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诞生
一切都很顺利。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九月某一天下午,曲阜地区出现了日全食,十几分钟时间里太阳完全被遮住了。白昼里不见日头,人们都有些恐慌,传说着“天狗吃日头”的话语。这一天的准确日期实际是公元前552年8月20日,这在张培瑜先生主编的《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一书中有明确记载。
见此情景,叔梁纥对颜徵在说道:“看这天象,今年就是个不平凡的年头。咱们的儿子再有一个多月就要降生了,或许有来头,上天显示他不是一般人,居然惊动了天象。”
颜徵在摸摸大肚子,喃喃自语道:“梁纥!你说得对。自从怀上这孩子,我便感觉浑身有劲儿,精力充沛,而且经常喜在心头,莫名其妙的就高兴,看到谁都感觉是好人、是善人,与人交往也十分开心。真是好兆头,你说怪不怪。”
“一切都有天意。我最近逐渐感觉到,天道是说不清楚的。我祖上积德,我本人一生正派正义,救人无数,或许是上天对我要有所补偿。我最近感觉人生很美好,有时莫名其妙就高兴起来,感觉人生有了新的奔头。或许,这个孩子真的有什么来历,他将带给我无比的喜悦和快乐。”
数日后,叔梁纥做了个很奇怪的梦。他梦到一条硕大的蟒蛇很温驯地向自己爬来,快到眼前时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一条大鱼,并将要钻入自己的胯下。这时,叔梁纥一激灵便醒了。
仔细回味,当是大吉之兆。那条大蟒蛇本来就不同凡品,体形巨大而祥和,而将接近叔梁纥时变成了大鱼,真是吉庆有余,而且是很大的“余”。看来,这或许是象征儿子的祥瑞?叔梁纥和颜徵在谈了自己的梦,夫妻二人都感觉诧异,感觉孩子是有来头的,喜在心头。
一切都很正常。在“天狗吃日头”一个多月后,到了十月的庚子日,鲁源村最有经验的接生婆来为颜徵在接生。
这天风和日丽,正当午时,随着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来到人间,满足了叔梁纥迫切希望有继承人的夙愿,满足了颜徵在为英雄留下后人的美好愿望。
这个婴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头顶有点平。因为是在尼丘山祈祷而生,叔梁纥便给这个宝贝儿子起名叫丘,而尼丘山的“丘”字已作为名,便把“尼”作为字了。
古人的名字,很多都与这种排行有关,一般是按“伯仲叔季”往下排,而“伯”也可以是“孟”,即“孟仲叔季”。因排行第二,二为仲,因此这个孩子就姓孔名丘字仲尼。正因为孔子的名字叫丘,且随着孔子越来越受尊重,后世为避尊者讳,于是当地人便把尼丘山的“丘”字省略而只称为“尼山”了。
书中代言,孔子的生日千真万确就是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而这一天的准确公历年月日便是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可见,以前关于孔子的公历出生年月日没有一个是正确的。现在,各种书都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月日都是9月28日,而祭孔依旧在9月28日进行,这其实是错误的。
子夏指导的两名优秀的弟子在他们撰写的著作《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中在同一个位置写着“庚子,孔子生”,请问有谁比子夏更知道孔子的生日呢?除此之外,再没有关于孔子生日的半个字记载了,连蛛丝马迹都没有。此问题太复杂,本人曾有专文阐释,此处不赘。
更关键的证据是,鲁襄公二十一年有日食,而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没有相关的记载。这条天象的记载与科学推断完全吻合,更是孔子生于该年的不可推翻的铁证。如果孔子生于该年,该年的十月庚子日推算成今天的公历日历便是10月9日。
颜徵在正值青春年少,身体素质本来就非常好,因此母乳非常充足。小孔丘每次吮吸母乳都吃得很饱,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玩,身体发育得特别快,又白又胖又结实。——一般来说,婴儿如果各种微量元素什么都不缺的话,是不哭不闹的。
五个半月后,小孔丘会爬了,而且爬行的姿势很优美,一侧身一边的手臂向前一伸展,再向相反方向一侧身,手臂向前再一伸展,缓慢地向前移动。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一天天长大,颜徵在会心地笑着,叔梁纥更是哈哈大笑,而心里那个甜蜜的滋味是难以形容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十个半月后,小孔丘就会走了,而且走得很稳,并喜欢用脚尖走路,这便是天生的习性。他第一次走路便会转身,而且很灵活,真是个硬实而具有体育天赋的孩子。
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窗户里,叔梁纥便已经起床了。他端详着娇美的妻子,看着她搂着可爱的宝贝儿子酣睡的幸福模样,内心里便涌动着无比幸福的感觉,感觉自己的生命之光将会通过小孔丘的到来而出现传递下去的希望。他的心里充满了甜蜜和幸福,更是希望的光芒。人活在希望之中,希望便如同远方的光明,那是永远不灭的光,将会引领着生命前行。一旦希望之光完全灭亡,人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有时候,叔梁纥和颜徵在并排坐着,看着一岁的小孔丘快步前行的样子,感觉特别可爱。这时,叔梁纥的心都要化了,他感觉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男人。不过,这样美好的生活只过了三年。
小孔丘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突然离世了。虽然走得很安详,但对于颜徵在和小孔丘来说,便是天塌了,地陷了,天崩地裂了。从此,这娘俩开始了人生的艰难历程。此时,三岁的小孔丘尚不懂得悲伤,所有的悲伤和人生的重担都由颜徵在一个人承担起来。
在埋葬叔梁纥的时候,按照习俗,死者的妻妾是不能跟随送葬的队伍到墓地,必须留在家里并要象征性地用一条白色的绳子或丝带将其绑缚在什么地方,据说是以免被死者的亡灵带走。因此,颜徵在并不知道丈夫叔梁纥墓地的准确位置。事后,颜徵在也没有去过墓地,她实在不愿意再肝肠寸断。
夫妻真正的恩爱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灵与肉的高度契合,只要身心完全恩爱,相互理解到骨髓里,理解到灵魂深处,即使相处的时间很短,也会成为一种精神的力量支撑着未亡人后半生的精神生活。如此,即使在美好温馨的回忆中生活,也会胜过那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且终日吵吵闹闹的夫妻。“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三年多的夫妻呢?
中国儒家思想重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经常说的是“五伦”,即夫妻、父子、君臣、兄弟、朋友。其中,“夫妻”一伦是第一伦,是其他各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夫妻,何来父子?没有父子,何来人口繁衍,何来君臣?故儒家最重视婚姻。在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便是选择好配偶,如果选对了配偶,便是已经走上幸福之途的一半了。
一个月后,颜徵在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却极其明智的决定:离开鲁源村叔梁纥家的大院,带着三岁的小孔丘来到鲁国都城曲阜,在阙里寻找了一个宅院租赁下来,开始了艰难困苦的新生活。
至于颜徵在缘何会来到阙里,最开始以为是她娘家所在,但据史料找不出任何根据。实际上,她父亲颜襄的家是在离陬邑不远的颜家村。按常理,刚刚二十多岁的颜徵在应该回自己的娘家去,因为那里亲戚多,会得到一些帮助和照顾。但她没有回娘家,而是选择去曲阜的阙里,现在来看实在是难以考证出真实的原因。不过,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考虑的话,就会基本理出头绪来,也可以看出颜徵在是个非常有头脑、有远见的女性。
颜徵在带着三岁的小孔丘在陬邑是无法完全独立生活的,因为没有基本的生活来源。叔梁纥一死,整个家族的生活来源都没有了,而那么多人口坐吃山空,不离开也难以生活下去。但离开后依靠什么生活,则是必须思考的。
颜徵在当时年轻、身体好,做一些浆洗缝补之类的活计是可以的。但需要做这种活计的地方则一定是贵族生活的地区,阙里正是这样的地方。阙里附近住着的都是鲁国贵族,新近逐步兴起的在鲁国占据重要位置的“三桓”,即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的许多家族,还有在此之前臧氏的一些家族也居住在这里。
月落日升,寒来暑往。颜徵在带着小孔丘住在阙里一个简陋却打理得干净利落的小院里,母子二人虽然生活很拮据,但母慈子孝,故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和希望。有阳光就有幸福,有希望就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