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动员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过应急动员理论,但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的鞭辟入里的剖析,他们对危机发生机制及其社会后果所进行的深刻阐述实际上内含有丰富的社会动员思想。这尤其表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号召、组织和发动上,以此动员广大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创建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简而言之,其社会动员思想的基本观点是:

一是社会动员的深刻依据。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的深刻剖析,“但是,资产阶级的生产,由于它本身的内在规律,一方面不得不这样发展生产力,就好像它不是在一个有限的社会基础上的生产,另一方面它又毕竟只能在这种局限性的范围内发展生产力,——这种情况是危机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生产中种种尖锐矛盾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6页。。马克思得出号召无产阶级的深刻依据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在资本主义理解力的界限以内,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立场出发,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它的相对性,即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6页。

二是社会动员的最终出路。即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马克思在分析了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之后深信,“革命危机加剧了商业危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8页。,“商业”危机则必然引起革命,革命是经济危机的结果。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写道:“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可能发生。但它正如新的危机一样肯定会来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1页。在论述法国经济政治状况及“动产信用公司”的一些文章中,马克思还揭露了路易·波拿巴与交易所投机商之间或明或暗的勾结,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陷入极度恶劣的境地,使国内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他于1857年写道:“越过英吉利海峡,我们看到,社会的表层已随着地下火的活动而起伏震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3页。“工厂主与工人之间的对立正在迅速接近爆发真正的社会战争的地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页。在对危机后果进行周密系统的预见分析基础上,《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提出了“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充满激情地写道:“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三是社会动员的内在指向。即将人类从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按照马克思的思想进路,从对象化的视域考察,“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沿着异化劳动的理论,人不仅外化成为一种异己性的存在,与自己的本质相脱离,而且也扭曲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本质关系。“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马克思对社会动员的内在指向最终可以归结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解放。共产主义被马克思界定为“劳动复归”的社会,其本质是将人从资本主义异化的劳动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人不再以异化的形式确认自己的本质。自然界既是客体和外部环境,又是表征人的本质的主体;人只有通过解放自然界才能解放自身,同时只有通过劳动的解放,才能将自然界从机械的、无机的异化表象中解放出来,实现对自然界的“人道的占有”。徐文越:《自然的异化、物质变换与联合生产者——马克思生态观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客观而言,由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揭示、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的精辟把握以及关于唯物史观的科学创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动员思想,但受限于时代条件和社会境遇,很难说他们有一套周密的社会动员理论体系。马恩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辟论述成为其社会动员思想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最先指出了大自然对人类劳动及其社会动员的意义所在:“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页。首先,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和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恩格斯深刻地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绝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其次,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是人自身最本质特征的体现。“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再次,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一定要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造成人同动物最本质差别的正是劳动,人通过劳动不断地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创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界”,但大自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在1868年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书信中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1页。因此,人类理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性,使自己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及其目的性的设定都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恩格斯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