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庆小面

  • 风雨沧海
  • 寒隽
  • 3408字
  • 2020-11-19 15:53:37

很久没有写长篇幅的文字了,随着儿子高考结束,疫情也渐渐消失于无形,之后,又迎来了国庆中秋8天的超爽假期⋯⋯

终于有时间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那些文思缠绵,在尘封如梦的脑洞里,竟忽然滤去冗杂,如清冽甘甜的泉水,就这么踏着时光的余晖,汩汩地涌出了。

重庆,是我第一个想写的话题。

我不是写游记,因为我既没有徐霞客那么坚忍,也没有三毛那么浪漫,我只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听所见。如果非要对它的体裁进行界定,也容易,可以称之为随笔之类。

重庆对我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城市,对它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小面而已。近年来,随便哪个地方,在街头的餐馆品尝一碗重庆小面或者重庆火锅,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但说实话,味道一般,并非我想像中那样。所以,非常想吃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看看到底是什么滋味。

与重庆的结缘还得追溯到儿子身上,他用自己十二个学年的努力,通过严酷的高考竞争,实现了我曾经渴望,却未实现的梦想-考入一所重点大学。

儿子考上了西南大学!全家人都喜出望外,为他感到高兴。因为西南大学的光环太多了:“双一流”、“211”、“袁隆平”⋯⋯

单是它的校园,就足以令人震撼-公交车有8路!据说西南大学校园国内首屈一指,说它是个小县城也不为过。从网络图片来看,校园内的风景简直美到了极致,只可惜由于疫情原因,家长们只能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里面的秀丽风景却无缘得见。

不过,这么一来也产生了一系列好处: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所有的大情小事,都需要他自己处理;我们俩也终于有了更多的“私密空间”,可以到处逛逛,仔细地欣赏一下这座美丽的大城!

CQ市太大了!绝不是一碗小面、一只火锅那么简单。据儿子说,主城区得有几个BJ大。我当然不服,可他立即就从度娘那里找到了证据⋯⋯

于是各种不服瞬间变成了由衷的敬佩以及好奇。后来又从时间上得到证实:从江北机场到BB区,即使坐地铁,也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重庆为何这么大?真不了解原因,大概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做过陪都?差不多,当时国民政府被日寇挤压在西南一隅,重庆冒着枪林弹雨,担负着民族光复的重任,那时几乎国内所有的好资源,都被转移到了这里。

报到之前,儿子只能陪我们转一个景点,我为妻儿提供了很多备选,最终结果,当然还是我听媳妇的,她听儿子的-儿子选择了磁器口。

于是,重庆之旅正式开启。本来很平常的出行,但吃早点时,这座城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一碗“微辣”的“抄手”吃得我舌尖如刀割,腮帮子全麻-旅行之初,便立刻领教了重庆麻辣饮食的厉害。也正在这时,我暂时打消了品尝重庆火锅的念头,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种剧烈辛辣。

在去磁器口的路上,我发现路远也是有好处的!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路径。在地铁上摆弄手机时,我发现如果多倒一次车,就可以路过李子坝!于是我们决定,瞧一瞧这个网红打卡的地方,亲身体验一下地铁穿楼的感觉。

刚倒到2号线不久,李子坝站便到了!穿楼时,身边的重庆人似乎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于是我们也不能显得过于兴奋,使得这次的打卡体验大打折扣。或许,目光里的收获,只有如穿梭隧道时的那种光影变化,比较起来,不同之处是更显陆离斑驳。但穿过之后,感觉却丰富很多:可以从车窗回望远去的楼宇,整幢建筑便如一块巨砖,被列车从中间剖开一个方形的孔洞。我们仿佛从楼内的时空穿越,来到另一个世界⋯⋯这时才感觉到,文明真的来源于生活。是的,李子坝穿越之所以令人神往,正是由于这种设计并无太多高深,而是出自凡人的匠心。它通过一种格外亲密的方式,钻进并穿透了凡人的生活,并和谐地融入其中。

过了李子坝,再到大坪倒1号线,到磁器口便只剩了10站。地铁出口离景区很近,出了列车依然是无穷无尽的电梯,出来走不多时,就到了磁器口的牌楼。说是景区,其实就是一条充满了台阶的步行街。这里不收门票,只收健康码。

走入其中,磁器口给人的初始感觉,不过是BJ南锣鼓巷的复制品,充满了现实与沧桑的对抗:房子来自千年历史,人群涌向四面真实。各种买卖形形色色,同样喧闹,同样拥挤。这样的场景,不像在景区旅游,倒像赶一场庙会。这当然会影响游客心情,而且,二楼的歌手,也用他们的流行音乐,驱走了磁器口仅存的一丝古味。于是,一坐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城,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随行闹市,到处都是卖火锅底料和掏耳朵的小店,显得杂乱有余,蕴味无存。

但这种感觉当然是暂时的,等游了文昌宫,观了宝轮寺,进了钟家院,上了吊脚楼,过了金碧桥,又吃了毛血旺,尝了陈麻花,买了千张皮,顿时感觉到磁器口“小重庆”的厚重,果然名不虚传!后来才了解到,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被列为重庆“新巴渝十二景”,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圣地。它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不仅是旅游景点,还曾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即是描述磁器口的夜景。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则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这里地方不大,却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而且每年都有庙会,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

后来,又发现了一个酸奶小店,更是一个安静的去处。在这里,美味可口的酸奶重新唤醒了我的味蕾,也令我重新找回了静怡的梦境⋯⋯坐在那里,我翻看人们的留言,体验着每位匆匆过客的心意彷徨⋯⋯看来,即使是闹市,也有安静的去处,只不过需要耐心寻找。

第二天,儿子忙着去办入学手续,我们一点儿忙也帮不上,只能兵分两路。儿子忙他的,我们可以各处转转。经过仔细研究,我俩把住处迁到了沙坪坝,这里交通便利,住宿费也不贵,很适合游客居住。

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古老的沙坪坝火车站正在扩建。这些年,CQ市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没有一刻停歇。各种塔吊、脚手架,各种机械设备不停运转⋯⋯工人们像辛勤的蚂蚁一样爬上爬下,不时传来各种声音,叮铛不绝,这正是一座城市前进的交响乐。不错,建设者们总是用他们的勤劳汗水,去唤醒并孕育城市的每一粒成长细胞。

我们的回程机票已经订好,算起来,时间不很充裕,所以,为了多转几个景点,只能和时间赛跑。幸好,重庆的地铁有足够的运力,保证了车不堵,心不堵。

解放碑、长江索道、千厮门大桥、洪崖洞⋯⋯虽然累了点儿,却真的可以做到开心、难忘、享受⋯⋯关键是,终于吃到了正宗的重庆小面!一碟薄到透明的猪耳,一碗热腾腾的汤面。红红火火的碗里,白色的面条细如发丝,却弹性十足。空心菜、牛肉块、花生碎⋯⋯各种佐料回味无穷⋯⋯

逛的景点儿实在太多,说起来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重点提提洪崖洞。游过重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个立体感十足的城市,N层的立交桥自不必说,洪崖洞就是最好的证明。长江之边,洪崖洞的吊脚楼群,像一排排竖着的老玉米,满满的层次感。

11楼居然是1楼!这种情况只有在重庆才可能发生,绝对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而且,从-1楼到11楼,每层都有不同的安排,各种美食,各种体验,应有尽有⋯⋯等到了最高层,竟发现外面就是大马路,可以等到公交车,车水马龙,人流穿行,似乎是另外一个世界!据说,重庆有一幢楼房24楼是1楼!从前死活不信,现在,信了!

重庆人很热情,很实诚,所以,问路什么的都不是问题。不管是大宾馆还是小饭店,服务态度都很好,觉得自己不像是外地人,与重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在地铁站自助售票机购票时,一张簇新的十元钞票居然不被认可,大概是外地钞票?而且这台机器脾气很怪,微信支付宝一律通不过。看到了我的窘态,一个重庆小伙拿出了自己的一张钱递给我,是新版的10元。他亲切地说道:“来,换一张试试。”我把钱换过来,往里一塞,果然通过了,购票顺利完成。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体现了重庆市民的热情和高素质。

重庆之美,还在于他不紧不慢的生活方式。与成都不同,成都的生活节奏偏慢,阴雨绵绵,经常会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赵雷的一曲《成都》,更加重了成都的忧郁气质,使它成为一座缠绵悱恻的城市。当然,这并不是说成都不好。毕竟,宽窄巷子的潺潺流水,青羊宫的幽幽仙气,以及浓浓的音乐元素,丰富的夜生活⋯⋯没有哪座城市能学得来,比得过。

重庆的生活则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它有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和魅力,它的节奏不紧不慢,正是常人容易把握和接受的现实。

好啦,一不小心为重庆写了篇宣传海报,但我说的都是大实话。重庆真是一座非常包容,非常宜居的城市。假如孩子大学毕业后留在重庆,我还真愿意去那里度过余生。继续品味重庆的茵茵郁郁,点点滴滴⋯⋯也还会在闲暇时光,到街头的小店里,再品尝一碗“白里透红”的-重庆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