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无障碍阅读插图本)
- 老子
- 1040字
- 2021-04-30 11:41:36
以退为进
本章讲述修身之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哲学思想。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其“不自生”。圣人之所以能够“身先”,是因为“后其身”;之所以“身存”是因为“外其身”;之所以能“成其私”,是因为“无私”。这便是矛盾对立双方转化的规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原因,是由于它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行,所以才能长久存在。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由于忘我而功成。圣人,指有道的人。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结果反而能够占先,得到别人的爱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够生存。老子以天地的运作来比喻圣人的无私,不以自己的利害优先考虑,结果反而赢得尊重,成就了自己的理想。
天地是客观存在的,由“道”而生,并遵循“道”的规律而运行。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也要遵循自然之道。圣人是处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状况下统治者,对他而言,“道”既要用于齐家治国,又要用于修身养性,要切实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对圣人来说,“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
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再到“谷神不死”“用之不勤”,说明天地万物自然而生的道理。老子的天地“不自生”与《阴符经》的“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是说天地长久而生万物,是因为天地与万物本是一个整体,生死只是表象,天地并不随万物生死而变动,它无形无相,永恒存在。
有关公和私的论辩,《阴符经》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大公与大私本无一定的界限。私到极点就是公。换言之,大公无私到极点,即是大私。不过,这样的大私,也可以叫大公。
圣人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事,去掉私心,把自己放在最后,置身于物外。奋不顾身为天下人而努力。虽然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最后,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以身长存世间。所以,结论说“非以其无私邪”,岂不是因为他的无私,“故能成其私”,所以便完成他那与天地长存之私吗?这个“私”,指个人理想。成其私,即成就个人理想。老子认为天地不为自己的存在而运行,圣人不因自己的私欲而行事,唯其如此,最后才能实现理想,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当然,圣人的这个“私”,其实是大公无私。
明白了这个道理,把道家的这种学说用在军事谋略、领导政策上,便是“身先士卒”“公而忘私”,成为千古不破的无上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