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术期刊萌芽于17世纪初,1665年法国人戴·萨罗(Denysde Sallo)在巴黎创办的《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1938年停刊)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份真正的学术期刊。之后的学术期刊不断繁荣发展,《自然》(1869年创刊)和《科学》(1880年创刊)等知名学术期刊,引领着世界学术期刊的发展潮流。现有的出版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施普林格、爱思唯尔、麦克米兰为代表的商业出版集团模式,这是国家期刊比较通用的重要出版模式;二是以非营利和学习交流为目的出版期刊的专业协会出版模式,其具有较强的学科和专家优势,极具人气;三是专业期刊社,典型代表就是前述的《自然》《科学》,办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四是大学及科研机构,如美国科学院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AMS)。与此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已较为成熟。自20世纪80年代,这些国家就开始在发行期刊印刷版的同时生产数字版,并在网上发布;20世纪90年代,由大型学术出版集团与学术期刊检索平台合作建设了高度集成化的网络出版平台,21世纪初迅猛发展并向外扩张。国外学术期刊从投稿、审稿、编辑、制作到市场营销等编辑出版全过程已实现数字化,由此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传播手段、阅读方式以致结构性的变化,实现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多样化,以及交互功能的强化,以此更好地为学术作者和读者服务。而有关学术期刊数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

国外关于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据1998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对网络出版规模的统计结果显示,电子期刊和时事通信的数量在7年里从110种增长到3400种,势头迅猛;研究者Shneiderman在1998年分析了网络数据库的检索功能 [注],指出了数据不全、用户界面混乱、统一标准缺失等问题。这表明,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数量增长的同时,数据库功能还不完善。之后的网络数据库研究侧重于使用状况和效果,并将不同数据库进行比较研究。如2007年Judit Bar­Ilan等人借助overlap,foot­rule,fagin measure和inverse rank measure 等指标对引文数据库进行比较,在考虑排名因素之后,Scopus和WOS的影响力不分上下。随着受众网络使用习惯的逐渐养成,网络数据库的模式和功能也将得以不断地开发和完善。

2.开放存取模式

国外期刊传播模式除了传统的付费订阅之外,另一种就是开放存取模式。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商业主导学术期刊出版趋势的一种反向推动。商业学术出版机构的集中化发展趋势、垄断性的经营,阻碍了学术信息交流,为解决此问题,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20世纪90年代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产生,之后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截至2011年4月,OA期刊已达到6397种(OA期刊列表,WWW.DOAJ. ORG查找近期的数据)。开放存取主要有:开放存取期刊,如著名的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和英国生物医学出版中心(还可以补充CNKI);单篇论文开放存取;迟延开放存取,如《细胞》;开放存档,即科研机构或作者本人将未曾发表或已经在传统期刊中发表过的论文作为开放的电子档案储存,通过建立开放存储窗口,把论文放在免费使用的预印本及可以免费索取到的地方。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HighWire出版社也是致力于开放存取期刊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其概念界定研究方面,1995年Keller从信息背景角度提出了开放存取概念,之后被普遍认可的是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中给出的定义:允许任何用户通过公共互联网免费访问所有学术期刊文献,无费用、法律、技术障碍就可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搜索、超链接文章,也允许用户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 [注]随后学者对开发存取的系统结构、框架、技术组成等进行研究,开发了多种应用系统。例如,美国哲学家彼得·阿兹伯杰负责开放存取论坛的管理,联合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对开放存取相关的政策法规、财政金融、组织管理等进行研究,探索建构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

3.学术期刊评价

国外对期刊评价的研究较多。作为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评价通过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学科文献数量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为优化期刊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西方学术期刊评价活动始于19世纪英国人普氏应读者需求而研发的“普氏期刊文献索引”,之后学术期刊评价理论经历了布拉德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加菲尔德引文分析理论体系→普赖斯文献指数增长率与文献老化指数,直至今天美国文献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基于整个科学文献评价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 [注]在国外的期刊评价中,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SCI、SSCI、A&HCI及JCR对来源期刊的选择和评价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随着学术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探索,西方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学术期刊评价方法源于《统计学》《计量学》以及《文献计量学》等科学学科。国外对期刊的评价研究集中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完善方面,如加菲尔德(1998)、Leslie(2005)、Azar(2007)、Heintzelman(2010)。

4.网络引文分析

随着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普及,网络引文研究逐渐兴起。1997年,Almind 和Ingwersen为了定量分析网络现象,提出“网络计量学”一词。迄今为止,关于网络计量学的研究中,大部分集中于超链接领域。随着链接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传统引文分析和网络链接分析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出现了网络引文分析。国内外对于网络引文的定义不同,由此对网络引文的研究也有本质区别。国外对网络引文的定义为网络上文本引文或纸质文献出版物在网络上的被引用;国内认为网络引文是将网络文献作为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一种引文形式。一方面,网络引文与传统引文的比较研究、网络引文与网络链接的比较研究。2003年,L.Vaughan和D.Shaw使用Google提取网络引文,对传统文献引文和网络引文的异同展开了研究;由于国外对网络引文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属于web­to­print引文范畴。Steven VanImpe专门探讨了网络链接和web­to­print引文的异同。另一方面,网络引文数量的研究,主要通过对网络引文数的研究,探讨其与文献引文的相关性。Dang zhi Zhao和Elisabeth Logan使用ResearchIndex和SCI,采用作者同被引分析方法,对XML领域的文献进行网络引文和传统引文的研究揭示了ResearchIndex中的网络引文数要高于SCI。 [注]此外,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Evans、Lariviere等关注网络环境下引用行为的变化与发展趋势,Lopez和Gavel等则致力于对网络环境下不同引文数据库,主要是WOS和Scopus进行对比与分析。网络引文分析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在网络环境下的延续与发展,目前处于探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