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变迁:基于湘西南侗族地区的调查研究
- 龙运荣
- 3749字
- 2021-01-15 18:14:28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物产资源
湘西南侗族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
一 地理区位
湘西南侗族地区犹如一块绿色宝石镶嵌在湘黔桂交界地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湘西南即湖南西南部,属湘桂黔交界区。因此,湘西南侗族地区南与广西桂林相接,西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连,东与湘中腹地邵阳、娄底等地区接壤,北与贵州铜仁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毗邻。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该地区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誉,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
二 地形地貌
湘西南侗族地区整体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第二阶梯之东缘,处于云贵高原之东侧与三湘平地之西侧,因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交界山区。由于地处两大山系交接地区,境内台地和高峰、沟谷和陡坡较多,水能资源丰富,耕地零星分散,土层厚薄不均,山上山下气候差异明显,山南山北降水量差异显著,地形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与矿能资源丰富。
三 气候条件
湘西南侗族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在13℃至17℃,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至1600毫米,无霜期为285天。
从一年四季来看,春季低温多雨,夏季炎热温润,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降雪。全年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零摄氏度左右,极寒天气可达零下5 摄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平均在30 摄氏度左右,极高气温可达38 摄氏度。春季多有倒春寒,夏季有时会降冰雹,冬季有时会干旱。因此,当地俗语有“五月初五,冻死黄牯”的说法。
四 物产资源
湘西南侗族地区物华天宝,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下面从作物资源、林木资源、动物资源、矿产与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作物资源
水稻是湘西南侗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品种主要有粳稻和糯稻。新晃、芷江、会同、洪江等地多产粳稻,而通道、绥宁、靖州等地盛产糯稻。通道糯稻品种很多,其中“香糯”为糯中珍品。新晃出产的侗藏红米为古老的原生态珍稀稻米,象征着健康、吉祥和好运,2014年5 月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除水稻外,湘西南侗族地区还盛产红薯、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红薯曾经是贫苦侗族同胞充饥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该地区还出产黄瓜、南瓜、丝瓜、白瓜、四季豆、长豆角、胡萝卜、茄子、白菜、辣椒等蔬菜,以及梨子、柑橘、西瓜、柚子、杨梅、板栗、葡萄、猕猴桃等水果。柑橘、西瓜、柚子、杨梅等一些经济效益好的水果逐渐发展为大宗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靖州杨梅久负盛名,种植历史超过2000 年。靖州县是全国杨梅主产区之一,被称为“中国杨梅之乡”,其特有的“木洞杨梅”被誉为“江南第一梅”。近年来,该县杨梅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产值达4亿元,已经发展为当地侗族、苗族同胞的一项重要经济产业[1]。洪江的沙田柚、芷江的高山葡萄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本地区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烟叶、黄豆、白蜡、茯苓等。烤烟已经成为芷江、新晃、靖州等县的支柱产业,年产量均达上万担。靖州2013年种植烤烟2.1 万亩,共收购烟叶3.5 万担,实现产值4432 万元,烟农户均增收2万元[2]。芷江历来有“白蜡之乡”的美称,明万历年间就“年产白蜡几百担”。1942年《湖南白蜡调查》载:“湖南产蜡之区,首推芷江。”近年来,芷江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虫白蜡生产基地,产量常年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二)林木资源
湘西南侗族地区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杉、松、竹等蓄积量很大,是全国八大林区之一。会同、靖州、通道、绥宁等县是湖南的重要林区县,所产杉木久负盛名,明清两朝曾是朝廷“贡木”,民国时期就远销海内外。这里的杉木质地优良,是建筑、制作家具、造船的上等材料,侗族同胞喜爱的杆栏式建筑也多用杉木建造而成,冬暖夏凉,防潮除湿。
近年来,楠竹发展为湘西南侗族地区的大宗商品。楠竹因为生长速度快,出产率高,用途广,很受侗族同胞的喜爱。冬笋多被挖到市场出售,价格较高,有时可以卖到20 元/千克。春笋多被制成玉兰片,玉兰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是当地的美食。绥宁县的玉兰片生产技术始于明末清初,目前产品畅销国内外。通道县三省坡高山秋末冬初出产一种特别的实心小竹笋,嫩脆可口,是笋中精品。此外,竹子被广泛用于造纸、建筑、筷子、凉席生产等。会同、洪江、靖州等县发展出几万亩规模的竹林。
湘西南侗族地区是世界油桐分布中心之一,以新晃、芷江、会同、洪江、靖州出产油桐较多。此地油桐品种多,产量高。新晃县早在1300年前就栽培油桐,其中波洲镇油桐林达上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洪江市曾是我国大西南桐油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湘西南地区的桐油经由洪江市走水路南下洞庭、武汉销往国内外。
此外,湘西南侗族地区树种繁多,达五千多种。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23种,国家三级保护树种有30种。绥宁县黄桑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22 种,冰川世纪的“活化石”长苞铁杉群落为世界罕见,属于国家二类保护树种,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注目。2014年7月,林业专家在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境内发现了目前湖南省最大的野生楠木,株树高达42 米,胸径达1.32 米,树龄600年以上[3]。
湘西南侗族地区野菜资源丰富,有青蒿、蕨菜、鱼腥草、鸭脚板、马齿苋、薇菜、野芹菜、野葱等数十种,常年可供采摘。
湘西南侗族地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药用植物两千多种,可药用的真菌百余种,主要有茯苓、竹荪、天麻、厚朴、灵芝、杜仲、银花、黄连、八角莲、大血藤、小血藤等。近年来,该地区出现了很多中药材种植基地。靖州县日交易茯苓100吨以上,为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市场。
(三)动物资源
湘西南侗族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华南虎、金钱豹、锦鸡等各种物种2100种,其中华南虎、云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另有穿山甲、娃娃鱼、猫头鹰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还有红嘴相思鸟、八哥、画眉、啄木鸟、燕子、竹鸡、野鸭、灰鹤、斑鸠、乌鸦、白鹭、白腹锦鸡、竹鼠、狐、蛇、蟾、蛙等国家三级保护动物25种。
畜养动物资源有猪、狗、牛、羊、马、鸡、鸭、鹅、兔子、鱼等。绥宁花猪是湘西南地区特有的优质肉猪品种,原产于绥宁县南部省道S221线及巫水贯穿地带,现广泛分布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带的湘西南地区。芷江鸭为芷江县特产,养殖历史悠久,熟鸭肉色香味俱佳,驰名中外。近年来,芷江鸭已发展成为当地一项支柱产业,产品畅销国内外。新晃黄牛为我国南方优良黄牛品种,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目前,新晃黄牛被开发出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发展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侗族同胞喜爱饲养各种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雄鱼,其中稻花鲤鱼最为普遍。
(四)矿能资源
湘西南侗族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重晶石、原煤、汞、黄金、铜、大理石、花岗石、铝土等二十多种。新晃的汞矿曾是我国著名的汞矿之一,从明朝末期一直开采到2003年4月。绥宁县拥有十分丰富的矿泉水资源,目前已经探明的水源地达三十多处。
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湘西南侗族地区水能蕴藏丰富。境内分别有洪江电站、洪江托口电站、芷江和平电站、芷江蟒塘溪电站、会同柘溪电站、会同大圳水库、会同朗江电站、会同长田电站、会同蓑衣塘电站、靖州太阳坪电站、靖州水酿塘电站、绥宁江口塘电站等水电站。
(五)旅游资源
独特的地貌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湘西南侗族地区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不仅有国家级的风景名胜,也有世界之最的壮观景点,更有引人入胜的民族文化风情。
境内有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曾受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城步县南山牧场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建有我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集天然牧场、奇风异景、疗养、避暑于一体。芷江龙津风雨桥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2000年12月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芷江受降纪念坊为中国唯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之一。芷江县碧涌镇碧河村被评为中国最美少数民族村寨,会同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中国南方生物基因库”的美誉。洪江古商城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湖南凤凰古城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商城。洪江芙蓉楼相传为王昌龄送辛渐处,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新晃傩文化村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侗族傩戏“咚咚推”核心展演地,向世界放射着绚烂夺目的傩文化光芒。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享有“盖天下”之誉。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次生林23.5万亩,八大景观闻名遐迩,境内上堡古村被评为中国最美少数民族村寨,在市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靖州县岩脚侗寨为湖南最美少数民族村寨、首批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被美誉为“丝路女儿国”。靖州县排牙山林场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林场,景色秀美宜人。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绵延湘桂二省边缘,贯穿横岭古楼群、坪坦回龙桥、阳烂侗族历史文化保护村、高团寨门群、高步萨文化村、梓坛浦拉文化村、马田鼓楼到甘溪侗寨等二十余个侗族大团寨,其中有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 处。通道恭城书院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旧址,具有很强的革命历史教育意义,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湖南省首批公布的30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通道县芋头侗寨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