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中“形状”的运用

无论“点”“线”还是“面”,当放弃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则可能会在画面中组合成某种“形状”。而利用构图突出表现形状的特点,则会让画面充满陌生感,进而吸引观者的视线。

根据被摄体的形态决定画面风格

根据设定的主体形状不同,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也不同,画面的整体风格更是迥异。如果画面中具有较为规则的几何形状,通常会采用中央构图、对称构图这类具有强烈形式感的构图方式进行表达,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形式美感。有些时候,画面中的形状并不规则,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构图等方式,为画面营造更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下图中央的高光区域,是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当采用中心构图将其放在中间时,与四周规律的线条产生呼应,更加凸显了“形状”的几何美感。

通过严谨的构图来突出几何体的形式美『焦距:35mm┆光圈:F11┆快门速度:1/50s┆感光度:ISO 200』

利用被摄体的边缘轮廓构成的形状

被摄体的边缘轮廓,是表现形状的重要因素之一。物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无一不是依靠边缘轮廓表现出来。因而在一般的摄影中,需要注意被摄体的边缘轮廓是否清晰,而且颇具美感的轮廓线也会为画面增光添彩。

不是所有景物的轮廓都会是平整的,比如树木,其轮廓是通过枝干形成的,但依旧会给人以几何美感。

通过简洁的背景来表现树木的轮廓美『焦距:85mm┆光圈:F8┆快门速度:1/15s┆感光度:ISO100』

调整角度寻找不同的形状

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即便是同一景物,大多数情况下,其形状也会不同。所以在拍摄时可以有意识地变换拍摄角度,去寻找最有特点的那个“形状”进行拍摄。另外,如果具有某种形状特点的景物不是主体,那么要注意选择适合烘托主体的角度进行拍摄,以免喧宾夺主。

比如下图中的建筑,明显有不少拍摄角度和取景方式可以表现出其“形状”上的特点。但由于拍摄的主体是人物,所以此时应选择能够突出人物的角度进行拍摄,比如利用楼梯和栏杆作为引导线来牵引视线至主体。

放弃表现建筑的结构美,一切以突出画面人物为目标『焦距:35mm┆光圈:F6.8┆快门速度:1/250s┆感光度:ISO200』

从生活中寻找有意思的形状

生活中场景的形状,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看点,这会让我们忽略观察的重要性。可一旦从这些看似没有看点的景物中发现了有趣的“形状”,就会立刻吸引住观者的目光,并引发无限联想。

大多数山景照片都以气势、光影为主要看点。一旦从这些看似没有什么区别的石头中发现了有趣的呼应,比如右图中的山景照片,恰似一个好似亲吻的造型,画面就立刻活了起来,仿佛石头也有了灵性,有了灵魂。

在平常景观中发现了不平常的形状,进而引发观者的联想『焦距:150mm┆光圈:F5.6┆快门速度:1/200s┆感光度:ISO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