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多伦
7月9日,夜间暴雨,清晨停,上午多云间有雨。
8时30分离开林场交通宾馆,前往内蒙古多伦。汽车先沿小滦河向西南行,景观渐由山林过渡为草场。中途经过御道口牧场。御道口,是清帝行围打猎必经之地。从地貌看,这里位于蒙古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百草丰茂,禽兽肥硕,自古就是盘马弯弓的天然猎场。
沿河一路也在积极开发旅游项目,有“激流勇进”即漂流,还有滑沙场之类,但在如此偏僻之处,游客来源似乎颇成问题。接近内蒙古地区,草原沙化现象开始显现,车窗外闪过的黄色沙丘连绵不断,不过多被封沙育林的围栏圈住,说明人与自然力的抗争仍在进行。
草原什么最好?一是云朵,幻化无常。灰黑色的雨云,沉甸甸地压迫着大地;皑皑白云,轻飘飘的,亲吻着天边苍翠林带;一是湖泊,动静皆宜。风停水静,平滑如镜;轻风吹过,湖面皱起,犹如白银散落;一是草原,渺无际涯。碧色接天,一览无遗,羊群星散,赛过烂漫百花。
9时25分,车过御道口村。御道口是清帝进入围场的主要通道,历史踪迹已无从寻觅。由此转向西北行,自然地貌随之改观。公路两旁皆平野,视野豁然开朗。
9时35分,出河北境,入内蒙古境,距离多伦市只有30公里。途经大河口,10时30分到达多伦县。天气阴霾,时有阵雨。
多伦全称“多伦诺尔”,蒙古语意为“七个湖”,因曾有七个水泊(现已干涸)得名。多伦地处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西与正蓝旗相接,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与河北省沽源县、丰宁县、围场县毗邻,人口10万(2003年),包括蒙古、汉、回、满、藏、锡伯、达斡尔7个民族。
多伦县地处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境内水源丰富,是海河流域滦河水系源头,滦河上游自北至东南贯穿全境。这里是阴山北麓东端与大兴安岭西南余脉交会处,复杂的地质结构,形成多样的自然风貌:宁静秀美的湖泊,激流澎湃的河流,神秘莫测的森林,浩瀚无边的大漠。
多伦历史悠久,燕昭王筑“燕长城”,至今遗迹尚存。辽太祖曾在此“拜日跸林”,为大辽兴旺祈祷。元太祖成吉思汗屯兵多伦攻打金朝,世祖忽必烈在滦河岸边建避暑行宫东凉亭。明成祖朱棣征伐北元,归途病故榆木川,魂飞多伦。清康熙朝著名的“多伦会盟”(又称“康熙会盟”)更使它名垂史册。康熙二十九年(1690),圣祖亲率大军,在多伦诺尔以北乌兰布通击败入侵漠南的额鲁特蒙古噶尔丹部。翌年五月,清廷召集漠南蒙古49旗札萨克,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三大部,在多伦会盟。会盟由康熙帝亲自主持,标志漠北蒙古正式并入清朝版图。同时,将漠北三部仿照内蒙古体制,实行盟旗制度,从而理顺了内外蒙古各部间的关系。
会盟期间,内外蒙古王公请求在此建寺,以彰盛典。为遵奉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的习俗,康熙帝敕令在会盟处仿北京皇宫中和殿的风格,兴建规模宏大的寺庙(在多伦县城北关)。寺庙建成,赐名“汇宗寺”,取《尚书》“江汉朝宗于海”之意。竖立汉白玉石碑,以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记建寺缘起。
清廷要求内外蒙古每旗各派两人进寺供职:一人为各旗王爷的儿子,一人为各旗最聪明的喇嘛。受清廷委派住持汇宗寺的章嘉大活佛,与西藏达赖、班禅和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并为藏传佛教四大领袖之一。通过这种政教合一的方式,清朝实现了对内外蒙古的有效统治。
雍正五年(1727),为庆祝内外蒙古及西北地区全部归附清廷,世宗下诏,在汇宗寺西南兴建规模更大的善因寺。可惜的是,1945年,在藏传佛教中据有显赫地位的汇宗寺正殿,被进攻日本军队的苏军焚毁。以后,其他殿宇大半被毁,如今只有寺庙山门、天王殿和章嘉仓主殿等保存尚好。善因寺主要建筑,后也被毁。像内蒙古其他地方许多寺庙一样,饱经祸患的汇宗寺也正在大兴土木修缮中。而毗邻的山西会馆已粉刷一新,正式对外开放。(图9)
图9 汇宗寺
说起山西会馆,首先要谈到旅蒙商。旅蒙商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它源于康熙帝平定噶尔丹时的随军贸易。康熙帝征讨噶尔丹行经蒙古草原时,允许各部、各旗沿途向清军出售马、牛、羊、骆驼等物。由理藩院另设一营,商人在营中贸易。清朝军队每营派一名官员,专司贸易之事。随军贸易的商人,从蒙古各旗收购和从内地贩运物品,供应军需。后来,随军贸易渐渐扩大到清朝驻蒙古地区驻军中。他们除给军队包办粮草、贩运马匹和供应一些物品外,还和当地王公贵族、牧民进行贸易,这就是旅蒙商前身。多伦会盟后,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十分重视,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再加上草原贸易利润丰厚,京师、直隶、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商人蜂拥而至。随着汇宗寺、善因寺两寺兴建,旅蒙商的业务日益繁荣。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多伦在成为草原喇嘛教之都的同时,还发展为内蒙古地区的贸易之都。
乾隆初年,多伦已成为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5公里,分为18个甲,大小18条街巷的草原城市。最兴盛时期为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08),商号店铺达4000多家,仅山西籍商号就有1000多家。[15]旅蒙商人把内地绫罗绸缎、铁木瓷器、药材香料、日用百货、茶叶烟草等运到多伦,再销往内外蒙古,又将草原上牲畜、绒毛、皮张、蒙盐等土特产汇集到多伦,然后内销各地。多伦作为塞外商业中心,商业活动遍及内外蒙古,东至呼伦贝尔、齐齐哈尔,北到大库伦(乌兰巴托),西抵阿拉善,均通贸易。因有“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日进斗金,日出斗银”的“漠南商埠”和“塞外二北京”之誉。[16]
商人为保护自身经营利益,先后建立行会组织。康熙五十五年(1716),河北籍商人在多伦集资兴建“直隶会馆”(又称三官庙)。乾隆十年(1745),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山西会馆”。与其他地方的山西会馆如出一辙,多伦会馆供奉的主神也是关羽关云长(关羽是东汉末河东解县即今山西运城人,故被山西商人视为同乡),因此当地人又把山西会馆称为“伏魔宫”或“关帝庙”。
山西会馆迎街,坐北朝南,由四进院落组成,有房间百余间。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紧凑合理。主要建筑有大山门、戏楼、二山门、前殿、钟鼓楼、长廊、正殿。建筑以砖木为主,前殿与过厅有迴廊连接,楼、台、厅、殿、廊舍亭榭错落有致,设计精巧,工艺高超。木刻、石刻、砖刻无不精美。檐下桁、枋、柱,绘有民间故事和禽兽花鸟,生动传神。彩绘故事以“三国”为主,多表现刘、关、张事迹。大山门俗称“过马殿”,两侧立泥塑彩绘战马,侧立马僮。西侧高大的拱形门上书“晋者胜地”四字。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大戏楼,坐南朝北,戏台底座由长方条石砌成,高约8尺,呈“凸”字形。戏台由两根大红明柱支撑,这种建筑风格戏台,极为罕见。戏楼顶部四角飞檐伸向苍穹,斗拱上绘麒麟图案。整个戏楼气势雄伟,结构精巧。台前横梁悬挂一匾,雕刻镏金“水镜台”三字,出自康熙年间书法大家傅山之手。后堂上悬挂一匾,上书“紫气东来”,戏楼北面二山门上方悬挂一匾,上书“千秋俎豆”。门前两根大旗杆下雄踞一对大石狮子,用青石打造而成,手法拙朴,形态生动逼真。戏台前为露天戏场,地面铺方块石板,可容纳上万观众。会馆建成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公磨刀日)为山西籍人以及各大工商机构议事日,其间要迎请戏班唱戏庆贺,以此祭祀关公。剧目以山西梆子为主,演出者都是聘请来的名角。(图10)
图10 关帝庙
(山西会馆)
正殿内三尊泥塑像,中间端坐关帝,左右关平、周仓,气势威猛。关帝像前摆放着香案、聚宝箱,里面撒满零钱,反映了拜谒祈福者对关帝经久不衰的尊崇。据当地人讲,会馆正殿大门口跪拜关帝的地方,本来是一枚直径达1.5米左右的仿制铜钱,来人屈身一拜,正好“掉进了钱眼儿里”。在那个重农轻商的时代,山西人的特立独行,由此可见一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云长是“信义”的化身。山西商人如此置身“钱眼儿”而又心向“信义”,难怪中国的经济命脉,曾被山西商人把持了那么长时间。
东配殿壁画,也是一绝。绘画内容是“三国”重要片段,以关羽一生业绩为主线,桃园结义、夜观春秋、大破黄巾……每幅画的注角标有商号赞助的银两数目,钱多画面大,钱少画面小,既体现关羽忠义诚信,又流露出商人之精巧。山西会馆作为中国北方建立最早的商人社团馆舍,充分体现了多伦著名商埠的昔日辉煌。多伦商业一直繁荣到清末。1908年俄国远东铁路和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后,它逐步走向衰落。
多伦自形成商埠,回族商人日渐增多,相继在多伦修建南、北、东、西、中五座清真寺。这五座清真寺,分别建于雍正、乾隆、咸丰、光绪年间,有的属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中式风格),有的属伊斯兰教建筑风格。[17]这种现象反映了回民来源的复杂和教派的歧义,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普遍存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考察了距山西会馆最近的西寺(多伦县城大西街)。西寺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由来自宁夏、甘肃的拉骆驼脚行回民捐资兴建。原有大殿、南北讲堂、浴室、山门、对厅、库房。属伊斯兰古行(格宙目)教派。大殿坐西向东,呈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后来清真寺遭到严重毁损。1995年回民捐资捐物对大殿进行维修。据说,现在该寺仍为居民住户,回民都集中往中寺礼拜。
当日12时,结束在多伦的考察。12时20分,驱车赶往正蓝旗。距离36公里。下午13时至正蓝旗上都镇,入住金莲川宾馆,上一年我和细谷良夫先生亦住此宾馆。7月10日晨,我因有要事,提前结束这次考察,乘公交车往张家口,转乘列车返回北京。细谷良夫先生一行四人则计划前往赤峰,继续后面的考察。至此,持续7天的河北、内蒙古考察圆满结束。
[1] 刊于赵志强主编《满学论丛》第8期,辽宁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
[2] 石永士等编:《河北金石辑录》,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尹利民主编《河北满族蒙古族碑刻选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收有承德碑林大部分碑文,但该书的文字和点校问题很多,征引必须慎重。
[4] 范围相当于今河北省围场县全境及隆化县唐三营乡、西庙宫乡北部。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358页。
[5]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第358—359页。
[6] 姜振利主编:《隆化文物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3页。
[7] 原碑文字多漫漶不清,此处碑文据2006年重刻碑文,并参考《隆化文物志》第166页所载同碑碑文,断句多有歧互。
[8] 姜振利主编:《隆化文物志》,第155页。
[9] 姜振利主编:《隆化文物志》,第131—133页。
[10] 河北省承德文物局编:《木兰围场》,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
[11] 参考《围场县志》第五篇《木兰围场》。
[12] 碑文参考袁丽坪、韩利编著《木兰围场碑文释译》,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下引《虎神枪记》碑文同。
[13] 原注:“孟克,喀尔沁蒙古人;特库,满洲人,今为内务大臣。皆能独博猛兽如冯妇者。”冯妇,人名。《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后以“冯妇”指重操旧业者。
[14] 听车夫讲,当地开发商用30万元,从当地政府手中买下红山长期使用权,计划在山上修建一座大佛,供游人参观,借佛生利。红山周围的铁丝围栏就是开发商圈的。如此荒诞的计划,但愿只是传言。
[15] 王建忠主编:《可爱的多伦》,第17页。
[16] 关于多伦地理、历史、宗教、商业、民族等情况,可参考任月海主编《多伦文史资料》第1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 王建忠主编:《可爱的多伦》,第63—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