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杨简的生平历程和历史背景

“象山之后不能无慈湖,阳明之后不能无龙溪”[1],这句话是明清之际的大儒黄宗羲对于陆王心学发展史的一个总结性评述。虽然黄宗羲本人对于慈湖之学颇有微词,但是,这一评述道出了历史上慈湖心学的重要地位及其与象山心学之间的密切关联。这样一来,就令后代学人不能不产生一个疑问:杨慈湖的心学思想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和特色,使之能够与陆象山这样的杰出人物交相辉映,成为心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针对这一问题,本书所要做的,正是将杨慈湖的生平和思想做一番比较全面的梳理,揭示慈湖心学的深邃内涵和思想特色,澄清后人对于慈湖心学素有的误会和曲解,在此基础上,展现中国古代思想家自觉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慧命的良苦用心和历史功绩。

近年来,研究杨简和慈湖心学的学术成果呈现出论文多而专著少的现象,论文传递的信息含量有限,难以使人窥得慈湖心学的全貌,而在寥寥的几部专著中,内容亦相对单薄甚至不乏舛误,令人感到遗憾。笔者斟酌几回,乃下决心去做一番“不随人脚跟转”[2]的独立研究,不仅深入研读经典原著,详尽考证文献史料,更重在“反身实践”[3]和“躬修默悟”[4],真切地体会慈湖心学的内在精蕴,如此方敢着笔。历数年而终于成稿,积三十余万字,其中是否有创见或独到之处,自家不敢妄言,谨以虚心态度,留待方家点评。

杨简(1141—1226年),字敬仲,别号慈湖。南宋中期浙江慈溪(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二十九岁中进士,出仕五十余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也是继陆九渊之后的南宋心学一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象山心学之后,杨简所创立的心学体系被后人称为慈湖心学,以体现其“扩前圣所未发”[5]的思想贡献。一般来说,要想准确地理解一位思想家的真实思想和内心世界,必须首先清楚地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同时还要了解他自身的成长历程,由此才能正确地把握他的各种思想理论产生的真实原因和确切内涵。因此,在开始介绍杨慈湖的思想理论之前,我们不妨首先纵览一下他所身处的那个宋金对峙、战和交替的特殊时代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