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导读
- 大作家的语文课:鲁迅经典必读
- 鲁迅
- 584字
- 2020-11-30 15:09:20
鲁迅晚年写作杂文,思想深刻,思辨周密,技巧纯熟。篇幅往往短小,有匕首投枪之誉。这篇杂文颇具代表性。
鲁迅杂文有一个特点,在短小的篇幅内,专刺一点,捎带其余。因此笔力集中,容易打中要害。这篇文章中,他先树靶子,从自信力的反面说起,指出中国人不相信自己,唯洋是崇,寄希望于国联;日常愚昧成习,顽固不化,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总之,有“他信力”。这是悲观论者的意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接下来,他亮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从历史上找: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强调“中国的脊梁”,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认为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民族的真正代表。
我们诵读这篇文章,始终要牢记这样的史实:鲁迅本人一生奋斗不止,在文化思想上颇有建树,被誉为“民族魂”。文章中提及的几类人,他至少可以归入“埋头苦干”“舍身求法”两类。他写作、整理、校勘、编辑,留下几百万字的著作,这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翻译外国作品,直到去世前夕仍在翻译大部头文学作品,有人把他称为“现代玄奘”,虽然不像唐僧那样亲身前往,但是一种精神上的“舍身求法”,一样令人钦敬。鲁迅有资格写这样的文章。
文章结构缜密,层次清楚,立场鲜明,泼辣犀利。立论和驳论结合的论证方法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