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猫眼”看中国(2015-2017)
- 罗来军
- 6字
- 2021-01-06 19:11:56
2015年第二季度
“一带一路”:开创全球合作发展新局面[1]
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带一路”倡议是区域的,也是全球的。区域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沿承丝绸之路的历史路线,重点在于加强亚欧非三大洲合作;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则有三层含义:首先,通过合作促进沿线地区和平稳定,直接对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的利益息息相通、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会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福利的提升;最后,它搭建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框架和平台,并不局限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路线,其他国家只要愿意参与,中国都持欢迎态度。
“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体系完备、重点突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最为关键的几个要点,“五通”为打造共同体提供了必需的硬件、软件、情感三大要素,并且定位准确、互为补充:政策沟通为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前提与保障;道路等基础设施联通是合作的优先领域和很好的切入点;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是互利共赢的载体和路径;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是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氛围。
“一带一路”强调公平互惠,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诉求。“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对该区域的经贸合作和经济增长形成了严重制约。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的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在其基础竞争力中都是短板。基础设施之所以落后,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该区域缺乏强有力的投融资平台有关。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中国提倡的产业园区合作也可以加速这些国家制造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受惠者,“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高铁、核电、电信、电力、工程承包等优势产业打开发展空间,交通运输和油气输送等大通道的建成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安全;金融合作深化和民心相通工程推进将为中国人海外旅游和经商提供较大便利,营造友善环境。
好事多磨。虽然共建“一带一路”是众望所归,但仍不可低估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治风险。“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关国家政府之间达成战略共识,而且需要相关各国政局稳定。该地区大国利益集聚,部分国家之间仍存在领土争端,一些国家内部政局也缺乏稳定性,军事对抗和武装冲突不时发生。
制度和政策衔接性差。该地区不少国家法制建设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不稳定,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较低,国与国之间仍存在较多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如海关程序烦琐、准入限制较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不一致,交通物流运输信号存在差异等,都对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构成了严重障碍。
利益协调存在困难。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布局、人口地理分布密度存在差异,建设的重点可能不同。以陆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货物运输量大、运输距离远,进行铁路运输符合技术经济要求,而中亚国家地广人稀,制造业基础薄弱,运输量比较分散,公路和民航运输更符合其目前的发展要求。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我国周边大多数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目前东盟每年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为600亿美元左右,但由成员国筹集的基础设施基金投资尚不足10亿美元;中亚地区仅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两国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就达2490亿美元,而该地区国民储蓄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乐观望之,谨慎待之,客观评之,理性处之,是对待以上风险和困难的正确态度。“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应坚持以下策略。
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准则。“共建”可以分散风险,增强利益绑定,形成合力,增强稳定因素。例如,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纳东道国政府和民众参与,减少当地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吸纳国际组织或第三方参与,降低双边关系波动带来的风险。通过“共建”达到“共享”和“共赢”,提升合作项目的正当性、公平性,有效减少矛盾。
构建跨境投融资大平台、大机制。“一带一路”建设投融资大大超越了金融领域,涉及国家主权、国际关系、产业布局、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等诸多领域,覆盖了战略、政策、技术多个层次,需要用全局和系统思维去考虑、去设计,其基本框架应具有项目共同选择、资金渠道多元、模式组合设计、分工权责明确、制度保障多层等特征,包括项目遴选、规划安排、融资投资等多种功能。
注意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调动相关国家的积极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至关重要。可借鉴欧盟睦邻政策经验,统筹配置地区建设资金资源,尽量减少定向投资。具体操作流程为:建立地区项目筛选机制,确立项目资助选择原则,由项目意向国提出申请,比较筛选,择优选出投资项目。政府配套资金应采取“伞形基金”和浮动预算管理模式,根据双方合作和项目执行情况决定下一步的资助规模和方式。
充分发挥智库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政府决策难度加大,智库作用愈加凸显。智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独立性,在“一带一路”政策沟通中具有独特优势。各国智库可在“一带一路”区域、次区域及双边联合规划制定、合作机制建设、问题争端解决、民心沟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愿景与行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乃至全世界坦诚公布了中国对待区域合作的立场和态度,表明了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的信心和勇气,彰显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但它只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始,在推进过程中,尤其需要沿线国家相互配合,积极磋商,共同努力,携手将“愿景”变成“规划”,将“行动”变为“成果”,共创发展机遇,共享丝路繁荣,共谱世界和平发展新篇章!
[1] 合作作者,刊于《光明日报》201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