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级发展期(公元前206—公元589)汉、魏、晋、南北朝

考察表明,本期是中国传统插花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有盆中作景意念的产生,又有容器水养插花产生的确切文字记载,更有初期规则式插花的形成,还有业已完备的艺术化瓶花雕塑的出现。令人惊异的是,竟有室内布置的抽象化瓶花的诞生,彩花(人造花)也在本期出现了。在本期的795年间,竟有如此巨大的进展,十分令人惊喜。

本期,先民们开始将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引入居室,融入生活,并对插花加以初步的艺术化。查文献所见本期插花作品基本皆为讲究“四方八位”的对称式造型。

1.容器插花原始意念和原始形式的产生

(1)花树绿釉陶盆

以陶盆象征大地,中央立花树一株,栖息几只小鸟,水池中鱼、鸭游嬉,池畔上水禽、走兽漫步,一幅悠然祥和的画面,宛如一件精致的写景插花。说明远在汉代以陶盆象征大地、盆中作景的观念业已形成,为以后盆花、盆景和容器插花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图1-1-4)。

图1-1-4 花树绿釉陶盆 汉代(现藏大英博物馆)

(2)陶盆内6枝小红花壁画

考古发现,河北望都东汉(25—220)墓道壁画上绘有一方形垫板,其上摆放的陶质圆盆内插有一排等长等距的6枝小红花。这种花材、容器、垫板三位一体的形式,构成了中国插花完整的雏形。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6枝小红花在盆内排成一排,等长等距排列,呈对称式构图,符合汉代艺术上讲求的四方八位、对称式构图的形式要求,说明此时插花已有人为的艺术加工。画面旁注有“戒火”二字,这6枝小红花疑为景天科植物(图1-1-5)。

图1-1-5 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右为临摹图)

(3)容器水养插花遗存

近些年来我国早期的容器水养插花历史遗存不断被发现,大多具有鲜明的人为艺术加工痕迹,且皆为对称式造型,花材多为荷花,构图古朴优美。

① 东汉画像砖 考古发现,青海平安县出土的东汉墓室画像砖上,雕刻有房间内二人后方摆放抽象的对称式瓶花图案,其为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室内对称式瓶花造型实证(图1-1-6)。可见在东汉时期,已有容器插花的出现。根据其作品造型的完整程度,说明插花已进入室内装饰领域,远早于水养瓶花文字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477年)。此时的插花多为经过艺术加工、造型优美的对称式构图的瓶花。

图1-1-6 画像砖 东汉

② 北魏的石窟雕塑瓶莲图 洛阳龙门石窟皇甫公窟,雕刻有对称式瓶莲插花图案,瓶莲图完成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呈直立式对称构图,说明此时期已有严谨的构图形式。花、容器、几架俱全,可以称之为完备的直立式插花作品(图1-1-7)。

图1-1-7 瓶莲图 北魏

③ 北朝画像石 山东临朐出土的北朝画像石中有瓶莲插花图案。一如上述,呈规整艺术化的直立式对称构图,花、容器、几架俱全,与《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的时间相近,但不再是将荷花随意插入容器中,而是构成艺术化的完整形式。这显然是经过一段发展阶段的较完备的插花作品形式(图1-1-8)。

图1-1-8 北朝画像石上的瓶莲插花

2.容器水养插花的文字记载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年七岁时,(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yīng](细颈广腹铜器)盛水。渍其华(华即花)茎欲令不萎。如此三日而华更鲜。子懋流涕礼佛誓曰:‘若使阿姨因此胜和,愿佛之力令华竟斋不萎’。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母病寻差。当世称其孝感也。”

这一史实,发生于北魏太和元年(477),是我国已知的历史遗存中,关于容器水养插花最早的文字记载。

显然从前述画像砖、画像石和石窟雕塑来看,中国容器水养插花的出现,应早于《南史·晋安王子懋传》的记载。若以前述东汉画像砖插花作品的出现计算,要早257~452年,而且还是经过艺术化的完整的插花作品。可见,中国容器水养插花的出现,应在东汉或更早。只是发现确切的文字记载是在北魏太和元年。

3.文人插花的兴起

南北朝庾信《杏花诗》:“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暎村坞,烂熳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庾信(513—581),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在春天采折盛开的杏花,浮放铜盘中(因当时没有使花立在广口容器如盘、碗中的方法和设施),用浮花形式款待宾客,是文人参与插花的早期记载(图1-1-9)。

图1-1-9 金盘衬红琼(仿制)

4.彩花(人造花)的产生

(1)彩花诗

梁代鲍泉(?—551)《咏剪彩花》:“花生剪刀里,从来讶逼真。风动虽难落,蜂飞欲向人。不知今日后,谁能逆作春。”

花是用剪刀剪出来的,剪出来的彩花,逼真得令人惊讶。风虽难以吹落,蜜蜂却误认作是真花,要向人飞来。不知今天有了彩花以后,谁能在不是春天的时候,创造出春天的景致来。

(2)形成彩花业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彩花》:“《实录》曰:‘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晋·新野君传》:‘家以剪花为业,染绢为芙蓉,捻蜡为菱藕,剪梅若生’……”

六朝时期,我国将通草制成的彩花,染成五色用于插花。有家庭以剪彩花为业,染绢制芙蓉,捻蜡做成菱角和莲藕,剪出的梅花与活生生的梅花无异。说明此时已有人造花产业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