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年。
今天我们回头看,会发现改革开放于宏观而言,是改革与开放的过程,于微观而言,则是民间创业不断涌生的过程。
自1978年以来,我们经历了数次创业浪潮: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刺激短缺经济下的制造业复苏,乡镇企业引发了中国乡村的“工业革命”;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将创业主战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年是“中国企业元年”,发生了在生产线上的“管理革命”;
1992年,知识分子、公务员下海潮,制造业从短缺到过剩,品牌与营销革命爆发,房地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崛起;
1998~1999年开始,则是1964~1974年这代人发动的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革命,如今中国已经是全世界被互联网改造得最彻底的国家之一;
最近一次,大约自2014年而始,以新模式和新消费为基础的“80后”“90后”创业衍生出新经济对旧经济、旧模式的覆盖式创新。
与勃勃生机相对应的,则是与任何国家都相似的创业低成功率。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2.9年,美国创业后生存五年以上的企业不足40%,存活50年以上的企业也只有1%。商业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
在这五次创业生态的簇生、演化、衰老及死亡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中国经济狂飙突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财富和影响,俱已在全球范围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与美国旗鼓相当;
全球十大摩天大楼,中国占七座;
北京10亿美元富豪数量超过纽约成为全球第一;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在全球城市也同样位列第一线;
中国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交替成为亚洲最大市值公司;
中国贡献了全球奢侈品行业70%的增量。
如果说过去40年,中国的创业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增量财富问题,那么,下一个40年,中国的创业对于增量财富和存量财富则同样重要。创业的成败,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双向问题,不仅创业者需要懂创业,投资人也需要懂创业。反过来也是一样,投资人需要懂投资、懂资本市场,创业者也需要懂投资和资本市场。
甚至于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群体中,出现了“企投家”这样一个新物种,兼有企业家和投资家的两栖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本书的作者王世渝,是中国资本市场经验最为丰富的投资银行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先后担任万通投银部总经理、德隆集团金融混业平台金融产品总部总经理,现为富国富民资本的董事长,至今主持过上百家企业的改制、重组、上市、并购业务和不计其数的投融资业务。
过去一年多,世渝兄在“吴晓波频道”发起的企投会中担任首席学术顾问,他的课是最受学员欢迎的两三门课之一。他对于全球产业格局的全局视野和观点,令人受益匪浅。
他认为,在宏观层面而言,中国的新时代就是创新的时代。
对外,应当采取“全球并购、中国整合”的模式,主导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难以再高速增长的大好时机,采取“全球并购、中国整合”的方式完成国际化、全球化,调整产业机构,完成产业和消费的升级,实现中国工业化。
对内,则是“产业、资本、城市三位一体”模式,放弃GDP的单一指标考核,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重组整合,导入发达国家产业集群,与中国各区域、城市深度融合,实现中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在这个创新时代的大趋势下,需要对创新、创业、创意的重新审视和方法论式的推演。本书中,世渝兄基于在投资、并购领域27年的经验,将他关于“创业”“创意”“创新”等所有与“创”相关的事件的体会、体验、观察和思考,总结成规律性的经验与方法。
我想,每一个与此相关的读者,都会从这本书中得到收获。
吴晓波
2018年10月于杭州