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伴君如伴虎,一句话说错惹来杀身之祸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君主专制时期,官场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说错了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特别是那些在天子跟前当差的人,不管你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还是皇帝跟前的无名侍者,只要说错了话,后果都十分严重。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封李善长为左丞相,后又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又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的称号,此时的李善长可谓是位极人臣。之后朱元璋还与李善长联姻,并赐予其一块免死铁券。

可后来偏偏出了个造反的胡惟庸,他与李善长是老乡,又有联姻的关系。胡惟庸造反的时候顺势牵连到了李善长,但朱元璋顾及李善长多年的功劳,就没有过多地为难他。

李善长年老还乡之后,本不应该再过问官场的事,但他却管不住自己的嘴,替罪臣丁斌求了情。这丁斌正是被皇帝怀疑是造反者胡惟庸的亲信才被问罪的,李善长的求情正好撞到了枪口上。朱元璋大怒,命令下属对丁斌好生拷问,这一问就牵扯出了李善长。

从丁斌的口供中朱元璋得知,当初胡惟庸造反曾鼓动过李善长,并答应一旦成功,就封李善长为淮西王。李善长虽然没有答应,但说了一句:“我老了,干不成事了,等我死了以后,任你们闹去。”就是这句话让朱元璋忍无可忍,下令查抄李善长的家。

就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宰相被抄家问斩,当初的那块免死铁券也没能留住他这条命。李善长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问斩的开国宰相,这全都是因为他说的那一句话。

在古代官场之中,说话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也是一种生存下去的必备技能。常伴当权者身边的那些人,哪个不是战战兢兢的?人前要反复斟酌之后才敢说话,就是到了人后,说起自己的主子来也是毕恭毕敬。即便如此,仍旧有一些人因为一句无心之失而招来杀身之祸。

当初的慈禧太后在中国可谓是只手遮天,她在晚年喜欢上了下象棋,闲来就和身边的小太监下上一局。一天慈禧心情烦闷,就召身边的一个小太监来陪着下棋,小太监下着下着就有点飘飘然了,忘了自己奴才的身份,吃了慈禧一匹马之后大声呼叫:“我吃了老佛爷一匹马!”

这让本就烦闷的慈禧一阵恼火,她愤怒地摔了棋盘,说:“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狗奴才,胆敢吃我的马,看我不要你的命!”小太监就这样因为一句话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由此可见,在当权者面前,不仅不该说的话万万不能说,就连一些本可以说的话也要分清场合,在不合时宜的场合就不能说。

在任何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一种彼此思维和内心之间的博弈,在这个博弈中并不是你心存温情或善意就能博得对方的好感,说话时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对对方心理的准确揣摩都要比善意更重要。

古代官场如此,现代职场也是如此,在与领导的沟通中也要把握好分寸,明白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应该什么时候说。在领导面前将话说对了、说好了,便有可能从此走上人生的“上坡路”,步步高升,飞黄腾达,说错了就别怪领导处处给你“穿小鞋”,晋升的名额也迟迟没有你。

安康的老板是一名单身女性,五十多岁独自和爱女生活,女儿就是她的宝贝。她的女儿也争气,凭自己的能耐申请到了英国某知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老板常常在下属们面前夸自己的女儿是如何如何漂亮,又是多么多么优秀。

一天老板正在看一个年轻女孩的照片,恰巧安康路过,老板就把安康叫来问:“你觉得这个女孩做咱们公司的形象大使如何?”安康本想着自己是一个已婚男性,不适合给别的年轻女孩过高的评价,又觉得照片上的女孩在形象和气质上确实算不上优秀,就随口说道:“一般般,还过得去。”老板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女儿。”安康当时肠子都悔青了,知道以后在公司不好混了。

果不其然,之后老板仍旧让她的女儿担任了公司的形象大使,并且再也没有给过安康好脸色。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复杂多变,特别是与地位较高之人对话,更是让人捉摸不透。与这些人对话时要懂得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思考时要严谨细致,表述时要慎之又慎,这样才有可能不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