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破传统,走向卓越

在这一切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某个概念,它简洁至极,美妙绝伦,让人如此沉醉,如此痴迷,以至在经过十年、百年、千年之后,当最终领悟个中奥秘时,我们禁不住面面相觑,感慨万千,因为大家这才意识到:它原本如此,除此之外,别无他解。John Archibald Wheeler,“How Come the Quantum?”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480(1986):304–16.

——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美国物理学家

1

当时肯定无人预见有朝一日,珍妮会出人头地。

2005年,珍妮·麦考密克(Jennie McCormick)在新西兰奥克兰的农场湾(Farm Cove)天文台用一台直径10英寸(25.4厘米)的反射式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未知的行星,这颗行星位于距地球15000光年外的太阳系中。几年之后,珍妮又取得另一项重大成就:她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这次她出于爱国热忱而将其命名为“新西兰”。此外,她还和别人合写了20多篇论文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科学》杂志。甚至连《星际迷航:下一代》中贝弗利·克拉希尔博士的扮演者——女演员盖茨·迈克法登(Gates McFadden),也曾在一个科幻小说博览会上找到珍妮,请她给自己签名留念。然而,在珍妮的故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或许才最令人震撼,那就是: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天文学家,她没有获得任何大学文凭,事实上,她甚至连高中都未能毕业。

珍妮出生在旺阿努伊(Wanganui)这座河畔城市,由一位单身母亲抚养长大。她回忆说:“我从来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少女时期,我很叛逆,不喜欢自己的长相,也不喜欢自己的穿着。我任性妄为,但母亲对我也不怎么管教,所以我就很想离开那里。”

于是在15岁的时候,珍妮就辍学去清理马厩。珍妮想成为一名赛马骑手。作为唯一的一名女孩,她和其他男孩一起参加骑手训练,但后来珍妮在骑马时出了事故,下巴被摔碎,从而给她的赛马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不久之后,珍妮的母亲也离开了她。此后珍妮只能自力更生了,当时她非常想通过高中同等学力考试,但始终未能如愿。等到21岁的时候,珍妮自己也成了一名单身母亲。她在一家快餐连锁店打工送鸡肉套餐,以此来养活自己以及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措辞委婉,也只能说她看起来前途暗淡。

但接下来在珍妮的人生旅途上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在珍妮二十五六岁时,一天晚上,她去看望自己的亲戚,而他们住在一个死火山口的边上,那里距离城市很远。在那里,一位亲戚递给她一副望远镜,告诉她可以抬头望望银河,说这是一个只有在偏远地区才能看到的景象。珍妮回忆道:“我至今仍忘不了自己躺在潮湿的草地上,透过望远镜看着天空的情形……天哪!太奇妙了!”“满天繁星,璀璨夺目,真是太棒了,我被迷住了!我以前对它们一无所知,真的,一无所知!但在那之后,我知道自己一定要去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珍妮对星空突然迸发的灵感,激励着她拼命学习关于天文学的一切知识。尽管她的科学知识欠缺,教育资源也非常稀少,但她仍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并用越来越大的望远镜对宇宙进行精确观察。1999年,在经过11年的自学和实践之后,珍妮在自家的露台上用废弃设备和生锈零件拼装出一个穹顶天文台。而就在自家后院的这个“农场湾天文台”建成5年之后,珍妮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引力透镜”的复杂观测技术——利用中间恒星的引力把来自遥远空间的光线加以弯曲并进行聚焦,成功地观测到太阳系外一颗质量是木星三倍的行星。于是,自1781年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发现天王星以来,她成为第一个发现新行星的业余天文爱好者。珍妮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发现了这颗行星。团队成员中包括另一位业余天文学家,他是一位拥有生物工程博士学位的男士。他在奥克兰公立天文台使用一台口径为14英寸(35.56厘米)的望远镜观察星空。珍妮是合作者中唯一一个在自家后院进行观察的天文爱好者。

另一个无人预见会出人头地的人物是艾伦·鲁洛(Alan Rouleau)。他被《城镇与乡村》(Town & Country)杂志评为美国顶尖的裁缝之一,为许多企业巨头、社会名流以及职业运动员设计纯手工制作的服装。他的时装店——艾伦·鲁洛高级服装定制店——坐落在波士顿纽伯里大街最繁华的地段。他还是泰姬陵(the Taj)、丽思-卡尔顿(the Ritz-Carlton)、四季(the Four Seasons)和文华东方(the Mandarin Oriental)等著名酒店的特邀裁缝。他被誉为“独一无二面料大师”,意大利皮亚琴察的山羊绒、Drago超级180sDrgo是意大利著名的面料品牌,以顶级优质的面料闻名于世。在该行业中,大于100支的面料才能称为“超级”(super)。支是衡量面料品质的指标之一,用英文字母“s”表示。重一磅的原羊毛纺织出的纱线有多少个840码(1码等于0.9144米),就称为多少支。如一磅羊毛能纺出180个840码的长度,则为180支(180s)。支数越高,纱线越细,毛料质感就越柔滑,同时对纺织技术和羊毛品质要求越高,相对价格也越高。——编者注和诺悠翩雅(Loro Piana)超级200s都成为他的时尚创作材料。艾伦的制衣风格别具一格,它融合了像数学一样的精确性以及他对不同面料质地的深刻理解,甚至连服装定制中最不被人重视之处——从客户的角度理解裁缝艺术,也被他考虑在内。

“你必须考虑到他们的个性、年龄、肤色、职业、生活方式,尤其是他们的愿望。”艾伦解释说,“你不仅要明白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还要弄清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艾伦随和自信的态度和插科打诨的魅力,让他的客户,无论他们是习惯了从头到脚被人服侍,还是喜欢吹毛求疵、挑三拣四,都可以在他面前敞开心扉,充分展示真正的自己。

你可能会想,一个人要达到如此高超的水平,需要终生献身于这个行业才行。事实上,在美国,大多数高级裁缝都是在家族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家族的几代人都在制作定制服装。也有些高级裁缝是从欧洲上流社会引进的。在欧洲,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当学徒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但艾伦是一个例外。

他有5个兄弟姐妹,他们都在马萨诸塞州中部一个贫穷的小镇莱姆斯特(Leominster)长大。艾伦高中毕业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东南大学,这是一所学费很低的地区性大学,但由于兄弟姐妹众多,他的父母还是负担不起他的学费。艾伦试图通过同时从事多份兼职工作来支付大学费用,于是他白天上课,晚上打工,天不亮就去给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的卡车装车。即使这样拼命干活,他也没能走出困境。艾伦由于疲惫不堪,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所以决定休学,希望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后再重返校园。他在加德纳的磨坊镇做了一名酒吧招待员,为大学生和蓝领工人提供50美分的汇票。对于职业发展而言,这样的基础可看不出有好的前途。

虽然艾伦的短板是缺乏资源和人脉,但他用高超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敏锐的商业直觉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当艾伦的老板被迫要卖掉他正在工作的酒吧时,艾伦抓住机会将其买了下来。尽管当时他没有资产,并且只有20岁,但他设法说服一家银行提供贷款,让他买下这家酒吧,理由是:人际交往能力一定会确保作为新老板的他大获成功。事实证明,艾伦的选择完全正确。在他的领导下,酒吧的客户和利润都得以增长,最终还清了银行贷款。但他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他买下了酒吧所在的大楼,然后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他还买了一栋4层的公寓楼;然后他又买了一栋楼,并把它改建成了一家餐馆。他甚至把自己的商业地盘扩展到附近的菲奇堡镇,买下了一家经营壁球和网球的俱乐部。到28岁的时候,艾伦不但早已从以前那种为支付学费而夜间打工的悲惨境地摆脱出来,而且青云直上,在一个小镇上发展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尽管艾伦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功,但他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几年之后的一天早上,艾伦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忽然意识到:“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我去做。”于是艾伦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都震惊不已的决定,他卖掉了自己所有的生意,然后搬到了波士顿。在那里,艾伦试着去做一件连最了解他的人也无法预料的事情:制作男式西服。

这是一个180度的职业生涯转折点,但它彻底填补了艾伦内心的空白,使他能够完全沉浸在制作定制服装的艺术之中。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和实践,35岁的艾伦获得了第一个全美时装奖,接下来他又获得了更多的奖项。很快,艾伦·鲁洛高级服装定制店就能够与美国最知名的定制服装店形成竞争之势。

艾伦和珍妮的人生故事打破了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思维模式。你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天文学家,通常的程序是要先获得博士学位,接着在一所体面的大学修完博士后课程,并荣获终身教授职位,而不是辍学打工,然后在自家后院自学天文学。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定制服装大师,传统的途径是在年轻时就得对服装怀有热情,并在长年累月的学徒生涯中缓慢而稳定地磨炼自己的裁缝技能,而不是先在一个与时装界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中混迹多年,过了而立之年才心血来潮地转行进入时装界。总之,珍妮和艾伦似乎都不知是从哪里突然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并带着自己独特的卓越光芒出现在人生舞台上。

这里有一个术语,是用来形容那些战胜重重困难,最终脱颖而出的人,也就是那些先前没有人想到会取得成功的人生赢家。

这个术语就是“黑马”(dark horses)。

2

“黑马”一词最初是在1831年,也就是《年轻的公爵》(The Young Duke)出版之后才开始普遍使用的。《年轻的公爵》是一本寓言故事书,是由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本杰明·迪斯雷利在1830年为他即将到来的欧洲之旅筹集资金而创作的。在这部英国小说中,主人公押注一场赛马,结果输得很惨,因为“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一匹不起眼的黑马赢得了这场比赛”。“黑马”很快就风靡一时。这样看来,“黑马”是指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胜利者,只是由于他不符合冠军的标准概念而事先不被人重视而已。

但自这个词诞生以来,社会就与黑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黑马的定义可知,这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前实乃无名小卒,这也导致人们对他们颠覆传统的逆袭事迹津津乐道并深受鼓舞。然而除了这种心灵鸡汤的效果,我们常常感到能够从他们身上学习借鉴并对自己生活产生积极指导作用的因素很少,因为他们取得的成就往往依赖于偶然的运气成分。

我们为像珍妮或艾伦这样的黑马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坚韧和勇气而喝彩,但他们从快餐服务员变身为搜寻行星的天文学家,从面向蓝领的酒吧老板转变为高级时装设计大师,这样的人生大逆转实在匪夷所思,让他们的人生轨迹显得过于特别,以至让人无法模仿。相反,当我们试图找到一个可靠的成功模板时,我们会向这个世界上诸如莫扎特、沃伦·巴菲特和老虎伍兹之类的成功人物学习。因为每个人都看得出,这样的人物才大有前途、值得仿效。

莫扎特8岁时就开始作曲,巴菲特11岁时就开始炒股,伍兹6岁时就赢得了高尔夫球锦标赛冠军。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朝哪里走,于是孜孜不倦地朝着目标不断前进。这些大师的表现符合传统,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容易复制的成功模板: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十分甚至十二分勤勉地)努力工作,无论面临什么障碍,都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直至达到目标。无数的教育家、企业家、科学家和家长都对这一“标准模板”信心满满,并将其鼓吹为培养卓越人才的最可靠配方。相反,像珍妮和艾伦这样的黑马人物所经历的复杂人生轨迹,看上去更像是让人好奇的一次性作品,而不是可以复制的成功蓝图。

但如果事实正好相反,我们又当如何?

3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相互学习彼此的成功经验。关于美好生活的箴言——常被学者们称为“成功学”,但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其实质是“(如何实现)自我提升”——出现的时间和哲学一样古老。比如亚里士多德、孔子和圣奥古斯丁都曾撰写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从而推动成功学走向繁荣昌盛。我们可能认为这些古圣先贤所提供的大部分建议都已经成为永恒的智慧之言,但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成功学也有自己的保质期。

最管用的建议应当具体可行,因此必然与它所产生的时间、地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公元3世纪时波利尼西亚社会的成功秘诀(学会建造并驾驶独木舟)就不同于13世纪时蒙古帝国的成功秘诀(学会骑马和养马)。而公元15世纪时人们在阿兹特克帝国的成功经验(避免成为活人献祭品)与18世纪的俄罗斯帝国的成功模板(避免沦为农奴)肯定也大相径庭。

成功学在任何一个特定时代的主要内容都基本一致,但每当社会跨入一个新时代,成功学的内容往往会经历极大的变化。1775年发行的一本小册子《走向财富和尊贵之路:写给小富翁》(The Way to Be Rich and Respectable:Addressed to Men of Small Fortune)就体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作者约翰·特拉斯勒(John Trusler)是在英国从封建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最后阶段写成此书的。他观察到,在这个新兴时代,获取财富和地位的机会不再局限于那些世袭的公爵和男爵,“人们(以前)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们领主的附庸或依附者,几乎毫不重视自我价值,只以顺从和效忠主人为荣……但随着贸易的增长以及财富的增加,人们开始出现了新的需求……并渴望获得一些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象的奢侈享受”。在这个新时代取得成功的公式是什么?特拉斯勒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走向成功的行动策略,虽然它起初看似不切实际,甚至有点异想天开,但最终成为足以定义新时代特征的一个词——独立。这个词打破了对贵族阶层唯命是从的一贯做法,体现出人们对个人自治的空前追求。

而我们出生的这个时代始于20世纪早期,当时西方社会转型进入了以工厂化为基础的制造业经济。这个时代通常被称为“工业时代”,但我们更倾向于将其称为“标准化时代”。流水线作业、大规模生产、组织架构以及义务教育变得司空见惯,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事物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其中包括我们的消费品、工作和文凭。

与每个时代的情况一样,标准化时代也产生了它对成功的定义,即通过攀爬制度阶梯来获得财富和地位。这种新概念催生了在现代社会中进行自我提升的大量书籍,包括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1936)、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1937)以及诺曼·文森特·皮尔的《积极思考就是力量》(1952)等经久不衰的畅销作品。这种催人奋进的成功学旨在帮助个人培养一些可以提升其社会地位的习惯和技术。正如希尔所建议的那样,“一个更好的方法是让自己在现在所做的事情中显得如此有用和高效,以至你能引起上司的积极关注,因为他们有能力将你提升到一个更符合你自身兴趣并且更具责任的工作岗位”。Na-poleon Hill,The Law of Success in Sixteen Lessons(Lexington,KY:Tribeca,[1928]2012),front matter.

标准化时代也标志着在调制成功的配方当中,自我提升和主流科学第一次出现了融合现象。随着21世纪的到来,《纽约时报》上的畅销书和一流社会科学家们正在兜售(成功)标准配方的一些变体形式。一直以来,“知道自己的目标,努力工作,并坚持到底”这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是确保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一种最可靠的行动方案。这一方案似乎完美无缺,如果我们不将其付诸实践,就会显得愚不可及,生活也就危机四伏。事实上,许多最近出版的成功学书籍甚至把标准公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它代表着人类永恒的智慧。

但这些并非本书的观点。黑马产生的前提是我们坚信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需要产生一个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成功公式。

4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精准的世界里,网飞公司(Netflix)为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电影,亚马逊公司则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书籍。这是一个由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点播电视、谷歌个性化搜索结果、定制新闻推送、脸书和推特组成的大千世界。所有这些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都具有一个本质特征:它们都提供个性化服务。然而,个性化服务的迅猛发展仅仅是一系列社会变革中的高潮阶段,它还预示着一个个性化时代的到来。

比如,我们正在经历医疗保健向个性化服务发展的转变过程。医生越来越倾向于根据癌症患者独特的生理、健康和基因情况,给出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法,而不是采取针对一般情况的最有效疗法。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量身定制适合个体新陈代谢和健康目标的饮食方案,而不是提供“一刀切”的营养建议,就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每日合理摄入量,或世界各地卫生组织推荐的数不清的食物金字塔那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健康状况,这促进了运动手表Fitbit、家庭基因测试套装“23andMe”,以及健康应用软件如MyFitnessPal和Samsung Health的迅猛发展。

我们的工作场所也正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社会正在从一个由众多规模巨大、运行稳定、等级分明的机构组织主导的工业经济向一个由自由职业者、独立承包商和自由代理人组成的日益多样化、分散化的知识服务型经济转变。你不能指望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同一家公司,相反,我们大多数人在退休之前,会至少更换12次工作,数据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于2017年8月24日发布的报告《50岁美国人的工作数量、劳动力市场经验和收入增长:一项纵向调查的结果》。此外,福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克莱尔·斯库利预测,千禧一代将在一生中拥有12~15个工作岗位。这一资料引自:Alison Overholt,“Creating a Gem of a Career,”Fast Company,March 1,2006,https://www.fastcompany.com/55827/creating-gem-career。并且会比我们供职的大多数公司都长寿。Peter Drucker con-cludes in Managing Oneself(Cambridge,MA: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8),55.

即使是我们最严格的标准化机构——教育,也正经历着这种注重个性化服务的转变。慈善组织正把数十亿美元投资于个性化学习项目,而这些项目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以及陈·扎克伯格慈善公司(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正资助美国各地的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技术。大学也开始接受个性化学习。2013年,南新罕布什尔大学(Southern New Hampshire University,SNHU)成为第一所放弃成绩和学分的大学,并获得了美国教育部门的批准,其学位课程可以完全基于学生的能力表现,实行100%的自控自学。来自南新罕布什尔大学校长保罗·勒布朗2018年1月30日的电子邮件。

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上所发生的这些时代性转变看似没有多大关联,但它们都源于同一个观念,而正是这个观念让新兴的个性化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个性很重要。

5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个性很重要,这也改变了我们对成功的理解。2018年,非营利智库“民众”通过Luntz Global(咨询公司)在全美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对具有人口统计学意义的近3000名男女进行咨询,听取他们对成功的看法。当被问及“什么构成了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时,最普遍的两种回答都认为它是由财富和地位决定的。当被问到“是否同意该定义”时,只有18%的人回答说自己对此完全或大部分赞同,而另有40%的人则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已经偏离了社会对成功的定义。相反,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对成功进行定义时优先考虑的是幸福和成就。

当被问及“在你们的心目中哪些人物最成功”时,社会和个人对成功的理解所表现出的分歧也最为明显:尽管74%的人受社会的影响认为极为成功的人物应当“有权有势,影响力强大”,但91%的人认为,就他们个人而言,这样的人物应当“有着自己的目标导向”。换句话说,虽然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只有其他人都相信自己富有和强大时才算成功,但同时又感觉自己需要产生个人满足感和自我成就感才算成功。

但仅仅渴望一种新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知道该如何摘取成功的桂冠。人们对个性化成功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已经超过了科学所能解决的范畴,因为对成功的学术研究在标准化时代仍然顽固地陷入一种孤立境地。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几乎一门心思地只研究一个试图囊括一切的成功概念,并不断提出一个看似直截了当的问题:“获得成功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我们对此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作为科学家以及本书的作者,我们是被一种共同的信念凝聚在一起的,因为我们都坚信个性很重要。我们认为,要建设一个伟大而繁荣的社会,无论你是何种出身,无论你的起点在哪里,我们都必须让每个人发挥出他们身上的最大潜能。我们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帮助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其潜能的最好方法是要理解个体并对其加以强化。本着这一信条,我们提出一个略为不同的问题:“你取得成功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为了找出答案,我们将把目光转向那些黑马人物。

6

我们之所以选择“黑马”作为讨论对象,并不是因为我们在成功学领域有研究它们的学术传统。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学术传统。事实上,当查阅科学文献时,我们发现没有哪位对非常规成功途径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留下过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相反,我们研究“黑马”完全是基于个人原因。

我们都在生活中备受折磨,总是不断拼搏,逆流而上。托德17岁就辍学了,并与十几岁的女友结婚,还不到20岁就有了两个孩子。他曾在犹他州农村通过销售链环栅栏来养家糊口。奥吉曾先后5次从4所不同的大学辍学,并且他未能保住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甚至一度靠从汽车后备厢里卖旧书维持生计。在标准化时代,我们两个人都留下了很多不良记录。我们为了适应标准化的工作和学校,曾在漫长的时间里苦苦挣扎,却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融入其中。

也许我们只是纯粹凭运气才勉强达到专业水平,但至少在一件事情上我俩确信无疑,那就是:我们所取得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循规蹈矩的结果。这可不是因为蔑视或傲慢,而是为了面对严酷的现实。之前我们所有遵循标准公式的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

这样的经历使我们隐隐意识到:研究“黑马”现象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特别的机会,从而揭示人们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达到一种卓越境界。我们认为,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原则可以适用于任何人,而不管他的身份如何,也无论他的起点在哪里,那么寻找它们的最佳方法就是去研究那些在系统之外大获成功的人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发起“黑马计划”的原因。

我们开始采访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除了天文学家和服装大师,还包括歌剧演员、训狗师、发型师、花匠、外交官、侍酒师、木匠、木偶师、建筑师、防腐师、象棋大师和助产士等。我们在研究中没有试图对他们强加任何关于自我提高或人才本质等先入为主的概念,相反,我们选择倾听,我们让每位专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他们步入卓越之境的人生历程。

事实证明,通过倾听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很快就发现许多专家在学校表现不佳,甚至辍学(如珍妮·麦考密克)。我们采访了苹果公司的一位高管,他曾退出一个计算机科学的精英研究生课程,采访过一位虽然创造世界纪录但从未上过大学的飞行员,还采访过一家国际海洋哺乳动物培训组织的负责人。他恰巧也是在迪士尼工作最长的配音艺术家,但在孩提时代,他却需要请人在家辅导学习。

其他黑马人物原本在学校或商业上表现良好,后来却突然决定转行进入某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比如艾伦·鲁洛)。我们采访了一位曾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的人,他后来选择到寒冷的北方去徒步旅行,等他回来时已经变成了一位研究外来真菌的专家;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建筑公司的高管,他成为牛津大学900年来第一位没有学术背景的副校长;还有一位奇女子,她原来在常春藤大学学习认知语言学,直到她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而成为一名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扑克大师。

顾名思义,我们采访的每一匹“黑马”在通向卓越的旅途上,所走的路线都不合常规。但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珍妮、艾伦和其他打破传统的人物是否具有某种共同点或者某种基本特质,从而足以解释他们是如何进入种种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卓越境界的。

7

你可能会像我们一开始所做的那样,猜测所有黑马人物都具有某种能起决定作用的性格特征,比如反抗传统体制的强烈冲动。也许大多数黑马人物都个性鲜明,喜欢特立独行,就像理查德·布兰森理查德·布兰森(Richrd Brnson)是英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亿万富翁,以特立独行著称,他曾驾驶热气球飞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此外,他也是维珍(Virgin)品牌的创始人,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嬉皮士资本家”。他的形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虽置身于名流社会,却一头披肩长发,终日休闲打扮,玩世不恭。这一切使他更像摇滚明星,而不是一个商业世界“穿着西装的绅士”。——译者注这类叛逆型人物,他们的野心像烈火在胸中熊熊燃烧,驱使他们想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证明“世人皆醉我独醒”。

但我们发现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我们发现,黑马人物的性格就像你在随机抽取的人类样本中所发现的那样,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有些人大胆进取,有些人温顺腼腆;有些人喜欢颠覆,有些人喜欢和谐。所以,黑马人物并不是由其性格决定的,也并非由特定的动机、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培训、学习或实践的方法决定的。然而,他们被同一条线索联系起来,而这条线索不容忽视。

那就是,黑马人物都具有满足感。

8

我们最初启动“黑马计划”时,脑海中最不可能想到的就是“满足感”这样的字眼。我们原本希望揭示黑马人物用来帮助自己走向卓越的那些具体并可能显得独特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行动方案。我们经历的学术训练使我们难以接受那些难以量化的模糊变量,而个人满足感似乎就完全不可捉摸。但我们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也教会我们永远不要忽视任何一种证据,不管它是多么出乎意料。

许多黑马人物都明确地使用了“满足”这一措辞,其他黑马人物则谈到他们具有强烈的“目的”意识。一些黑马人物描述他们对工作的“热情”或他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产生了一种“自豪感”,也有少数黑马人物提及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还有几个黑马人物自觉自愿地告诉我们:“这是我的使命。”其中一人甚至用平静而虔诚的语气说道:“我正过着梦境般的生活。”不管他们如何措辞,与我们交谈的每一位黑马人物都对自己的身份充满信心,并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中。简而言之,他们过着一种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像其他人一样,这些黑马人物也忙碌于哄孩子睡觉和偿还汽车贷款,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的事业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在大多数早晨醒来时都会激情四溢地想去工作,而在大多数晚上睡觉时,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感觉良好。这样的发现使我们获得了一个最重要的启示。

当我们深入挖掘黑马人物的故事时,我们意识到他们所具有的满足感并非“纯属巧合”。相反,这是一种人为选择带来的结果。追求满足的这种决定极其重要,是它最终成就了黑马人物。

9

事实上,黑马人物选择首先考虑自己的满足感,这与我们脑海中实现满足的常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倾向于认为:在精通自己的职业技能之后,我们自然就会产生幸福感,即满足感是实现卓越所带来的回报。但你知道有多少人虽然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但还是感觉不到开心快乐吗?

我们的一位朋友是享受高薪的企业律师,但她总是牢骚满腹,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没有兴趣,痛苦地认为自己当初应当选择另一条发展道路。我们的另一位朋友是内科医生,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但他仍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只能在旅行和业余爱好中找到一丝慰藉。

所以,一个人优秀并不能保证他就满足,我们对这一事实不应感到惊讶。毕竟,在关于成功的标准公式中,没有任何地方涉及满足感这个元素。相反,那些热衷于鼓吹标准公式的机构和学者暗示,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努力工作,坚持不懈,那么,一旦你实现目标就会得到满足。获得文凭,找到一份好工作,幸福就会随之而来……但愿如此吧。

标准化时代已经给我们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你如果追求卓越,就能获得满足。然而,尽管一直以来这种观念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现在却开始将其抛弃,因为我们终于意识到它所做出的承诺在新兴的个性化时代显得那么空洞。黑马人物正帮助推动这种时代性的转变,因为他们的经历体现了一个与之恰好相反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生活剧本。关于珍妮、艾伦以及“黑马计划”中其他不太可能成为明星的人物,最重要的启示是:不是对卓越的追求给他们带来了满足,相反,是对满足的追求才让他们走向卓越

10

起初,我们对此深感困惑。如果黑马人物总是以实现满足感为优先选项,那这种方式到底是如何让他们步入卓越之境的?但当我们继续对他们进行采访时,我们开始意识到答案其实和我们最初遴选黑马人物的原因完全一致。

因为他们的个性。

给每个人带来满足感的环境各不相同,因为每个人的兴趣、需求和欲望都不相同。黑马人物不是因为擅长做某件事情而得到满足,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而产生满足感。珍妮·麦考密克通过望远镜凝视遥远的世界而感到满足,艾伦·鲁洛以制作时尚服装而感到满足。不过,如果将二人的工作对调,他俩肯定谁也不会开心。

即使从事同一个职业,不同的黑马人物也会在工作的不同方面找到自己的目标和自豪感。一些建筑师从设计规模最大、最具挑战性的建筑中获得乐趣,另一些建筑师则从研究如何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而获得满足。一些运动员喜欢单人运动,胜负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发挥;另一些运动员则更喜欢团体运动所展现出的赛场友谊和共同责任。总之,世上没有所谓“一刀切”的满足感。

人们常常认为,在谋生方面,你必须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必须做的事情之间做出选择,但黑马人物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通过发挥自己的个性,黑马人物同时获得了高超的技能和快乐的心境。通过选择最适合他们真实个性的环境,黑马人物获得了最有效的环境来发展他们的技艺,因为从事让人满足的工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和表现能力。因此,关于成功,黑马人物提供了一种适合个性化时代的新定义,一种认识到个性真正重要性的定义:

个性化的成功是指过上一种满足而卓越的生活。

11

个性化时代即将来临,尽管它给我们提供了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美丽承诺,但它可能会让人迷失其中甚至心生恐惧。当面对如此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时,我们的本能反应往往是固守那些虽然老旧但能让人心安的行事方法,这种千篇一律的做法在标准化时代大行其道。尽管老方法不完全适合我们的现状,但至少我们熟悉它们,对其结果也能够预测。然而,在新兴的个性化时代,遵循同样的规则已不再安全,相反,那只会让人落后。

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很多时候让人简直无所适从。制度、态度和规范都在不断变化,人们感到焦虑和困惑,但在这场混乱动荡之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希望。不久以前还是镜花水月的机会,如今已具有了实现的可能。但即使曾经只是一种可能,黑马人物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可以将其付诸实践。很快,随着个性化在整个社会得以普及,那些仅仅具有可行性的事情将在生活中成为常态。

幸运的是,你不需要等待个性化时代来拯救你,你现在就可以开始朝着获得满足感和卓越的方向前进。黑马人物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如何在这个混乱的新世界取得胜利,也展示了当必须摆脱束缚手脚的僵化旧系统时如何取得胜利。珍妮和艾伦这样打破陈规的明星人物表明,个性化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你认识谁、你有多少钱,或者你的SATSAT,全称scholstic ptitude test,即学业能力倾向测验,是美国高中生升入大学必须通过的测试。——译者注得分。它不是为社会上层人士设置的专属权利。究其本质而言,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成功。

获得满足感和实现卓越的关键是一种心态,它使你能够根据自己独特的兴趣和能力来适应所处的环境。这种心态可以简单地表达为:

在追求满足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而实现卓越。

优先考虑满足并不是一种新鲜的想法。许多大师和哲学家都告诫我们要拥有激情,或把幸福放在首位,但在这些语重心长的劝诫中几乎总是缺乏可供操作的具体指示。“追随你的幸福”充其量只是一张保险杠贴纸,而不是导航路线图。“做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常常是治疗感觉不好的可靠处方。但你真正需要的是一套实用的指导方案,它不但可以帮助你找出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而且可以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告诉你如何将其付诸实践。这就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原因。

《成为黑马》首先是一本针对“黑马”心态的用户手册。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和你分享“黑马计划”所带来的经验,向你展示如何发挥个性来实现满足感和卓越。我们的目标不是帮助你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因为通常这种建议会适得其反,我们只是想帮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将向你展示构成黑马心态的四大要素,这些要素已经被一批有着各种志向的人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一实证。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旅程向我们揭示出一种隐藏在大众当中且有违直觉的成功方法。正如你现在可能已经猜到的那样,这些黑马人物并不是那种充斥于报刊新闻的明星巨匠。比如,你不会在后面的章节发现我们分析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塞丽娜·威廉姆斯或史蒂夫·乔布斯,相反,你会遇到斯皮尔伯格的助理导演,一名奥运会铅球运动员,也是史蒂夫·乔布斯最初雇用的员工之一;会遇到一名白宫政治行动家,后来转行成为职业壁橱管理者;会遇到一名管理顾问,她辞去报酬丰厚的工作去开了一家夜总会;还有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他创建了美国最成功的训狗公司之一。

“黑马计划”表明,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学到的东西不比阅读那些著名人物的事迹少,通常情况下,我们反而会学到更多。他们所取得的成功虽然不被人重视,却说明了个性化成功是如何在每个人身上真正得以实现的,而不仅仅局限于特权阶层或精英人士。他们的成功证明,追求满足感并不会让你永远贫穷或过上一种艰苦的生活。

相反,它能让你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从而让自己过上最好的生活。

无论你是觉得自己困在一个死胡同中无路可走,还是正在旅途中迈出第一步,无论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真正的使命,还是感觉像无根的浮萍没有前进的方向,黑马心态都能引导你进入一个目标清晰、充满激情和有成就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