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夏商鸣条之战

商汤伐夏桀的鸣条之战,在夏桀五十三年(前1766年),桀兵败,夏灭亡,商汤遂为中原之共主。

夏桀虽暴虐无道,为民所弃,但夏为中原之共主已历四百余年,声威余绪,亦非商汤可比拟。商汤在计划推翻夏政之前,开始就从事于下列各项布置以收揽人心与进攻准备。①广布仁德,争取夏人之拥护,一面暴露夏桀之罪行,激起人民之反感,以削弱夏之势力。如“网开三面”及“葛伯仇饷”之传说,即为汤敷德行仁之事。由“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之记载,可见其收效之宏。②罗致贤能,借以增大自己之力量。如师聘伊尹,任以国政,及重用仲虺、汝鸠、汝房等。其中尤以伊尹对于汤之王业发展帮助甚大。③桀十七年汤推荐伊尹于夏桀处,以观察夏政,并与夏臣作连络之工作,桀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即其早期以上智为间者。④以亳(SD省曹县)为基地,逐次兼并中原东部与夏族有关之诸侯以扩充其势力。汤自桀之三十五年(前1784年)迁亳,翌年即开始征讨,至桀五十三年(1766年)始灭夏,其间经十八年之兼并扩张,始敢对夏桀作直接之进攻。

作战经过:当时夏都安邑(今SX省YC市东部)。汤之进兵,系由亳都沿黄河南岸西进,利用大河之掩护使桀不能觉察,待至潼关附近,再渡河而北,攻击安邑之侧背。汤之此种方略,可能出于伊尹之谋,盖伊尹居夏数年,对夏朝状况及中原地形,当甚明悉,故采取此种迂回运动以出敌之不意。夏桀仓卒应战,西出拒汤,战于鸣条之野(安邑西)。汤于战前作《汤誓》,举述夏桀之罪,说明代天伐罪之意,以激励士气。鸣条之战,夏师败绩,夏桀遂放弃安邑,东入于山,出太行东南逃到今SD省定陶县,汤又移师追击,桀又奔于今AH省巢县,但最终被擒,战事遂告结束,夏朝灭亡。

汤之居心积虑想颠覆夏政,其谋划甚为深远。在其准备之进行过程中,对宣传及情报工作极其精细。在宣传方面,一面暴露夏朝之丑恶,一面广布仁德以争取人民之拥戴。对于情报工作方面,开创了我国历史上“上智为间”之先河。汤之灭夏,系先取蚕食政策,逐次并吞附近拥护夏朝之诸侯,以自壮大,并以孤立夏朝。等势力既盛,乃向夏朝发动攻击,为一长期作战之先例。鸣条之战,汤取大迂回之行动,由黄河南岸西进,至潼关附近始渡河而北,然后由河曲部迂回夏都西方,绝其后退之路,出其不意,迫桀仓促应战,实为大迂回作战切断后方退路之创例。

点评:前期充分扎实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宣传及情报工作极为精细,以及强大的蓄势”。作战中的迂回包抄,追击歼灭也很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