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故事

玛丽在上班的时候接到电话,得知两岁的儿子马可和保姆出了车祸。马可没事,但保姆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

玛丽疯了似的赶到事故现场,原来是保姆开车时突然癫痫发作,导致了车祸发生。一名消防队员在安慰她的小宝贝,但是没什么用。她走上前去把马可抱在怀里,马可立刻安静了。

马可一停止哭泣就跟妈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他用两岁儿童的语言——只有父母和保姆听得懂的语言,不断地重复着“咿呀呜呜”。“咿呀”指的是“索菲亚”,他亲爱的保姆的名字;“呜呜”指救护车。马可反复向妈妈念着“咿呀呜呜”,强调一件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索菲亚离开了他。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索菲亚不会有事的!”他们安慰孩子之后就会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去买冰激凌吧!”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会尽量回避讨论这次事故,以免让孩子觉得难受。像“我们去买冰激凌吧”这种做法带来的问题是,孩子会困惑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他还深陷在强烈的惊慌情绪中,却没有人告诉他,也没有人帮助他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情绪。

玛丽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她上过蒂娜关于儿童思维拓展的课程并能学以致用。当天晚上和接下来的几周,马可还会时不时地回想起车祸的场景,这时玛丽就会帮助他一遍又一遍地复述这个故事。

她对马可说:“你和索菲亚出车祸了,是吗?”马可就会摇晃两条胳膊,学索菲亚病发的情形。然后玛丽继续说:“是的,索菲亚生病了,她开始晃来晃去,然后两辆汽车就撞到一起了,对吗?”马可接下来的反应当然是熟悉的“咿呀呜呜”,玛丽就会跟着重复:“对了!‘呜呜’来了,它把索菲亚带去看医生了。现在她已经好多了,我们昨天还去看过她,对不对?”

通过让马可复述故事,玛丽帮助他了解了发生的事情,并处理了自己的情绪。玛丽知道,帮助儿童的大脑处理可怕的经历很重要,所以她帮助儿子一遍遍地复述故事。这种方式使马可化解了恐惧,继续过平静的生活。接下来的几天,马可提起这次事故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对他来说仍然很重要,但最终这次事故变成了一种生活经历。

读了接下来的内容,你就会明白玛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会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实际生活和神经学角度来说都对孩子很有帮助。你可以在很多地方运用这些新知识,把你的孩子培养得更加听话、更加出色。

整合是玛丽处理方法的核心,也是本书的核心概念。对整合的清晰认识会给你力量,彻底改变你培养孩子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使你更加欣赏孩子,并为他们将来情感充沛而富有意义的生活打下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