汗疱症,扁平疣,脚癣,冻疮,红斑狼疮,结膜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5.大陵Dàlíng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横纹正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1-38)。

【主治】丹毒,毛囊炎,手癣,睑缘炎,结膜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臭。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6.劳宫Láogōng荥穴

【定位】在第2、第3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图1-39)。

【主治】口冻疮,单纯疱疹,多汗症,疮,手足癣,睑缘炎,口臭。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7.中冲Zhōngchōng井穴

【定位】在中指尖端的中央(图1-39)。

图1-39

【主治】结膜炎,头癣。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十)手少阳三焦经

1.关冲Guānchōng井穴

【定位】在无名指尺侧,距指甲角0.1寸(图1-40)。

【主治】带状疱疹,湿疹,结膜炎,睑缘炎,面肌痉挛。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刺出血;可灸。

2.液门Yèmén荥穴

【定位】在第4、第5指的指缝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图1-40)。

图1-40

【主治】泪溢,结膜炎,咽喉炎,落枕。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3.中渚Zhōngzhǔ输穴

【定位】握拳,在手背第4、第5掌指关节后的掌骨间,液门后1寸(图1-40)。

【主治】寻常疣,扁平疣,冻疮,斜视,腮腺炎,甲状腺肿大,落枕。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4.阳池Yángchí原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图1-40)。

【主治】神经性皮炎,红斑狼疮,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5.外关Wàiguān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在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图1-41)。

【主治】冻疮,手癣,神经性皮炎,红斑狼疮,寻常疣,扁平疣,带状疱疹,湿疹,睑缘炎,结膜炎,麦粒肿,泪溢,斜视,上睑下垂,腮腺炎,急性咽炎,落枕,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6.支沟Zhīgōu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图1-41)。

图1-41

【主治】带状疱疹,癣,疖疮,急性结膜炎,腮腺炎,落枕,肥胖症。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7.会宗Huìzōng郄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图1-41)。

【主治】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8.三阳络Sānyángluò

【定位】在腕背横纹上4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图1-41)。

【主治】结膜炎。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9.四渎Sìdú

【定位】在前臂背侧,肘尖下5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图1-41)。

【主治】结膜炎,咽喉炎。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10.天井Tiānjǐng合穴

【定位】屈肘,在尺骨鹰嘴后上方凹陷中(图1-42)。

图1-42

【主治】睑缘炎,结膜炎,麦粒肿。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11.消泺Xiāoluò

【定位】在尺骨鹰嘴与肩髎穴连线上,天井上4寸处(图1-42)。

【主治】结膜炎。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12.天牖Tiānyǒu

【定位】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平下颌角(图1-43)。

图1-43

【主治】湿疹,头癣,风疹,结膜炎,泪溢。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13.翳风Yìfēng

【定位】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中(图1-44)。

【主治】瘙痒症,脱发,神经性皮炎,头癣,风疹,腮腺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14.瘈脉Chìmài

【定位】在耳后乳突中央,翳风与角孙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界处(图144)。

图1-44

【主治】耳聋。

【操作】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5.颅息Lúxī

【定位】在耳后,翳风与角孙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界处(图1-44)。

【主治】耳聋。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16.角孙Jiǎosūn

【定位】折耳郭向前,在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图1-44)。

【主治】结膜炎,腮腺炎。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17.耳门rmén

【定位】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穴(图1-44)。

【主治】外耳湿疹,外耳疖肿,面神经麻痹。

【操作】张口,直刺0.5~1.0寸;可灸。

18.耳和髎rhéliáo

【定位】在鬓发后缘,平耳郭根前,颞浅动脉后缘(图1-44)。

【主治】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操作】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灸。

19.丝竹空Sīzhúkōng

【定位】在眉梢凹陷中(图1-44)。

【主治】扁平疣,鱼尾纹,麦粒肿,泪腺炎,结膜炎,斜视,上睑下垂,面肌痉挛。

【操作】平刺0.5~1.0寸。

(十一)足少阳胆经

1.瞳子髎Tóngzǐliáo

【定位】在目外眦旁,眶骨外缘凹陷中(图1-45)。

【主治】黄褐斑,鱼尾纹,结膜炎,睑缘炎,泪溢,麦粒肿,泪腺炎,近视,斜视,上睑下垂,面肌痉挛。

【操作】向后平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听会Tīnghuì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图1-45)。

【主治】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5寸;可灸。

3.上关Shàngguān

图1-45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上,颧弓上缘凹陷中(图1-45)。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4.颔厌Hànyàn

【定位】在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图1-45)。

【主治】睑缘炎,面神经麻痹。

【操作】向后平刺0.3~0.5寸;可灸。

5.悬颅Xuánlú

【定位】在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之中点(图1-45)。

【主治】结膜炎,睑缘炎。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6.悬厘Xuánlí

【定位】在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界处(图1-45)。

【主治】结膜炎,睑缘炎,颜面水肿。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7.曲鬓Qūbìn

【定位】在耳前鬓发后缘的垂线与角孙水平线交点处(图1-45)。

【主治】结膜炎。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8.率谷Shuàigǔ

【定位】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图1-45)。

【主治】斑秃,头癣,脱发,面神经麻痹。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9.天冲Tiānchōng

【定位】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处(图1-45)。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0.浮白Fúbái

【定位】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图1-45)。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扁桃体炎。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1.头窍阴Tóuqiàoyīn

【定位】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图1-45)。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扁桃体炎,咽喉炎。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2.完骨Wángǔ

【定位】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图1-45)。

【主治】脱发,斑秃,颜面水肿,瘙痒症,面神经麻痹。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13.阳白Yángbái

【定位】眼平视,在瞳孔直上,眉上1寸(图1-46)。

【主治】黄褐斑,硬皮病,结膜炎,睑缘炎,麦粒肿,上睑下垂,斜视,泪溢,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4.头临泣Tóulínqì

【定位】在前额,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图1-46)。

图1-46

【主治】面神经麻痹,泪溢,结膜炎,睑缘炎。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15.目窗Mùchuāng

【定位】在前发际上1.5寸,头临泣与风池的连线上(图1-46)。

【主治】远视,近视,结膜炎,睑缘炎,麦粒肿。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6.正营Zhèngyíng

【定位】在前发际上2.5寸,头临泣与风池的连线上(图1-46)。

【主治】斑秃,脂溢性脱发,头发早白。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7.承灵Chénglíng

【定位】在前发际上4寸,头临泣与风池的连线上(图1-46)。

【主治】斑秃,脱发,头发早白。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8.脑空Nǎokōng

【定位】与枕外粗隆的上缘平行,在头临泣与风池的连线上(图1-46)。

【主治】结膜炎,耳聋。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19.风池Fēngchí

【定位】与风府平行,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图1-46)。

【主治】瘙痒症,风疹,癣,痤疮,神经性皮炎,脱发,发际疮,荨麻疹,黄褐斑,红斑狼疮,泪溢,结膜炎,睑缘炎,近视,斜视,电光性眼炎,上睑下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落枕。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

20.风市Fēngshì

【定位】在大腿外侧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之间,腘横纹上7寸。当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图1-47)。

图1-47

【主治】荨麻疹,风疹,湿疹,瘙痒症,脚癣,神经性皮炎,红斑狼疮,玫瑰糠疹。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21.阳陵泉Yánglíngquán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

【定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图1-48)。

【主治】带状疱疹,红斑狼疮,神经性皮炎,面肌痉挛,脚癣,白癜风,结膜炎,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22.光明Guāngmíng络穴

【定位】在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图1-48)。

【主治】结膜炎,睑缘炎,近视,斜视。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23.阳辅Yángfǔ经穴

【定位】在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图148)。

【主治】睑缘炎,麦粒肿,咽喉炎。

图1-48

【操作】直刺0.8~1.0寸。

24.悬钟Xuánzhōng八会穴之一——髓会

【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图1-48)。

【主治】脚癣,咽喉肿痛,落枕,颈淋巴结核。

【操作】直刺0.8~1.0寸。

25.丘墟Qiūxū原穴

【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图1-49)。

【主治】带状疱疹,发际疮,结膜炎,腮腺炎,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6.足临泣Zúlínqì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定位】第4、第5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在小趾伸肌腱外侧(图1-49)。

图1-49

【主治】带状疱疹,湿疹,脚癣,落枕。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7.地五会Dìwǔhuì

【定位】第4、第5趾缝间,在小趾伸肌腱内侧(图1-49)。

【主治】结膜炎,耳聋。

【操作】直刺0.3~0.5寸。

28.侠溪Xiáxī荥穴

【定位】在足背,第4、第5趾间,趾蹼缘的上方纹头处(图1-49)。

【主治】结膜炎,耳聋。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29.足窍阴Zúqiàoyīn井穴

【定位】在第4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图1-49)。

【主治】结膜炎,咽喉炎。

【操作】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十二)足厥阴肝经

1.行间Xíngjiān荥穴

【定位】在足背,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图1-50)。

【主治】带状疱疹,黄褐斑,泪溢,结膜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太冲Tàichōng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背,第1、第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图1-50)。

【主治】痤疮,黄褐斑,面神经麻痹,红斑狼疮,结膜炎,麦粒肿,霰粒肿,斜视,泪溢,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3.蠡沟Lígōu络穴

【定位】在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图1-51)。

图1-50

【主治】湿疹,丹毒,黄褐斑,面肌痉挛。

【操作】平刺0.8~1.2寸;可灸。

4.曲泉Qūquán合穴

【定位】屈膝,在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胫骨内侧髁之后,半腱肌、半膜肌止端之前的凹陷处(图151)。

图1-51

【主治】丹毒,黄褐斑,麦粒肿。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5.期门Qīmén募穴

【定位】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处,前正中线旁开4寸(图1-52)。

图1-52

【主治】黄褐斑,湿疹,眼圈青黑,消瘦。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十三)督脉

1.命门Mìngmén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硬皮病,荨麻疹,水肿,黄褐斑,瘙痒症。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2.悬枢Xuánshū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带状疱疹。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3.中枢Zhōngshū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带状疱疹。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4.筋缩Jīnsuō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图1-53

【主治】带状疱疹。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5.至阳Zhìyáng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银屑病,黄褐斑,痤疮。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

6.灵台Língtái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银屑病,黄褐斑,红斑狼疮,痤疮,疖肿。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

7.神道Shéndào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银屑病,黄褐斑,痤疮,酒渣鼻。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

8.身柱Shēnzhù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黄褐斑,银屑病,红斑狼疮,疖肿,睑缘炎。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

9.陶道Táodào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白癜风。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

10.大椎Dàzhuī

【定位】在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痤疮,黄褐斑,荨麻疹,湿疹,红斑狼疮,银屑病,发际疮,丹毒,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腮腺炎,落枕。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

11.哑门Yǎmén

【定位】在后正中线,后发际直上0.5寸处(图1-54)。

图1-54

【主治】脱发,中风失语。

【操作】向下颌方向斜刺0.5~1.0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

12.风府Fēngfǔ

【定位】在后正中线,后发际直上1寸处(图1-54)。

【主治】风疹,瘙痒症,红斑狼疮,白癜风,脱发,失音,中风失语。

【操作】向下颌方向斜刺0.5~1.0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损伤延髓发生意外事故;不灸。

13.脑户Nǎohù

【定位】在后正中线,后发际直上2.5寸处,枕外粗隆的上缘凹陷处(图154)。

【主治】面肌痉挛,颜面水肿,失音。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4.强间Qiángjiān

【定位】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图1-54)。

【主治】脱发,斑秃,头发早白。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5.后顶Hòudǐng

【定位】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图1-54)。

【主治】脱发,斑秃,头发早白。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6.百会Bǎihuì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间连线的中点处(图1-54)。

【主治】脱发,头发早白,脱眉,脚癣,红斑狼疮,斑秃,黄褐斑,面肌痉挛,白癜风,发际疮,泪溢,上睑下垂,面神经麻痹。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7.前顶Qiándǐng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图1-55)。

【主治】目赤肿痛,脱发,斑秃,头发早白。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18.囟会Xìnhuì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图1-55)。

【主治】脱发,斑秃,头发早白。

图1-55

【操作】平刺0.5~0.8寸;小儿禁刺,可灸。

19.上星Shàngxīng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图1-55)。

【主治】头发早白,酒渣鼻,脂溢性脱发,黄褐斑,硬皮病,白癜风,发际疮,泪溢。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20.神庭Shéntíng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图1-55)。

【主治】目赤肿痛,泪腺炎。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21.素髎Sùliáo

【定位】在鼻尖正中央(图1-55)。

【主治】酒渣鼻。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2.水沟Shuǐgōu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图1-55)。

【主治】黄褐斑,颜面水肿,唇干裂,口臭,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3.兑端Duìduān

【定位】在人中沟下端红唇与皮肤移行处(图1-55)。

【主治】面肌痉挛,口疮。

【操作】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24.龈交Yínjiāo

【定位】在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图1-55)。

【主治】泪溢,睑缘炎,颜面生疮,口臭,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向上斜刺0.2~0.3寸;可灸。

(十四)任脉

1.中极Zhōngjí募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脐下4寸(图1-56)。

图1-56

【主治】水肿,痤疮。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2.关元Guānyuán募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脐下3寸(图1-56)。

【主治】红斑狼疮,白癜风,黄褐斑,脱发,面色无华,肥胖症,消瘦,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3.气海Qìhǎi肓之原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脐下1.5寸(图1-56)。

【主治】脱发,红斑狼疮,湿疹,黄褐斑,面色无华,颜面水肿,肥胖症,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慎用。

4.神阙Shénquè

【定位】脐中央处(图1-56)。

【主治】荨麻疹,黄褐斑,痤疮,硬皮病,瘙痒症,红斑狼疮,面色无华,消瘦,延缓衰老。

【操作】禁刺;可灸。

5.中脘Zhōngwǎn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会

【定位】在前正中线,脐上4寸(图1-56)。

【主治】荨麻疹,红斑狼疮,硬皮病,湿疹,冻疮,肥胖症,消瘦。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6.鸠尾Jiūwěi络穴,膏之原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剑突下,即脐上7寸处(图1-56)。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操作】向下斜刺0.3~0.6寸;可灸。

7.膻中Dànzhōng心包募穴,八会穴之一——气会

【定位】在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隙(图1-56)。

【主治】白癜风,湿疹,红斑狼疮,可隆胸、丰乳。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8.玉堂Yùtáng

【定位】在前正中线,平第3肋间隙(图1-56)。

【主治】带状疱疹,慢性咽喉炎。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9.华盖Huágài

【定位】在前正中线,平第1肋间隙(图1-56)。

【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10.璇玑Xuánjī

【定位】在前正中线,胸骨柄的中央(图1-56)。

【主治】咽肿,结膜炎。

【操作】平刺0.3寸或0.5寸;可灸。

11.天突Tiāntū

【定位】在前正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图1-56)。

【主治】咽喉肿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0.5~1.0寸;可灸。

12.廉泉Liánquán

【定位】在前正中线,舌骨体上缘的凹陷处(图1-57)。

【主治】咽炎,声音嘶哑,腮腺炎。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不留针;可灸。

13.承浆Chéngjiāng

【定位】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图1-57)。

图1-57

【主治】痤疮,头癣,颜面水肿,唇干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十五)经外奇穴

1.四神聪Sìshéncōng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图1-59)。

【主治】脂溢性脱发,斑秃,神经性皮炎,湿疹,偏瘫。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2.印堂Yìntáng

图1-58

【定位】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图1-58)。

【主治】酒渣鼻,痤疮,黄褐斑,白癜风,额纹,颜面疔疮,麦粒肿,结膜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操作】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3.鱼腰Yúyāo

【定位】在瞳孔直上,眉毛的中心处(图1-58)。

【主治】鱼尾纹,额纹,眉毛脱落,上睑下垂,斜视,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平刺0.3~0.5寸;禁灸。

4.上明Shàngmíng

【定位】在眉弓中点,眶上缘下(图1-58)。

【主治】面肌痉挛。

【操作】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直刺0.5~1.0寸,不提插;禁灸。

5.太阳Tàiyáng

【定位】在眉梢与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向后1寸凹陷处(图1-59)。

【主治】湿疹,黄褐斑,痤疮,扁平疣,鱼尾纹,上睑下垂,麦粒肿,泪腺炎,斜视,电光性眼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禁灸。

6.球后Qiúhòu

【定位】在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图1-59)。

【主治】近视,斜视。

图1-59

【操作】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0寸,不提插;禁灸。

7.上迎香Shàngyíngxiāng

【定位】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图1-58)。

【主治】泪溢,鼻部疮疖。

【操作】向内上方平刺0.3~0.5寸。

8.金津、玉液JīnjīnYùyè

【定位】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图1-60)。

【主治】面神经麻痹。

【操作】点刺出血。

9.夹承浆Jiáchéngjiāng

【定位】承浆穴旁开1寸(图1-58)。

【主治】面颊水肿,三叉神经痛。

图1-60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灸。

10.牵正Qiānzhèng

【定位】在耳垂前0.5~1.0寸(图1-61)。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舌生疮,口臭,面肌痉挛。

【操作】向前斜刺0.5~1.0寸;可灸。

11.翳明Yìmíng

【定位】在翳风穴后1寸(图1-62)。

【主治】结膜炎,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12.耳尖rjiān

【定位】折耳向前,在耳郭上端(图1-62)。

图1-61

图1-62

【主治】结膜炎,麦粒肿,腮腺炎,头癣。

【操作】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13.上廉泉Shàngliánquán

【定位】正坐仰靠,在甲状软骨上凹陷直上1寸(图1-63)。

图1-63

【主治】咽喉肿痛。

【操作】向舌根方向斜刺0.5~0.8寸。

14.十宣Shíxuān

【定位】双手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图1-64)。

【主治】咽喉肿痛,结膜炎,疖肿。

【操作】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15.拳尖Quánjiān

【定位】握拳,手背第3掌骨小头之高点处(图1-65)。

【主治】结膜炎。

【操作】用灸法。

图1-65

图1-64

16.八邪Bāxié

【定位】双手手背各手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手共8个穴(图1-66)。

【主治】烦热,结膜炎,湿疹。

【操作】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7.落枕Luòzhěn

【定位】手背,在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图1-67)。

【主治】落枕。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18.中魁Zhōngkuí

【定位】握拳,在中指背侧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图1-65)。

【主治】白癜风。

【操作】灸。

图1-66

图1-67

19.大骨空Dàgǔkōng

【定位】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图168)。

图1-68

【主治】痣,疣,扁平疣。

【操作】灸。

20.小骨空Xiǎogǔkōng

【定位】握拳,在小指背侧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图1-68)。

【主治】痣,疣,目赤肿痛。

【操作】灸。

21.百虫窝Bǎichóngwō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3寸,即血海上1寸(图1-69)。

图1-69

【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风疹。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